秋宵月 夜坐病怀有感

起个诗意的名字
屏山梦醒。见一点、釭花尚摇秋影。听砌边、啼蛩暗吟声□□。
漏迢迢,无人处,别有闲愁谁省。坐瘦炉香灯瞑。半丸月冷。
偏照我西窗,这番幽病。如水虚庭,凉露垂帘浸。几孤负,良夜景,恁般凄闷。
冉冉魂丝,风前无定。
清江苏长洲人,字纫兰。李邦燮女,何湘妻。尝集古今女士书为簪花阁帖。

猜你喜欢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沾:润湿。

惊鹊栖(qī)未定,飞萤(yíng)卷帘入。

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栖:栖息。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庭槐寒影疏,邻杵(chǔ)夜声急。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

杵: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zhù)立。

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望望:望了又望。伫立:久久站立。

[赏析]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参考资料:

1、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一:线装书局,2002.01:第178页

2、吴霞,陆险峰本册主编.小学生天天诵读5年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第32页

刁斗烽烟处处惊,长途来往尽游兵。那堪冷月寒砧夜,又听西风北雁鸣。
京国几年金阙梦,乡关何处白云情。愤来按剑辕门坐,愁对旄头斗外横。
心期两地相同。死声中。惆怅年来难竞是南风。
春安去。花无语。恨匆匆。回首粤王台畔血飞红。
往年当此日,曾寿菊花觞。今日东篱下,看花泪满裳。
玉殿笙歌宜此夜,更看明月照高楼。
青羊宫中竹暗天,白马庙畔柏如山。
琴尊处处可消日,车马纷纷自欠闲,
为恋风光好,那堪节物催。事随浮世往,花似去年开。
莫洒无家泪,须倾有限杯。诗人多少兴,都向醉中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