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恨不早,相别苦相逼。
相对若无言,相望恐相忆。
夙期夫君深,寤寐先已识。
岁晚飞双凫,此地见颜色。
为我作眼青,窈窕间心臆。
谁言淡如水,有味宁忘得。
尘里讵可堪,高才未宜抑。
平生赵魏优,教育傥其职。
菁菁在中沚,行矣要封植。
扶摇那知程,聊尔六月息。
猜你喜欢
山翠云边堕,溪声竹外虚。寻秋穷谢屐,隔水访陶居。
邻妪供新酝,家童剪夜蔬。醉归萝荜底,残月在襟裾。
甘宁关羽至今传,名将为神自古然。
生不封侯三万户,死犹庙食数千年。
绛衣摇曳绽冰肌,依约华清出浴时。
何物鸦儿驱不去,前身恐是食酥儿。
白雁噭噭思朔方,乌衣逐逐度河隍。河间草树色焜黄,淮西二月春悲凉。
北风惨懔日无光,洪涛簸天不可航。晨风不食百鸟藏,妖虬怒鲸连山长。
途遥日暮雨沾裳,临河欲渡愁无梁。散发狂夫何郡郎,箜篌弦绝声不扬。
侧身天地夜未央,愁燕愁粤热中肠。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mín)峨(é)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pēi)。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sāi)。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参考资料:
1、吕观仁.东坡词注:岳麓书社,2005:65
2、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549-551
3、苏轼等.东坡集:凤凰出版社,2013:157
晚景:指夕阳之景。景,日光。琼杯:玉杯。照眼:耀眼。翠作堆:形容绿色之盛。岷峨:四川境内岷山山脉北支,峨眉山傍其南。而眉山距峨眉甚近,故作者常以之代指家乡。渌醅:美酒。蒲萄:即葡萄。此处与“渌醅”均喻江水澄澈碧绿。
阳台:地名,传说在四川巫山。粉腮:歌女的香腮。吹回:指风吹雨散。落照:落日之光。
上阕写词人在临皋亭上看到的黄昏景致。“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起首两句新奇突兀,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水天一色的景致。放眼望去,傍晚的云山显得苍翠欲滴,夜色与山色交相辉映,倒映在琼杯一样的江中,仿佛将满江春水都染成了绿色。阔大的“晚景”落在精致的“琼杯”里,比喻与夸张两种手法双管齐下,营造出新颖生动的意境。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作者看着满眼碧绿的江面,回想起初到黄州时,见到这碧波荡漾如葡萄美酒般的江水,竟认为是由岷山与峨眉山上的雪浪融化而来的。苏轼《与范子丰八首》其八曾有言:“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作者见到这样的景致,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峨眉山的雪浪,勾起了乡思之情。
下阕由静景转向描写动景,写春雨骤降骤停,更为满江春水增添了新的情调。“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写春雨来势迅疾,而来不及防避。因满江碧波,作者的思绪正飘向万里之外的故乡,忽然天色骤暗,迅疾的春雨倾泻而下,打湿了未及躲避的美人的粉腮。
经过春雨的搅扰,作者被迫收回思绪,但其对外界的观察十分敏感,转而以更加细腻的手法描景色的变化。“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写雨停,随着一阵突如其来的东风,仿佛有人掌控一样,雨立即停止了。如同来时一样,春雨在人们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突然停止。“落照江天一半开”,雨停,云开。雾散,夕阳的余晖斜倚着山顶,将半边天空都染成了红色,天水辉映,江面上霎时呈现出半红半绿的景色来,奇幻瑰丽,令作者叹为观止。
虽未描述作者的行为事迹,也恰恰表现了他被贬之后不得自由、无所适从,只能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作者,对自然环境自然有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所以他状景细致入微,思维广阔,描写景致奇幻瑰丽;抒情则含蓄蕴藉,于字里行间不经意散发出饱满的乡思愁绪,似有自得之趣,又有千回百折的情感波澜。
君家枢相扶天极,气凌霜雪忠贯日。
史家有笔叹无人,今有此人无此笔。
君侯名家千里驹,拱璧盈尺径寸珠。
合登清庙荐六瑚,合参豹尾随属车。
胡为小缓云间翮,竭来螺浦分风月。
开轩不与俗客谈,明月清风入牙颊。
只今上印去朝天,春风玉笋催缀班。
相门有相君勉旃,凌烟再写进贤冠。
碧树天香带露,朱楼翠袖欹寒。夜深人醉碧阑干。
珑玲影,长是隔帘看。
又见庭前素魄,何堪镜里朱颜。十年一梦此身闲。
西窗悄,诗兴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