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来往几年年,侍有双僧不论禅。我句僧歌还击节,隔林风叶送流泉。
猜你喜欢
僻峤潢池弄,王师待廓清。海门奔兕虎,沙岛靖鲵鲸。
壁垒翘军肃,朝暾画戟明。霜飞金雀舫,水涨碧波缨。
梐枑火荼列,铃钲鹅鹳成。峰头孤月落,帏帐正谈兵。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yōng)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pàn)醉倒。
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仙岛,使神仙也为之迷惑。
平原君敬待宾客,不像高阳酒徒无礼傲慢,坐在客人一起,宽和从容地陪伴客人谈笑。客人中有个最富于感情,为了珍惜主人待客的殷勤拚着醉倒在地而尽兴喝酒。
参考资料:
1、傅承洲著.苏辛词传苏轼、辛弃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952、(宋)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09-410
公庭民讼:指百姓到官府告状。春台:代指游览胜地。
平原:这里代指好客的主人。高阳:秦汉之际的郦食其,陈留高阳乡人。促席:座席靠近。雍容:形容主人待客有礼,态度和蔼。玉山拚醉倒:形容客人的醉态。拚:就是豁出去,毫不顾惜自己的意思。
上片极写元宵节的游赏欢乐,及公庭讼少的愉悦心情。“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似是”,正说明词人原本并没有主动出游元宵佳节的打算,只是由于他的公务闲暇,“公庭民讼少”了,内心愉悦才使他引起了赏游元宵夜景的乐趣。如今“公庭民讼少”,词人从心底发出惬意的快感,所以,当他看到“万家游赏上春台”时,他自己和所有游人,都像活神仙一样迷路在三神山海岛之中了。
下片极写“与民同乐”的欢快宴席。“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词人在人群中间,谦逊质朴,礼敬宾客,平等如兄弟,有如赵国平原君的贤明待宾,而毫无“高阳酒徒”的傲慢。他总是从容温和地靠近群众,和人们满面陪笑的对语谈心,尽情享受着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乐趣。“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在欢快的宴席中,顿时出现了一个“最多情”的民客形象,而把欢情霎时推到高潮。可谓笔端生花。而“拚”字尤为传神。这正是词人与群众亲密“鱼水情”关系的典型反映。
全词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即兴抒怀,酣畅淋漓。而且格调健朗,构思精巧,一气呵成,余音袅袅。
清晓方塘开一镜。落絮飞花,肯向春风定。点破翠奁人未醒。馀寒犹倚芭蕉劲。拟托行云医酒病。帘卷闲愁,空占红香径。青鸟呼君君莫听。日边幽梦从来正。
何处西台乐,高眠万虑沈。
杯盤春席罢,风雨画堂深。
气胜龟调息,魂交蝶伴心。
有人惊晓漏,颠倒整衣簪。
长安有狭斜,车马相驰驱。被服纨与素,宾从閒且都。
金章何煌煌,旄节照四衢。借问从何来,云自许史庐。
炙手手可热,炎凉在吹嘘。岂无范驱子,亦有步矩儒。
一身困蓬藜,终岁空嗫嚅。秉躬信如矢,不悟世道迂。
在昔弦与钩,封侯死道隅。宁知此狭斜,径捷良可趋。
微生颇有尚,夙志誓不渝。念无此容颜,策蹇旋吾车。
弱龄参顾问,畴昔滥吹嘘。绿槐垂学市,长杨映直庐。
连盟翻灭郑,仁义反亡徐。还思建邺水,终忆武昌鱼。
见苦惜家难赎死,阿翁先见已如神。曾家老母尤能事,自信参儿不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