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佳丽古扬州,隋帝行宫迹尚留。锦缆船归杨柳岸,玉台花发广陵秋。
中宵明月闻歌吹,十里珠帘卷画楼。油壁香车虚客梦,为言小杜未曾游。
猜你喜欢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lài)是扬州。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
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参考资料:
1、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57-358页.
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脸薄:容易害羞,这里形容女子娇美。胜:能承受。桃叶:这里代指所少女的代称或指思念的佳人。觉:察觉。
无赖:,本意是可爱,反说它无赖,无赖正是爱惜的反话。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的作品,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的情重,衬出诗人自己情怀的不堪,这是深一层的写法。
前两句“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极写当日的别离景象。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用一个“难”字和一个“易”字表达出来,不但不显得累赘,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别离后无穷的思念。
后两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在这思念殷切的时候,诗人唯觉一片惆怅,没有可以诉说的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但它曾照过离人的泪眼,好比对人有情,而离别后偏偏照着愁人,又好像无动于衷,这便显得“可憎”。诗人在深夜抬头望月的时候,原本欲解脱这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所以说“明月无赖”。“无赖”二字,原本有褒和贬的两重意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的意思。但后世因为惊赏这种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诗人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古人律体绝句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说愁眉,说泪眼,虽然作者余情未尽,而其他的事情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的情态,体现了构思的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际上则是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不是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也有它的渊源与影响。《论语》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不过这是赞颂周文王的句子,没有半点诗意。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徐凝这首诗中的“三分之二”不但是诗意的,而且是新奇的。这些数目字,都不可以常理而论,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致使后世之人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不逊色。至于“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运用了同一手笔。
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使人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诗人有意的安排,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令人为之惊叹。
销冰作水旋成家,犹似江头竹外斜。
试问坐中还几客,九人而已更梅花。
曹子三败辱,卞和再刖悲。自古鲜其然,今子何似之。
历块误一蹶,千里差毫釐。白璧固有瑕,黄金岂无疵。
识君向十年,每叹时尔遗。天命兹可信,古学滋可疑。
上书欲荐君,身贱不得为。寄君北门诗,相望空所思。
生死本一致,贤愚同一科。高泉寺前水,春风静流波。
曳杖揖残僧,奈此世谛何。栖贤堂外祠,莫待叩角攲。
一溪流水数家村,短栎长松映荜门。
不是花通辋川口,只疑路隔武陵源。
小桥瘦马行春色,远浦青山带雨痕。
楼观玲珑云缥缈,须知画里别乾坤。
平原齐吐麦,幽谷未迁莺。王者虽无战,元戎盍治兵。
山川羁客恨,桃李故园情。何处花先发,篮舆取次行。
娇枝红破一分霜,不共芙蕖值野塘。叶卧岂黏游客屐,花飞时扑美人箱。
丰神细写题词李,艳丽翻怜出塞王。知否放翁颠未改,寻秋重到碧鸡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