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荷盖绿水。
芙蓉发红鲜。
下有并根藕。
上生同心莲。
猜你喜欢
稽亭故人去。
九里新人还。
送一便迎两。
无有暂时闲。
春蚕不应老。
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
缠绵自有时。
玉钏色未分。
衫轻似露腕。
举袖欲障羞。
回持理髪乱。
十里西畴(chóu)熟稻香,槿(jǐn)花篱落竹丝长,垂(chuí)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róng)装。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参考资料:
1、虞世南.《唐诗宋词元曲·第3卷》: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第692页
2、王重阳,熊江华.《唐诗宋词译注下宋词三百首》:沈阳出版社,1995.04:第207页
畴:田地。槿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艳,可做欣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
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戎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妆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
范成大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农村生活的诗人,他虽然“累官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尝帅蜀,继帅广西,复帅金陵”,但却对乡土具有一种赤子之心的感情,从“不须飞盖护戎装”一语来看,这首小令当写于戎马倥偬之中,写于他军旅生活的江村道上。
小令上阕写他在江村道上的所见:十里平畴,稻穗已黄,微风袅袅,送来阵阵新谷的芳香,而那素净的木槿花在农家篱笆前飘落下片片洁白的花瓣,丛丛的青竹间缕缕游丝正在秋天的丽日下闪着熠熠的金光,词人骑着马来到一处果木林立的山冈下,举头一望,满树果实累累压在枝头,有的还青绿未熟,有的则已经透着成熟的金黄。这三句诗是三个典型意象群,它把秋日农村的美景作了极其形象的概括,写出了江南农家的独特风貌,而且,富有视角的流动感和行踪的变化性,使读者随着诗人的马蹄“走马看花”地欣赏江村道上的一路风光,词人对农村生活与自然景物的热爱也便由这景物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下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当然上阕也是词人的一种感受,但偏重于主观上的一种情绪的抒写:“浓雾知秋晨气润”,写出清晨在浓雾中行进的那种微妙的感觉:秋晨田野上往往飘散着浓浓的雾霭。古人说“一叶知秋”,殊不知浓雾亦可知秋,这种由艺术到哲理性的提炼为人所未道,因而显得非常新颖独特。雾浓则湿度大,湿度大则空气润。“秋晨气润”又是一句艺术性兼生活哲理性的概括,它毋宁是词人希望归返自然的象征。“薄云遮日午阴凉”是词人行于江村道上的又一直觉感受,它与“不须飞盖护戎装”相连,就具有了丰富的内涵:“薄云”就是一柄遮天盖地的太阳伞吗,有了这样的天伞,人就可以受用天然的荫凉,而避免酷日当头的曝晒,这比用车前的飞盖来遮阳要强似百倍。词人在这里好像也有一种寄托:归返大自然比之戎装事主要自由自在得多,小令的深层意蕴就在这里。
遍池塘绿染,夏浅如春。篁粉细,瀫纹匀。正布谷声中,烟丝掩冉;
玫瑰香里,雨脚因循。万事苍茫,频年落托,八口支离望一身。
乡里暂归还道梦,琴书典尽始知贫。
却顾东轩壁上,蜗延藓蚀,旧题字、一半凝尘。梅旋摘,酒初温。
满庭草色,容易黄昏。舐案馋蝇,麾之不去;窥灯黠鼠,旁若无人。
伤心难话,但閒支病骨,花看姊妹,药试君臣。
荻老沙枯满眼秋,扁舟垂钓逐江流。鸥游水面分鱼乐,雁唳天空动客愁。
青笠蒙头风飒飒,绿蓑披背日悠悠。波涛险恶浑无恙,宦海诸公似我不。
登舻发清啸,落日镜湖净。微月波上澄,归云鸟边迥。
水木生夏凉,孤崖破阴暝。矧兹簪佩同,复此沧洲兴。
中夜棹歌还,遥峰响烟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