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寒挟雪晚棱棱,半树梅华瘦不胜。几缕茶烟晨灶煖,一炉松火夜窗明。
年光冉冉壮心尽,世事纷纷客梦惊。拟买绿蓑归去好,五湖烟水一鱼罾。
猜你喜欢
雪后山房寒意饶,卧闻风怒响林梢。乌啼坏堞悲无食,鹤立高松喜有巢。
浊酒沽来聊慰藉,拙诗吟罢更推敲。剡溪有兴谁堪访,闲探梅华过远郊。
霜树重重青嶂小,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
霜树重重叠叠远山显得越来越小,流动的云团高高的楼阁仿佛就在林梢之上,九月九日重阳节刚刚过去。一杯菊花酒聊以自慰衰老的容颜。
翠绿山色若有若无就像淡扫的眉黛。而今虽在西山却喜爱归隐东山。流水连天夕阳横照于水里,酒尽高楼眺望那通往家乡的西河道风光。
参考资料:
1、元好问.中州乐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56
2、郭彦全.历代词今译:中国书店,2000:414
这首词写重阳节后,登高饮酒,面对深秋傍晚的景色,排遣思乡怀人的愁怀。“九日黄花”,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饮酒赏菊的季节。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风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赵可这首词中说“九日黄花才过了”,重阳节才过,却又登高饮酒,作者说是“一尊聊慰秋容老”,似乎是为了抚慰秋光。但从词的收尾句“酒阑望断西河道”,却透露了作者的真实心理,实际上是为了排遣思乡怀人的苦闷。作者因重阳节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似乎还萦绕心头,只不过不愿明白对人道出罢了。
这首词的在艺术上最明显的特点是写景的技巧。整首词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深秋山水图,层次井然。上片写自己的所在的西山,有近景:“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有中景:“霜树重重青嶂小”。下片写由西山望东山,是远景:“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并且写到西山之间的河流:“流水极天横晚照”。通过多层次的描写,展现了晚秋山水的全景。而这些景物画面的转换和衔接又很巧妙,是一位身在高处的人的观察所见,使读者想到好像一架摄影机从高处移动着镜头,从西山的全景移到山巅的高栋飞云,又转到远处的东山,山下的流水、道路。“青嶂小”,正是从高处所见;“翠色有无”,则是遥望所及,都是从一个中心视点出发拍摄的镜头。词中对整个画面的设色,以素朴的淡色调为主,从平淡中又透出一种丰富;重重霜树的黄叶与白霜,远山似有若无、如蛾眉淡扫一般的浅浅的翠色,流水的青碧和晚照的红色,相映相衬,显示出“秋容”虽老,但却富有特殊的美感。在这种背景之下,词人抒写出一种若隐若现的乡思,使全词形成了一种高旷中略带沉郁的格调。
夷俗华风事事违,矫情随物动非宜。
腥膻肴膳尝皆遍,繁促声音听自悲。
沙昧目看朱似碧,火熏衣染素成缁。
退之南食犹成咏,若到穷荒更费辞。
少年多难复遭忧,自昔王孙故倦游。愁见清明归未得,小山风雨想天愁。
稽首清都宝殿前,五云晴日丽中天。三呼犹似嵩山下,长为君王祝万年。
少小嬉游地,今来入画禅。东西两拳石,上下一青天。
冉冉分朝翠,霏霏合暮烟。晴光摇海澨,寒影落鸥边。
月上胥毋顶,霞横缥缈巅。盘根侵浪出,叠嶂荡云穿。
几席规吴市,阶庭甃越川。十洲疑在眼,九点渺无埏。
一辆登山屐,三更载酒船。幽寻随处好,清景逐时迁。
岳渎经函秘,荆巴地道连。春坛留药灶,夜宴驻鸾軿。
挂席吴娃去,歌芝汉皓旋。故宫销暑殿,荒井蛰龙渊。
风起银涛立,岚开玉镜圆。三江流似带,群岛贴如钿。
平远图倪叟,嵚
柴门厌烦暑,忽有一骢过。非以清凉地,将无霜色多。
汝为真御史,吾久病维摩。莫羡冥鸿远,犹能挂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