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汝砺
- 和亶甫夜字
- 寄检法奉议
- 舟中偶言
- 城东行事去李简夫甚迩可以卜见而俱有往返之禁因戏为歌驰寄
- 老儿挈幼小将及邓因寄君时弟 其二
- 谨次知县奉议
- 和君时弟洗竹
- 和君玉捕蝗杂咏 其四
- 和通判承议
- 再用前韵
- 道遇施户曹口占寄君时
- 游西山
- 岩夫庭佐欲归出长安以诗邀游后圃
- 苦旱和俞都官
- 同游独山 其四
- 东流道遇伯兄西归寄二篇 其二
- 元祐三年同深之学士子开侍郎在初考今复承乏有怀旧游因作此诗并幕次唱酬二章寄呈深之学士子开侍郎 其一
- 元祐三年同深之学士子开侍郎在初考今复承乏有怀旧游因作此诗并幕次唱酬二章寄呈深之学士子开侍郎 其二
- 和致远学士韵
- 十四弟得书承已次东流赴省试因寄小诗呈推官承务弟
- 云盖老僧八十二
- 云居相送至下杉庄
- 昨日陪深之学士饭净因登罗汉阁期致远不至忆山阴弟各赋一首遂寄二君
- 宿金钩
- 惠州 其一
- 惠州 其二
- 惠州 其三
- 途中见接伴曰三得家书因作是诗寄候
- 长垣路中 其一
- 长垣路中 其二
- 天保弟被荐继得子因寄是诗
- 和瑛师
- 南安道中
- 癸未偕子仲
- 和文渊同字韵
- 送宁和仲
- 和君宜弟诗韵蕲州所寄
- 有感
- 溪上
- 君宜
- 病中
- 病起
- 醉极有感
- 小径
- 日暮
- 叹交
- 陈秀才扩因旬休不至以诗呼之
- 题扬州因大师小池
- 题袁州紫翠轩
- 寄庭佐弟 其一
- 寄庭佐弟 其二
- 江上
- 伏承宠示滕王阁佳句因用原
- 送和仲
- 诗示庭佐弟
- 夜坐谨成小诗呈晦堂心老
- 和题真相院
- 和题净慈寺
- 道中时有山水之遇因用林字韵
- 寄公权
- 欲雨
- 薄荷
- 寄邹秘丞同赴京师
- 春秋成字韵 其一
- 春秋成字韵 其二
- 春秋成字韵 其三
- 春秋成字韵 其四
- 和深父伤字韵 其一
- 和深父伤字韵 其二
- 和深父伤字韵 其三
- 和深父伤字韵 其四
-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 其一
-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 其二
-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 其三
-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 其四
- 毛诗 其一
- 毛诗 其二
- 毛诗 其三
- 和章承议通判来章
- 问侗
- 云盖寺
- 渔家
- 道中
- 马上读书寄君时 其一
- 马上读书寄君时 其二
- 某闻老母到叶未得平安家书作小诗寄君时弟
- 和念一弟诗韵
- 内乡招提寺
- 春阴呈兄长 其一
- 春阴呈兄长 其二
- 春阴呈兄长 其三
- 途中早起寄兄弟
- 和岩夫如字韵
- 送岩夫庭佐归宁 其一
- 送岩夫庭佐归宁 其二
- 武冈驿
- 驿前人家小池
- 武阳寨闻峒中作乐
- 武阳寨见村中梅花
- 寄二弟时在白彪庄 其一
- 寄二弟时在白彪庄 其二
- 催君时归并寄君宜弟 其一
- 催君时归并寄君宜弟 其二
- 和君时弟
- 答君时弟 其一
- 答君时弟 其二
- 答君时弟 其三
- 和子忠弟见寄元韵
- 和运干奉议见赠元韵
- 离武阳寨
- 和君时弟有感
- 和君时弟生辰时八月十四日也
- 示君时弟刈禾有感
- 示君时弟
- 承和途中四韵
- 和君时寄叔韵
- 和致政侍郎书怀因寄赠侍亲及邓以中使计会刬刷军器改途先之唐因寄是诗
- 桃李
- 老马
- 送君时
- 和君玉捕蝗杂咏 其一
- 和君玉捕蝗杂咏 其二
- 和君玉捕蝗杂咏 其三
- 和君玉捕蝗杂咏 其五
- 小饮次幕长晦之韵并简王路分
- 次德甫韵
- 游泰宁因登众乐亭望仙阁赋诗得同字韵
- 和岩夫花字韵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一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二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三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四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五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六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七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八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九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十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十一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十二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十三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十四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十五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十六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十七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十八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十九
-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二十
- 又忆东林
- 初夏咏
- 围炉分题得书屏
- 和润之砚冰
- 和庭佐酒船
- 端午
- 祷雨
- 宿邓桥
- 和子坚同游东湖游字韵
- 次芸叟韵
- 水轩昼寝
- 暮宿驿舍
- 磁州
- 雪后会仙洞
- 接伴太傅离新馆其兄迓于途
- 送叶宪 其一
- 送叶宪 其二
- 城上怀古
- 题外舅评事秀实堂
- 江上晚起
- 答吴节推
- 和白酒
- 和思归
- 和春城北
- 和晚北园
- 和自遣
- 祖道京淮道中酬唱
- 和祖道国门外文渊子至东父饯席上赠别
- 沈一惠诗次韵谢之
- 次静长老韵
- 入桐庐道中
- 马上
- 风雨
- 逢姜二兄
- 去桐庐学
- 与蒋十二
- 送元博县丞还浙忠甫沈翊还鄱阳
- 再寄颖叔一首
- 同许屯田子仁宿圆通寺
- 再和子仁
- 到慈湖九江有感 其一
- 自临川泛舟还归因假前韵寄粹老提举朝议兼简知府龙图丈 其一
- 自临川泛舟还归因假前韵寄粹老提举朝议兼简知府龙图丈 其二
- 自临川泛舟还归因假前韵寄粹老提举朝议兼简知府龙图丈 其三
- 自临川泛舟还归因假前韵寄粹老提举朝议兼简知府龙图丈 其四
- 将行季
- 得书并简仔仲二侄 其一
- 得书并简仔仲二侄 其二
- 途中
- 正月初三日送叔宜弟初离襄阳
- 送叔宜
- 寄庭佐
- 病懒
- 大小沙陀 其一
- 送郑寺丞过洪州 其一
- 送郑寺丞过洪州 其二
- 送郑寺丞过洪州 其三
- 送郑寺丞过洪州 其四
- 和汉广
- 拟赏花钓鱼诗 其九
- 睡觉
- 徐亭泛舟 其一
- 送鄱阳太守 其二
- 四方
- 和户曹池亭韵
- 偶成
- 持正率和中丞诸公喜雨 其一
- 秋风
- 和大名掾舍弟君时
- 和致远学士游池 其二
-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其二
- 七门堰
- 雁池
- 清明之游子先不与仲求有诗寄之使某次韵 其二
- 过陶太尉庙
- 再和前韵 其二
- 和粹老云居之句 其二
- 忆程公权
- 武冈路中
- 寄君时 其二
-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一 吴园
- 梅子
- 苦吟
- 途中食菜戏成呈诸僚友兄
- 寄庭佐弟与润之同作
- 新晴
- 和执中游山四诗 其四 高阳池
- 自谢
- 西山道中
- 和彦衡直讲 其三
- 招赵温甫饮
- 和济叔城上数篇 柏
- 过石头镇寄文渊 其一
- 和应诏吟
- 戏呈叶提举
- 诸君江步以病不能从走笔寄之
- 送蒋和父赴代州教授
- 寄桐庐诸友
- 承示及寄提举大丞相高韵大丞有三点明星半轮月之句因次元韵
- 是非寄君时
- 和正仲提举 其四
- 平居多忧多病间从诗酒自乐即席为诗呈诸友且寓一时之怀也
- 送观音能师去黄龙
-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 其四
- 寄友人
- 愁思岭
- 再和子育 其五
- 和马太守五首 其一 寒林
- 江花四首 其三
- 赋环翠轩池鸂鶒
- 子育见和前韵因寄君宜弟 其一
- 咏柳
- 月夜
- 夏景
- 和济叔兄书斋言志 其三
- 将寄豫章以诗先寄文渊秘校
- 李广
- 答张大夫友兄
- 自北归夜梦侍亲闱久之既觉感而成诗
- 久雨和张季友寄程德林时季友得环倅程受婺源未赴
- 和君时弟见贻一首
- 至雄州寄诸弟并呈诸友 其二
- 自勉呈尊叔
- 泊真州新河亭
- 代人答周朝议生辰赠章
- 答圆相庵主人
- 和君时予未至君时言有群鹊集檐
- 和文渊游馀干山寺
- 晚风
- 游真州东园惜其将废运使兵部子正近止因寄小诗 其四
-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十一 四并台
- 和马太守五首 其四 五老峰
- 济叔润之兄弟见送出小渡
- 送济叔兄
- 和祖道京淮道中
- 昔在横港西山与张季友仪父游相别各数年矣今冬邂逅于此相与饮酒道故旧甚乐因各为诗以见所怀
- 病告诗上侍读
- 寄润之弟兼附呈伯兄 其三
- 和执中及谢检法 其一
- 走笔和萧推官迎提举承议 其一
- 次韵答刘行甫同年
- 再和子育韵 其五
- 古木
- 拟田园乐
- 和游双泉 其三
- 早起
- 溪畔
- 和十二法曹
- 送君宜之临城簿二首 其二
- 丈室
- 雨霁
- 次友人韵 其四
- 游真州东园惜其将废运使兵部子正近止因寄小诗 其一
- 冬寒围炉以题为韵得寒字
- 和庭佐弟韵
- 适婺
- 自诫
- 上合肥太守侍读傅公
- 晚晴
- 次皇甫登兴化水亭韵
- 离家
- 去年行建昌作诗招云居元禅师近过南康不见用前韵驰寄
- 日影
- 和君时约谊甫先生游龙泉失期
-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十五 秋月楼
- 月夜忆伯兄兼寄诸友
- 寄叶法曹
- 答君时弟 其四
- 和正仲提举 其二
- 游真州东园惜其将废运使兵部子正近止因寄小诗 其二
- 与梅秀才游安师池亭赋诗
- 法轮院
- 途中久雨
- 暑雨
- 送君时东归夜宿城外并桥上 其二
- 次文渊兄韵
- 谅闇闻笛
- 寄润之弟兼附呈伯兄 其二
- 和念一弟
- 和正仲提举
- 和元忠早春
- 拙句送通判学士正夫
- 寄献教授友兄
- 万安道中
- 浩歌
- 和颖叔游宗华并一绝奉呈
- 寄学芝山正叔寄诗有想叹之意次元韵
- 人日
- 谢德华惠牡丹因招同官会饮
-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十 澡雪亭
- 过虎北口始闻鸡
- 拟赏花钓鱼诗 其三
- 去桐江
- 游真州东园惜其将废运使兵部子正近止因寄小诗 其三
- 和周寺丞韵
- 和正仲提举 其一
- 口占和君时
-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十六 观稼亭
- 翌日景繁察院公初叔明推直谦父主簿复会某晚至即席用前韵 其一
- 答蜀公奉酬 其二
- 仲至迁居同曹家西巷在蔡湖之北也 其二
- 望云岭自古北口五十里至岭上南北使者各置酒三盏乃行 其五
- 次中丞韵
- 浮云
- 和莘老城东斋祠 其一
- 持正率和诸太一宫诗
- 九日同仲求登高有感
- 赠陈扩秀才
- 和国信子育元韵 其一
- 彦衡约饮湖亭行不及赴
- 寒芦
- 天寒欲雪不可出门君时在城中促庭佐来君时柬云庭佐掉头云未来因驰寄
- 再和子育韵 其二
- 邻鸡
- 和君时弟韵
- 寄君时
- 舟行
- 和祖道见致政王中允题壁
- 持正率和中丞诸公喜雨诗二首用前韵
- 和莘老城东斋祠 其二
- 得庭佐岩夫二弟二书
- 拟赏花钓鱼诗 其一
- 忆北堂小梅
- 欲雨马上寄兄长
- 宿舒州境上
- 送鄱阳太守 其一
- 和都官看雪 其二
- 再和景繁韵驰寄
- 江上寄广汉屯田丈
- 湖湘路中见梅花寄子开 其六
- 答君时用前韵
- 寄观音能老 其一
- 和君玉林字韵
- 妇人面涂黄而吏告以为瘴疾问云谓佛妆也
- 小舟过陂口
- 答佛印语
- 感怀
- 云盖寺谈空亭
- 和深之饮字
- 睦仲乞诗用其韵谢之
- 次道济
- 荠
- 贺兄长有子
- 同游独山 其一
- 和提点少卿喜雪诗韵 其二
- 再呈通判承议 其一
- 次虞逊臣江行韵
-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五 觉轩
- 和佛印
- 和范学士韵 其八
- 春风破穷阴
- 王太博自浮梁移蒙州作送之
- 晓行
- 游岘首
- 次仪父春日草韵一首
- 寄观音能老 其二
- 得至郢州寄知郡朝议
-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十八 秋香亭
- 瑛首坐访及颁示四颂而有选佛选官俱第一之句既赓元韵因寄末章 其三
- 答云居佛印禅师
- 榆钱
- 合肥府学中赓诸公韵和正寺翔甫总翠亭
- 到醒心亭
- 雨寄君时弟 其二
- 南阳
- 尝约谊父同游龙泉奔走失期故作是诗奉和元韵
- 正夫卧疾予往访之正夫置酒因作是诗
- 沐浴有感
- 舟中大热夜半起坐因作是诗寄诸友
- 答孙荆州颃
- 渔艇
- 渔艇寄莲花
- 瑛首坐访及颁示四颂而有选佛选官俱第一之句既赓元韵因寄末章 其四
- 黎阳大佛高七十尺和颖叔侍郎韵
- 再用前韵呈察院学士
- 到雄州不得家书
- 采葵
- 送太守舒郎中赴阙 其一
- 送池须文长官
- 南归
- 和正仲提举 其五
- 菊苗 其一
- 桐柏道中见农人有戴其父谒庙者
- 瑛首坐访及颁示四颂而有选佛选官俱第一之句既赓元韵因寄末章 其二
- 与磁倅郭公域
- 送君宜之临城簿二首 其一
- 内乡山中 其二
- 次友人韵 其一
- 和君时弟南斋
- 寄邹广道 其一
- 瓦鼓
- 寄孙元忠
- 和史司理水轩
- 送正夫之郓
- 鸣佩
- 和仲子中谢寄福州荔圆
- 答张知常 其二
- 次张德甫朔雪韵
- 寄伯兄兼问子文 其二
- 长垣路中寄同官
-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 其一
- 宿圆通寄佛印
- 拟赏花钓鱼诗 其十
- 子发南楼饯颖叔适以使事出行因寄拙句
- 夜泊睦州桐江
- 途中和君时 其一
- 答赵正夫
- 和舅氏和仲游朱萝洞 其二
- 行舟芦苇中
- 次张瑞甫贪
- 次友人韵 其二
- 出城呈君玉都官
- 长沙道中寄君时
- 送太守舒郎中赴阙 其二
- 熙宁丁巳蜡祭致斋玉津东园雪中与监礼莘老学士同游西园 其一
- 题程则之瑞墨阁
- 过石头镇寄文渊 其二
- 和履中学士上元有作 其三
- 拟赏花钓鱼诗 其六
- 冬日道中作
- 送臧梦符秀才归
- 次佛印韵 其一
- 和致远登楼有感
- 和通判章承议 其一
- 寄伯兄兼问子文 其一
- 累承见酬因谢之
- 寓学芝山
- 汉上谒刘执中
- 和执中游山
- 和张侍读总翠亭
- 治平谅闇元夕 其二
- 记京中
- 子直见和前韵因复之 其一
- 寄周朝议至乐堂 其二
- 长岭值风
- 和济叔城上数篇 梅
- 途中作
- 初秋晓起
- 得侗书称孟春渐暄因作一偈付愚儿侗
- 和深父学士
- 送皇甫法曹
- 和正仲提举 其三
- 和李潜夫同年并简宁文渊时二君在鄱阳
- 赠去华学士
- 送上官察院归闽中
- 寄致政侍郎
- 读张华传
- 寒食日李卿仲求宴芝山刘丞子先以诗献李卿坐客皆和
- 再和彦常侍郎
- 不寐
- 丰湖 其二
- 拟赏花钓鱼诗 其二
- 和游龙泉寺
- 途中有感
- 和瑛师 其二
- 行西城
- 秋日吟二首呈诸友时在合肥作 其二
- 次致政张大夫韵二首 其二
- 送樊秀才召倪先生
- 先赴东流因寄虞蒋诸君 其二
- 和执中及谢检法 其二
- 过紫金山
- 民有金刚经风吹失所乃馀干县也时知县
- 和侯利建运使朝请
- 次来韵
- 送君时东归夜宿城外并桥上 其一
- 和彦衡直讲 其四
- 诗呈季友殿丞因寄正父兄
- 伯兄归自桐江未至因有作示诸弟
- 牢落
- 和叔宜弟 其一
- 送周朝议赴郢 其一
- 寄钱穆父
- 熙宁丁巳蜡祭致斋玉津东园雪中与监礼莘老学士同游西园 其六
- 二月己亥晓出城 其四
- 子直见和前韵因复之 其二
- 寄广汉
- 送范侍郎归许昌一首
- 江口道中
- 次去华学士韵
- 归期
- 和执中寄师厚同年 其二
- 和济叔灯花
- 寄妻兄宁文渊时广西方用兵而文渊谪官在广东
- 送致政大夫伯常自洛抵襄归郢中旧居续赋诗拜送
- 倒押前韵
- 再和子育韵 其三
- 再和子育韵 其四
- 东流寄天保弟
- 寄明甫约出饯城西既以病告遂已
- 和程秀才望五老峰
- 城东谢氏园亭即席上冲元
- 昨日饯赵教授行会饮秀楚堂晚徙樱桃花下夜月上正夫设烛于花上光明焜耀昔所未见正夫因约赋诗
- 断编
-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三 书堂
- 和馆阁诸公游池韵
- 老母德安县君生辰颂时湖南奉使途中作
- 北使还代书寄颖叔
- 喜徐景宗秀才至
- 和莘老元日时改元丰 其一
- 二月己亥晓出城 其三
- 元日
- 寄提举朝议丈
- 别子直
- 和马太守五首 其五 澄心亭
- 答蜀公谢寄酒
- 马上见蜀山
- 积德
- 和毛正仲
- 寄宁和仲
- 暮雨
- 梅
- 别子容
- 熙宁丁巳蜡祭致斋玉津东园雪中与监礼莘老学士同游西园 其二
- 读史
- 再和子育韵 其一
- 芦花
- 次正夫途中怀亲韵
- 望云岭自古北口五十里至岭上南北使者各置酒三盏乃行 其二
- 和彦衡直讲 其一
- 答张知常 其一
- 游子
- 和君时
- 汴上呈祖道 其一
- 和颖叔寄佛印 其二
- 送许屯田
- 汴上呈祖道 其二
- 和通判朝奉宋丈 其二
- 和范学士韵 其二
- 寄君时弟
- 病中寄君时
- 和执中游山四诗 其三 岘山
- 驽马
- 和济叔兄书斋言志 其二
- 和范学士韵 其六
-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 其六
- 龙泉
- 琴渚
-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八 思贤亭
- 过右北平
- 呈通判朝奉宋丈 其二
- 和祖道募耕者赴西北
- 侍亲游池有感寄伯兄时伯兄下第南归
- 和执中游山四诗 其一 谷隐寺
- 子育见和前韵因寄君宜弟 其二
- 考试阁下次子由韵
- 以寒来送菊本都官复示诗见督次韵谢之
- 再和前韵 其一
- 西湖
- 元祐元年十二月庚子雪夏首莼湖结冰鹡鸰群集于上者至不可数感而作是诗也
- 和张季友正夫归因为诗寄
- 颜子 其一
- 元丰己未冬至夜万载驿尝有诗寄广汉今岁万安驿用前韵呈广汉友兄学士 其二
- 再和前韵 其三
- 和济叔冬字
- 轻舟
- 再用前韵 其二
- 喜文渊登第因寄二篇 其二
- 喜择之子文至桐江次伯兄韵
- 寒食
- 晓起
- 送郭知章宰浮梁 其一
- 和千乘先生诗
-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二 燕阁
- 和蜀公家居
- 和颖叔寄佛印 其一
- 记使人语呈子开侍郎深之学士二兄
- 走笔和萧推官迎提举承议 其二
-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十二 四曲池
- 熙宁丁巳蜡祭致斋玉津东园雪中与监礼莘老学士同游西园 其四
- 敏叔家会仙洞
- 和马太守五首 其三 水云
- 清明之游子先不与仲求有诗寄之使某次韵 其一
- 和君时语农者 其二
- 舟中载芍药数本 其二
-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 其三
- 望云岭饮酒
- 望云岭自古北口五十里至岭上南北使者各置酒三盏乃行 其三
- 闻驾幸太学
- 沙柳
- 匪躬先之桐庐因作诗送之
- 船中见庐山
- 次正夫相寄佳句
- 得赵吏部所附第二书
- 和执中寄师厚同年 其一
- 夏六月公济与弟六人游安国竹园某有诗
- 同游独山 其三
- 寄张子直 其一
- 和叔宜弟 其二
- 再和子育 其一
- 奉怀深父学士友兄 其一
- 九日独登城上台感怀寄兄长 其二
- 和子仲都官徐孺亭
- 清明早出城东斋
- 楚野
- 元丰己未冬至夜万载驿尝有诗寄广汉今岁万安驿用前韵呈广汉友兄学士 其一
- 金星砚行
- 赠仲至 其二
- 答蜀公奉酬 其一
- 送虞资道赴阙
- 临江驿中庭有大柏因寄颖叔
- 仲至迁居同曹家西巷在蔡湖之北也 其一
- 子育见冰开因去雄州南池想亦泮矣
- 管仲有老母
- 恒河
- 次韵刘景文见寄
- 寄道林元祐长兄
- 自东流归
- 次杂端韵
- 春雨
- 和上官彦衡斋祠 其二
- 观画
- 真州江亭
- 和伯钧节推
- 和国信子育元韵 其四
- 次皇甫子仁老杜诗韵
- 菊苗 其二
- 粹老召饮滕王阁遂过徐亭泛舟戏呈粹老
- 送提点少卿丈还鄱阳
- 和游双泉 其二
- 拟田园乐 其四
- 奉使湖南遇雨寄叔宜
- 寄春卿
- 和范学士韵 其九
- 奉使丹阳途中杂言
- 再和子育 其二
- 上刘推官一首
- 我行
- 河东桥亭以久废置不用欲移菜畦以为老之游息之地因以诗就公权乞之
- 偶与诚之小饮翌日以诗谢之
- 偶题
- 风便示君时叔宜二弟
- 兵部敏叔颁示佳句谨依原韵
- 和舅氏和仲游朱萝洞 其三
- 次致政张大夫韵二首 其一
- 月夜示子文
- 雨中望皖公山不见因寄提举马大丞 其一
- 读书
- 桥上
- 癸未季秋偕子仲都官文渊节推子坚先辈同游东湖分题得东字
- 寄和仲
- 高议
- 问龚深之疾往复 其二
-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九 紫筠亭
- 奉招正仲
- 寄济叔兄长
- 送徐望之郎中提举舒州灵仙观
- 路人有弃其子者因作是诗予时奉使湖外
- 步入
- 送正孺
- 和君时见寄
- 炎暑
- 拟赏花钓鱼诗 其八
- 病居婺女
- 答同舍游凝祥池
- 与程德林
- 清江闻提举承议先行驰寄小诗
- 寄十二十四弟
- 和济叔兄书斋言志一首
- 寄史司理
- 送刘器之待制知真定府
- 雨中望皖公山不见因寄提举马大丞 其二
- 寄正夫判官
- 再用前韵书呈诸友学士
- 滩上
- 又书怀
- 病居寄程德林
- 永兴道中有感
- 和瑛师 其三
- 和范学士韵 其七
- 自吉泛舟入赣
- 寄定州许资政
- 皇帝郊祀礼毕诣景灵恭谢次履中学士韵
彭汝砺科举为士,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第一名。历任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潭州军事推官。王安石看到他的《诗义》,补国子直讲,改任大理寺丞,提升为太子中允,不久厌恶他。
御史中丞邓绾将要提升为御史,召之不去;又上奏,再以失举自列。神宗生气,贬逐邓绾,任用汝砺为监察御史里行。汝砺首先陈述十事:一是正己,二是任人,三是守令,四是理财,五是养民,六是赈救,七是兴事,八是变法,九是青苗,十是盐事。指出揭发利弊,多是人所难说的。又论吕嘉问市易聚敛非法,应罢免;俞充谄媚宦官王中正,以至指使妻儿拜见王中正,不应检正中书五房事。神宗(皇帝)为此而罢免俞充,并查究汝砺的话的根据,汝砺说:“这样,不是用来广视听的做法“。终于不奉诏命。等到王中正与李宪主管西部军队,汝砺说:不应把军队付与宦官,因而言及汉、唐祸乱之事。神宗不高兴,说话打断了汝砺。汝砺拱手站立不动,等待机会再说,神宗为之改容,在廷的人都叹息佩服。皇族宗室把女卖婚民间,官员奏请解除婚姻。汝砺说:“这虽然是疏远的亲戚,都是天家子孙,不能使民间的低贱人得以货取,希望改变婚法。”
元丰初年,汝砺以馆阁校勘的身份为江西转运判官,辞谢皇帝,又说“:现在不担心没有将顺之臣,担心没有谏诤之臣;不担心没有敢为之臣,担心没有敢于说话之臣。”神宗称赞他的忠诚。更替回朝,任京西提点刑狱。
元二年(1087),召用为起居舍人。当时皇帝想问新旧政治,回答说:“政治没有彼比,统一于是而已。现在所变化大的,是取士与差役法,实行这些制度但士人百姓都不满,不见其可行。”过了一年,升任中书舍人,赐金紫。汝砺词命雅正,大臣中有持平论的,与他的意见颇为相左,一时希图进取之士都指责他,想要排斥去掉他们这类人,但没有借口发作。
恰逢知汉阳军吴处厚得到蔡确安州诗上呈。附会解释,认为怨恨诽谤。谏官交互上章请治罪,又制造危言,来激怒宣仁太后,打算置之法办。汝砺说:“这是罗织罪名的开始。”多次报告执政大臣,不能挽救,于是上疏论列,没有得到同意。正居家待罪,得到蔡确谪命除目草词,说:“我不出来,谁来担负这一责任。”立即进入禁宫中,封还除目,议论更加恳切。谏官指责汝砺为朋党,宣仁太后说“:汝砺岂是依附蔡确的人,也是替朝廷论事而已。”等到蔡确贬官新州,又需要汝砺草词,于是落职知徐州。开始,汝砺在御史台时,议论吕嘉问之事,与蔡确意见不同,移外任十年,蔡确起了很大作用。后来治罪吕嘉问其他狱案,因不阿附执政大臣,因被削夺二官。到这时,又替蔡确获罪,人们因此更加尊敬他。
加官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有狱案应宽大,执政大臣以特旨杀之,汝砺坚持不杀。执政大臣发怒,惩罚汝砺的部下。汝砺说“:皇帝的制书有不便的地方,允许奏论,这是制度。部下又有什么罪?”于是自己弹劾请求去职,奏章四次上呈。诏令免去部下的惩罚,移汝砺任职礼部,实授吏部侍郎。
哲宗亲自处理政事,修撰熙宁、元丰政事,人们都争相献出所闻,汝砺惟独没有建议。有人问他,回答说:“在以前就无人敢说,在今天就人人能说话了。”进升代理吏部尚书。言官认为他曾经依附刘挚,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为成都知府。没有去赴任,多次上奏章,又降为待制、知江州。将要发出,哲宗询问他所想说的话,汝砺应对说:“陛下现在所恢复的,其政事不能没有是非,其人不能没有贤能不肖。政事惟其对,那么没有什么不好;人惟其贤能,那么没有什么得不到的了。”
到达江州几个月后汝砺因病去世。他的遗表大略说:“土地已有余,希望抚以仁政;财用不是不富饶,希望节以礼仪。奸佞之人开始好像令人喜欢,但其祸患在将来;忠言开始好像令人讨厌,但其利益很广博。”至于抚恤河北流散移民,视察江南水灾旱灾,共几百言。朝廷正任命他为枢密都承旨却已去世,就以之告赐其家。终年五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