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 小心坡
- 丑奴儿慢·春日
- 感旧四首
- 绮怀十六首
- 春兴·夜来风雨梦
- 少年行·男儿作健向
- 都门秋思(四首选二)
- 将之京师杂别(六首选—)
- 感旧
-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歌醉中作歌
- 安庆客舍
- 圈虎行
- 道中秋分
- 以所携剑赠容甫
- 题酒家壁
- 钱塘江舟中看月
- 答仇一鸥和韵
- 冬日克一过访和赠
- 呈袁简斋太史
- 将之京师杂别 其二
- 旅馆夜成
- 言怀二首 其一
- 言怀二首 其二
- 晚眺
- 二十夜
- 涡水舟夜
- 即席分赋得卖花声
- 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
- 都门秋思
- 再叠前韵
- 三叠夜坐韵
- 送陈理堂学博归江南
- 与稚存话旧二首 其一
- 与稚存话旧二首 其二
- 直沽舟次寄怀都下诸友人
- 新凉曲
- 问渡
- 稚存归索家书
- 空馆
- 过马氏宫址 其一
- 过马氏宫址 其二
- 横江阻风
- 七夕怀容甫游采石 其二
- 醉醒
- 和仇丽亭
- 闻子规
- 湖上阻风杂诗
- 七夕怀容甫游采石
- 池阳杜牧祠
- 湖上杂感
- 横江春词
- 横江春词 其二
- 问水亭
- 冬日过西湖
- 和钱百泉杂感
- 和钱百泉杂感 其二
- 饥乌
- 雨后写望
- 题钱雨楼图照
- 偕王秋塍张鹤柴访菊法源寺
- 怀映垣内城
- 送韦书城南归
- 岁暮怀人
- 岁暮怀人 其二
- 岁暮怀人 其三
- 岁暮怀人 其四
- 岁暮怀人 其五
- 岁暮怀人 其六
- 核桃园夜起
- 徐沟蔡明府予嘉斋头闻燕歌有感
- 观潮行
- 春昼曲
- 上朱笥河先生
- 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袈裟歌
- 黄山寻益然和尚塔不得偕邵二云作
- 归燕曲
- 涂山禹庙
- 稚存从新安归而余方自武陵来新安相失于道作此寄之
- 孙薇隐自句曲归以诗示辄题于端即和其春日枉赠之作
- 颜鲁公名印歌
- 得稚存渊如昼却寄
- 雪后集陶然亭先归道登黑窑厂
- 集吴香亭太常斋见所藏孙雪居董香光书画合册作歌
- 腊月廿五日饮翁学士宝苏斋题钱舜举画林和靖小像用苏韵
- 又用前韵题翁覃溪所摹和靖秋凉三君二札
- 小除日经厂市见王叔明画爱不克购归以志懊
- 元日大雪叠前韵
- 初四日复雪余少云以和诗来即叠韵奉答
- 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
- 桂未谷明经以旧藏山谷诗孙铜印见赠
- 历城道中
- 除夕述怀
- 金陵待稚存不至适容甫招饮
- 送容甫归里
- 赠程厚孙时为厚孙作书与汪容甫定交
- 春日和容甫
- 和容甫三首 其一
- 和容甫三首 其二
- 和容甫三首 其三
- 读容甫近诗过以哀怨为体诗以广之
- 春夜杂咏
- 偕容甫登绛雪亭
- 晓发牛渚矶
- 太白墓
- 秋兴并序
- 虞忠肃祠
- 短歌别华峰
- 山行杂诗
- 山行杂诗 其二
- 山行杂诗 其三
- 春城
- 药渣鱼
- 楼上对月
- 练江舟中
- 东阿项羽墓
- 献县汪丞坐中观技
- 恼花篇时寓法源寺
- 后观潮行
- 晓雪
- 江村
- 新安滩
- 幼女
- 山馆夜作
- 客夜
- 春莫呈容甫
- 春夜闻钟
- 月下杂感
- 湘江夜泊
- 耒阳杜子美墓
- 喜新凉
- 不寐
- 春晓
- 春感
- 移家来京师
- 济南病中杂诗
- 济南病中杂诗 其二
- 济南病中杂诗 其三
- 雨后湖泛
- 桐城怀方仲履昆季
- 送邵元直南旋
- 偕邵元直游吾谷
- 将至芜湖忆文子容甫
- 月下登李白楼和容甫壁间见怀韵
- 秋夕
- 感旧四首 其二
- 三月一日道中偶成
- 春日楼望
- 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二首 其一
- 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二首 其二
- 武昌杂诗
- 武昌杂诗 其二
- 灵泽夫人祠
- 乌江项王庙
- 舟中望金陵
- 微病简诸故人
- 夜坐怀维衍桐巢
- 金陵杂感
- 金陵别邵大仲游
- 赠万黍维即送归阳羡二首 其一
- 赠万黍维即送归阳羡二首 其二
- 春日客感
- 写怀
- 夜起
- 寄蒋耘庄
- 杂感四首 其一
- 杂感四首 其二
- 杂感四首 其三
- 杂感四首 其四
- 别老母
- 贺新郎·太白墓和雅存韵
- 绮怀十六首·其十五
- 卖花声·立春
- 杂感
- 绮怀
- 秋夜
- 癸巳除夕偶成
敬重先祖
因为黄景仁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后裔,所以每次他到翁方纲家中时,都要向他家中的黄庭坚画像敬拜,经常看着画像,沉思很久。
放荡不羁
黄景仁住在京师的时候,不会交际,和众人合不来,经常觉得自己和三国时期的虞翻有着共同的处境,权贵也不能随意召唤他。黄景仁每天跟着戏子要饭,甚至有时还在红氍毹之上,以身说法,打扮得粉墨淋漓,又歌又哭,谑浪笑傲,旁若无人。
黄景仁仪态优美,站在常人之中如同鹤立鸡群,人们都争着想和黄景仁交往,但他视而不见,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伟才,或说他是狂生,但都不是。
自幼爱诗
黄景仁方上私塾学艺之时,年少无知,不知道喜好什么,偶然听闻有几本诗集放在高阁之上,便偷偷取来窥看,虽然黄景仁看得一知半解,但他却自认为看的很透彻,洋洋自得地说:“这个东西是可以喜爱的。”便开始作诗,人们都取笑他,并因为他的诗多是幽苦之语,又对其十分唾弃,但黄景仁对诗的爱好却越来越大。
黄景仁九岁应试时,住在江阴小楼,临考了还躺在床上裹着被子,同考的学生都取笑他,他却说:“方才想到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一句,想要完成全诗,你们不要打扰我。”
与洪亮吉
黄景仁和洪亮吉相识于县试,两人被店家安排入住同一间房,从此成为一生挚友。洪亮吉诗与经并重,但并不把诗当饭吃,而黄景仁浪漫气息更重,他对考试科目吊儿郎当,对非圣贤书废寝忘食。常常半夜三更躲在被窝里,每作一首诗或得一句诗,都要把洪亮吉吵醒,与其奇文共赏。
黄景仁是感性之人,浪漫而又任性;洪亮吉偏理性,行事相对稳重,讲究变通。他俩后来到安徽学道朱筠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两人白天同桌弄材料,晚上同窝赏诗文,然则有时他们观点并不一致。有天,两人为某事争得厉害,黄景仁一气之下,跑到徽州游山玩水。洪黄交恶,影响很大。当时朱筠送了河豚与蒙古酒到其部下武亿家,武亿抱着朱筠大哭,闹得朱筠摸不着头脑,哭完才知道,这武亿是为洪黄失交而哭:“无他,远念古人,近伤洪亮吉、黄景仁不偶耳。”
后来黄景仁北上京都,混得略有起色,就意气洋洋,夸大口说:“人谓长安居不易,误矣”,叫呆在老家的洪亮吉把其眷属迁来皇城根下。洪亮吉力劝黄景仁,但劝不住,只好垫资,出雇工费,安排人千里送黄家眷。果然,黄在京城活得艰难。两年后,洪亮吉到京城,看到老友狼狈模样,再劝其将家属送回故乡。后来洪亮吉到陕西巡抚毕沅幕僚,又不遗余力荐举黄景仁,使毕沅赠了五百金给黄诗人。黄景仁收到这笔巨款,把钱全投入买官,他打的主意是,卖了主簿一职,买上地方实职。只是按照清朝政策,捐官之前,得除现职,他新官没得到,旧职停了薪,连饭都吃不上了。
二十多岁时,黄景仁曾与洪亮吉戏言:“予不幸早死,集经君订定,必乖余之旨趣矣。”而洪亮吉确实把黄景仁文集收拢了,一字不删编辑出来,并请毕沅出钱,印行了《两当轩集》出版。
诗歌风格
黄仲则一生充满悲哀和困顿,他个性倔强,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所作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情调比较感伤低沉的作品则最能体现其诗文成就。写得沉郁苍凉,但语调清新,感情真挚动人。他还作有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有些诗写得慷慨豪迈;有些刻画山水景物或人情世态的诗篇也写得细致生动;怀古咏史的诗篇,也能别出新意。后世评黄氏诗多云“愁苦辛酸”,但这只是其诗的一个层面,其古风常具幽、并豪侠气,是学太白而真能得其神者。黄景仁亦能词,词作明白晓畅,擅长白描,但含蓄不够。
黄景仁诗多嗟贫叹苦、啼饥号寒之作,这正是他生活和性情的真实反映,他早著才名,孤高自负,但没有得到所期望的社会地位,故而诗中歌颂“盛世”之作甚少,而刻画愁苦之辞为多,出于在爱情上也未谐所愿,他的情诗也是一片凄清悱恻、无限掩抑低徊。而其山水诗,则虽俊逸清壮,也难藏抑塞愤懑之气,与友朋唱和之作,亦多作不平之鸣。
黄景仁的诗大部分都笼罩着浓重的感伤情绪,这种风格通过他常用的“月”、“酒”、“秋”、“鹤”等意象得到了深化。“月”在黄景仁诗歌中很少成为宁静或闲淡的背景,而是或衬托孤寂、或寄托愤激、或渲染郁结。“酒”意象在其诗中则随着生活的日益困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借以浇愁、籍以表狂、凭以忘世。而“秋”意象的大量使用,则形成了他侍中的“秋气”,即使西风送爽,他笔下的“秋”夜难免淡淡的哀愁,而更多的时候,诗人眼中的“秋气”皆是肃杀、萧条、凋败的象征,用来暗语周遭的客观现实。其诗涉及的鹤,多是“独鹤”、“病鹤”、“笼鹤”、“雨鹤”,自寓之意显然。
表现手法
黄景仁性格上的“狂”,使其词风以豪旷为主导,他的豪词,有的清朗疏宕,平淡高逸;有的奔放舒卷,气度开张;有的大开大阖,豪放悲壮;有的苍凉悲凄,也有的恬淡闲适,但“豪旷”是其词作的主要风格。仲则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由于是亲身经历,使得他所作的咏古词充满历史的厚重感;安徽是黄仲则幕府游历生活的起点,词人有生三十五年,就有八年时光与安徽紧密相连。因此黄景仁诗中有着皖文化特色。黄景仁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哀愁情绪,绝大多数抒发的都是他人生的缺憾感、失落感、忧患感,以及历史的苍茫感,这种悲剧情感是仲则词的主要基调。总之,黄景仁词句句渗透着感人的力量,也渗透着无法掩饰的浓厚的悲剧意蕴。仲则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一是善于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仲则词中之寄托处处可见。仲则词中比兴寄托的表现,主要有二种类型:以景寄情和索物托情。仲则词重比兴寄托主要受南宋诸词家和当时词坛的影响;二是善于运用语典和事典。三是仲则词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仲则之词几乎篇篇都学习、借鉴了前人诗词的精华之处,他化用前人诗句,尤其是唐人诗句,既能摄前人诗之意韵,又能臻“若自己出”之境。
少年孤苦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四日,黄景仁出生于高淳学署。朝隆十八年(1753年),丧父,家中叔辈很少,只好由祖母吕孺人监读黄景仁。
乾隆二十年(1755年),随祖父黄大乐从高淳回到祖籍常州,居住在白云溪上游。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应试。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祖父黄大乐去世。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祖母吕孺人去世。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开始写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哥哥黄庚龄去世。同年参加童子试,名列第一,颇受常州府知府潘恂、武进县知县王祖肃的欣赏。
游学江浙
乾隆三十年(1765年),补博士弟子员,在宜兴、氿里读书。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和洪亮吉结交,从此专心于诗,因为母亲年老,从此客游四方谋生以奉养家人。冬,游扬州。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娶妻赵氏,时邵齐焘在常州龙城书院讲学,可惜黄景仁没有师傅,便邀请他来受学,黄景仁为其知遇之恩所感动,便前去受教,不久离去。春,游铜官山。秋,前往杭州,准备参加江宁乡试。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夏,游徽州。秋,参加江宁乡试。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游杭州、徽州。夏,游扬州。秋,回常州。冬,拜访湖南按察使王太岳,成为王太岳的幕宾。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春,登衡山。夏,回常州。秋,参加江宁乡试,同年邵齐焘去世,黄景仁认为知己已死,世间已无可留恋,便开始浪游。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到秀水,游览安徽,成为太平知府沈业富的幕宾。秋,参加省试。长子黄乙生出生。冬,到太平,拜访安徽学政朱筠,在朱筠的幕中校勘文章。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成为朱筠的幕宾,从师朱筠。三月,与会太白楼,黄景仁年纪最小,穿着白色的袷衣站在太阳的影下,不一会便写下几百字,其他客人都为之惊叹,纷纷放下笔,黄景仁因此名声大噪,士子都争相模仿他的诗。黄景仁又游黄山、白岳、九华。秋,游安庆、六安。冬,游颍州、凤阳。十二月,回常州。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春,跟随朱筠到庐州、泗州。夏,游徽州,到杭州。秋,游徽州。冬,回常州。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春,游扬州。夏,回常州。秋,参加江宁乡试。冬,游虞山,祭拜邵齐焘之墓,又到江宁。
乾隆四十年(1775年),从江宁前往太平。夏,在寿州正阳书院讲学。冬,因为觉得自己的诗没有幽、并之地的豪士的风范,于是决定北上,十二月抵达北京,同年著成《两当轩集》。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应乾隆帝东巡召试,取二等,被赐予二匹缎,任武英殿书签官,任主薄。
穷困潦倒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接母亲和家人到北京居住。秋,参加顺天乡试。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受业于鸿胪寺少卿王昶门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秋,参加顺天乡试。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秋,再次参加顺天乡试。同年将家人送还常州。游山东。冬,到北京。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秋,游西安,拜访陕西巡抚毕沅,毕沅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款待他,并援助他为县丞。冬,回北京。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到吏部等待任官。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三月,为债主所逼,带病离开北京,跋涉太行山,到达解州时病发。四月二十五日,在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府邸中去世,友人洪亮吉为其服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