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移居来,城市益啾扰。
如何跬步近,亦有鹭下沼。
朅来欲骋骛,诘曲故百遶。
人间南柯梦,方此犹复小。
猜你喜欢
物养有得失,瘠地江河隈。
亭槛但小草,山林自奇材。
我有八极兴,聊堪一席开。
长啸本造适,悲风为谁来。
文饶论百揆,豪气阔天宇。
归来坐平泉,草木何足数。
只今和文弟,怪石几风雨。
达生要忘累,人取应我与。
池深不可临,际水作石磴。
尘埃搅百里,得此亦差胜。
晨朝看雨坐,蛙喜律吕应。
有儿不鼓箧,共此疏懒兴。
诛茅斩恶木,众卉方以朋。
掘沙到沮洳,方复见此澄。
客来恍异境,物象初不增。
以此自诳目,果下能日乘。
昔吾卜城东,今吾卜城中。
只畏盗贼迫,安知廛市同。
畚锸运渤海,操蛇应未穷。
无乃遭此笑,君如北山翁。
渚(zhǔ)莲花脱锦衣收,风蓼(liǎo)青雕红穗(suì)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小洲边的野荷,花瓣脱落,粲绿的荷叶也已委靡。风中的秋蓼不再青葱,暗红色的穗花一派凄凄。堤岸的杨柳减了翠色,只留下几乎光秃的长条细细。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结在一起。古往今来,离情别恨最是难以摆脱和忘记。镇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一路上我都惆怅不已。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水仙子·渡瓜洲
瓜洲:在江苏邗江县南之运河入长江处,与镇江隔岸相对,为著名的古渡口。蓼:植物名,生水边,开鞭穗状小花。南徐: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县。西津渡:一名金陵渡,在镇江城西蒜山下的长江边。北固:山名,在镇江市内长江岸上,为著名的古要塞与名胜地。
长江素称天堑,横渡决无今日交通之便捷。所以古人渡江之时,无不心潮澎湃,产生各种各样不可名状的愁情。作者此时是从北岸的瓜洲渡往对岸,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该篇同同类作品渡江伊始即心绪联翩的通常作法不同,它选择表现的区段是“近岸”与“上岸”的部分。起首三句鼎足对,分写了洲渚、江滩、堤岸,虽也是由远及近,却已是渡行的结束,且所着笔描绘的,是举目所见的由植物所呈现的萧瑟秋景。这就使该曲有别于以表现大江江面为主的渡江之作,不以雄奇险豪为目的,而更多了一种冷落衰凉的旅愁情味。
“堤柳绿减长条瘦”,是“渚莲”、“风蓼”萧索风景的延伸,也是此时距诗人最近的感受对象。作者遂以此为过渡,生发出离情别意的感慨。“今古悠悠”是从时间着笔,而继后的三处镇江地名则从空间入手,两相综合,便将别离之恨从秋景的细部拓展弥漫开来,有一种触目皆愁、挥之不去的意味。行程已经结束,而“别离情”却紧萦心头,这就写出了“渡瓜洲”的心绪。可见起首三句的景语,虽然局面不大,却有赋中见兴的效果。赵善庆所作散曲多为写景小令,而其笔下景语多近寒瘦,有孟郊、贾岛的风格。这在元散曲中虽不多见,却也别具一种特色。
初疑万马立沙汀,又似临流簇戍兵。激怒滩声能许劣,终宵长泄不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