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何方去,荆江上渚宫。颇知君笔力,能嗣我宗风。
境熟拈来是,心圆触处通。赠之一转语,收了万年功。
猜你喜欢
明朝驿(yì)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táo)。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9-231
驿:驿馆。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
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她应该大大松口气了。
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霏雨馀旬朔,濛昧日夜坠。何以解愁怀,置酒招亲类。
啾啾丝竹作,伶人奏奇秘。悲歌结流风,逸响回秋气。
乞得藏经一两函,片幡无影自冥探。尘根未遣空愁在,业戒其如绮语酣。
谁悟冤亲皆眷属,刚缘嗔爱失瞿昙。千年大事堪糊突,好向鸦山再一参。
人家住处近菰蒲,咫尺风涛隔太湖。暂泊征桡问渔父,如今可有四腮鲈。
芳英灼灼叶蓁蓁,倒影雕栏态更新。忽遇灯光成幻境,倩将月色为传神。
分明镜里看珠翠,彷佛帷中见玉人。世界阴晴元不定,可怜生灭总非真。
春雨缠绵寒食近。新绿参差,却被流莺引。何处弄机声隐隐。
别绪千条言难尽。着色鹅黄留画本。弹出阳关,挹露飘瑶轸。
剪断青云谁更忍。一缕柔情、恐被相思损。
好去皇华使,佳哉所领州。
职除天禄阁,家近岳阳楼。
一别谁青眼,相逢各白头。
西来多驿骑,能寄短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