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涧回湍激,青烟弄晚晖。
缘随春酒熟,分与故山违。
社鼓喧林莽,孤城隐翠微。
山花羞未发,燕子喜先归。
猜你喜欢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tún)栅(zhà)鸡栖(qī)半掩扉(fēi)。
桑柘(zhè)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
以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参考资料:
1、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35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66-867
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一年两稻,故方仲春社日,稻梁已肥。稻梁肥: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粱:古代对粟的优良品种的通称。“豚栅”句:猪归圈,鸡归巢,家家户户的门还关着,村民们祭社聚宴还没回来。豚栅,小猪猪圈。鸡栖,鸡舍。对,相对。扉,门。
桑柘: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春社散:春设的聚宴已经散了。醉人:喝醉酒的人。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王驾这首《社日》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作社的情景,却描绘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诗的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这地名本身很诱人,湖的名字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田里庄稼丰收在望,村外风光如此迷人,而村内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描绘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这个细节描写是极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参加社日,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将晚。古代习惯,祭社之处必植树。所谓“故园乔木”,即指社树,它象征乡里,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为社树的树种。此诗的“桑柘”紧扣社日,即此之谓,可见笔无旁鹜。同时,村里植有“桑柘”,说明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诗未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像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农民的赞赏与热爱之情。
坎坎迎神鼓,儿童喜欲颠。
放翁无社酒,闭户课残编。
日暖泥融燕子飞,海棠深浅注胭脂。
一杯社日治聋酒,报答春光烂漫时。
枫树林边雨脚斜,儿童祈赛竟喧哗。
鸡豚上戊家家酒,莺燕东风处处花。
野径归时扶醉客,丛祠祭罢集神鸦。
濒湖生意伤多潦,预祝汗邪载满车。
社曰日暄风气鲜,溪光野态簇春妍。低飞燕子剧自语,点注桃花娇可怜。
蜡虎青郊争袨日,蛰龙玄泽欲浮烟。因思宰社还酬国,转对新芳倍惜年。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清欢唯煮茗,美味祇羹芹。
饮不遭田父,归无遗细君。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
端居忘节序,物化静中观。远岫春云淡,深村社雨寒。
溪花红映屋,阶树绿平阑。喧醉田间叟,鸡豚日暮欢。
甲子频书入短篇,细推五戊卜春田。读书未有平戎策,止酒聊输祭社钱。
红树花秾春向晚,画桥柳暝雨如烟。旧来歌舞今谁在,燕子茅檐只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