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之风姿,秀于清池。
初日之华蕤,流景发晖。
种玩之谁宜。有美人兮,
掞胸中之奇,笔下其似之。
猜你喜欢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lóng)影。山枕隐秾(nóng)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é)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竹梢掠过石阶上,带来阵阵寒风,摇碎珠帘上玲珑的月光。山枕隐去了她的浓妆,只看见绿檀枕端,画着一对描金的凤凰。
蛾眉淡淡地簇拥着忧伤,她虽身在吴宫,心儿却在遥远的故乡。恨春去匆匆春情更浓,画楼更漏声声敲打着她的无眠,无眠的情思里天边又泛起了晨光。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7
2、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1-22
除:台阶。珠帘月上:是“月上珠帘”的倒装句。山枕:枕头形状如山。隐:隐没。又作凭依。秾妆:即浓妆。绿檀:指檀枕。金凤凰:指枕的纹饰。
蛾:眉,犹言蛾眉。吴宫:吴地的宫阙。残点声:即漏壶滴水将尽的声音。表示天将明时,漏尽更残。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此词写春愁春恨。与温词中的人物身份大多为普泛化的女性不同,此词的抒情主人公则是一位幽居深宫的女子。词的上片仍从景物环境写起。这是一个清幽冷寂的月夜,庭院里的付林在轻柔的夜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婆娑的竹影使庭院变得更加幽森清冷;皎洁的月光透过珍珠帘子洒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玲珑斑驳的影子。随着月光的指引,方显现出倚凭山枕而卧的女主人公。与另一首同调之作《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所写“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的情景相似,这位倚枕而卧的女子留着“秾妆”,戴着凤凰金钗,隐约透露出她有所期盼的幽微心理。下片则将描写的笔触继续沿着女子的客颜妆饰,进而深入她的内心世界。一双用青黛描画的蛾眉,经过辗转无眠的煎熬已经变得颜色浅淡,眉宇间流溢着愁思,原来她思念的故土——吴国的宫殿已经十分遥远。至此,抒情主人公方显露她的庐山真面目:原来她是一个远离故国的宫女。这令读者联想起春秋末期被越王勾践作为政治诱饵献给吴王夫差的越国美女西施。词的末尾,又借拂晓前从画楼外传来的更漏残点之声,抒写女主人公缠绵无尽的春恨与愁情。
通观全词,山枕、秾妆、绿檀、金凤凰之类有关居处环境和容颜妆饰的描写,仍不脱脂粉气息,但竹风、审月、残点等景物意象的渲染烘托,则构筑了一个凄清幽微的艺术境界,用以抒写女主人公幽怨感伤之情,情致深婉,意境浑成。此词虽然写得是宫怨,但从主人公的怨恨声中,似乎还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现实的某些不满之情。
昭代兴贤日,科名早擅场。谏垣曾抗疏,艺苑旧摛章。
博洽经偏熟,恢宏器莫量。立朝推骨鲠,为郡属才良。
越上宜刘宠,台中失范滂。双旌辞绛阙,一鉴照黄堂。
草映朱轮碧,花迎皂盖香。专城勾践国,衣锦买臣乡。
心捧天衢日,威收柏府霜。廉澄彻秋水,恺悌蔼春阳。
龚遂施为异,阳城抚字忙。圭璋传令望,奎璧灿馀光。
麦秀虽歌瑞,芝生耻奏祥。未誇东海尹,思继颍川黄。
鸳序终超拔,鸿声远播扬。九重增眷注,八邑遂耕桑。
凋瘵苏无迹,疲癃起有方。渐磨同化育,涤濯付安康。
巨海思舟楫,岩廊选豫樟。经纶终大展,九域颂虞唐。
舟中一碧鸡,寒多不肯啼。偏使发缆时,云中月向西。
五色文禽出洞来,七金山上版图开。秦皇汉武虚劳甚,错听昆明有劫灰。
南国一分春色,东窗八面光风。女兄欢笑酒尊同。
满眼儿孙群从。
但愿年逾百岁,何妨时醉千钟。朱颜绿发照青铜。
要看如龙如凤。
黄云卷尽绿针齐,夏木阴阴满古堤。
耆老往来无负戴,比邻问道有提携。
暑天渐近便餐酪,吴俗相传尚鱠齑。
共喜丰年多乐事,扶归先判醉如泥。
溪南北,本自一渔舟。烟雨几盟鸥。白鱼不负鸬鹚杓,青蓑不减肃鸟爽鸟裘。怎无端,贪射策,觅封侯。
既不似、古人能识字。又不似、今人能识事。空老去,自宜休。帝乡五十六朝暮,人间四十四春秋。问何如,茅一把,橘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