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刻岩前文字在,登临尽日动悲辛。
子孙千载知多少,只我今来嗣后尘。
猜你喜欢
不见古君子,空馀旧林峦。
翠色媚车马,爽气严衣冠。
天水交影碧,松竹声相寒。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乱象既无已,中心恒不夷。翩翩南林鸟,厉翮无所依。
念子将焉如,慷慨与我辞。西北有名将,世秉仁义麾。
壮哉国士心,嘉会良在兹。江汉有舟楫,梁楚多旌旗。
时焉不我与,言念渴与饥。明良际昌运,允称平生怀。
试驱毛颍沐方诸,盘礴经营惨澹初。莫作世间虚妄见,笔端三昧入无馀。
残岁每添怀抱恶,北风弄雪晚冥冥。捐书未必遂闻道,厌世何为空养形。
歌哭圣狂喧海市,酣嬉醉梦秘云屏。人间正有沉迷药,莫信灵均说独醒。
露水班白未全白,长江大湖喜为客。西风渐少北风多,脚底路声行格格。
一袍两蹻都无馀,腰间一二三葫芦。生涯如此祇如此,如此如此无他须。
红黄瀰漫杂奔走,观旁亦有可人否。公卿将相总不问,蓑衣铁拐岂无有。
青山绿水逢迎时,亟来相报令吾知。戴起一顶青蒻笠,拖将七尺紫藤枝。
因缘渺茫多阻隔,斯人吾前亦不识。且吞溪玉濯心神,更揽月轮摩眼力。
摩到无明醉梦醒,挹袖拍肩须有人。
满腔忠孝有天知,不管人间事已非。
万里乾坤双草履,百年身世一麻衣。
行藏自信床头易,卧病惟餐陇首薇。
傥过宗周见离黍,几多新泪向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