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山过我坭丸子,分惠医身五品丹。我有医心丹未试,凭君传播到人寰。
猜你喜欢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áo)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sāng)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极:尽头。引申为达到极点、最大限度。安知:怎么知道。沧海东:东游以东的地方,这里指日本。
鳌:传说中的海中大龟,—说大鳖。
乡树:乡野间的树木。扶桑:地名。乡树扶桑外:意思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孤岛:指日本国。
若:如何。
古代赠别诗通常以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发端,借景物描写来烘染离情别意。这首诗不同,开头便是一声深沉的慨叹:茫茫沧海简直不可能达到尽头,又怎么能知道那沧海以东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突如其来,喷薄而出,令人心神为之一震。三四两句一问一答,寄寓诗人深情:九州以外,哪里最为遥远?恐怕就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友人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样难。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即,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接下来四句,是写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通常是正面实写海上的景象,诸如气候的无常、风涛的险恶等等,借以表达对航海者的忧虑和悬念。第三联写得惊耳怵目,扣人心弦,富有精警之意。无论语言是怎样的铺张扬厉,情感是怎样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诗中把海上航行中将要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说完道尽,毕竟是办不到的。所以,王维采用了另外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要说的意思只开了一个头便立即带住,让读者自己去思索,联想,补充,丰富。《新唐书。东夷传》云:“日本使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这里“日”字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航海者就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随风飘流,可见艰险已极。诗人不作正面描绘,只提供联想线索;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不说忧虑而忧虑之情自见,正是这两句诗高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还是“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在这里,诗人不只是没有实写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的图画。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历代的诗论家们公认王维“诗中有画”,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的“诗中画”大多是“绘画所描绘不出的画境”。这首诗即是如此。人们公认王维是着色的高手。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笔下的色彩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消极的附属物,而是创造环境氛围、表现主观情感的积极手段。这两句诗利用色彩本身的审美特性来表情达意,很富创造性,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最后两句,诗人设想晁衡战胜艰难险阻,平安回到祖国,但又感叹无法互通音讯。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依依难舍的深情。
这是一曲中日两国的传统友谊之歌。通篇没有用一个概念性的语词来明言所表现的究竟是什么情感,但我们从目的地的渺远、航程的艰险和诗人的声声喟叹中,可以明确无误地体会到,这是一种怅惘、忧愁、悬念、惜别等等杂糅交织的至精至诚的情谊。
寻彻灵潭第五源,旋攀萝茑至山巅。
寒声昔谓来天外,巨壑今知在目前。
峭壁无时长蔽日,重岩不雨亦生烟。
临观已觉尘心尽,更欲凌云访列仙。
千钱买轻舟,不复从人借。
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
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
有时醉村场,老稚相枕藉。
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
无为诧轩车,此乐予岂暇。
千古临邛路,飘然偶独游。
病身那迫老,远客更禁秋。
水退桥未葺,渡闲船自流。
飞腾付年少,回首思悠悠。
岭海驰驱万里天,慈亲相对泪如泉。状供政府原非妄,启入储宫俯见怜。
旭日锦萱春蔼蔼,冷风玉树月娟娟。版舆早候来归日,儗补南陔小雅篇。
红蓼丛边双鹭飞,波痕翻动碧琉璃。须臾相趁却回首,斜立垂杨烟外枝。
南极呈辉夜,西池设宴辰。遐龄曾睹伏,间气重生申。
大府俱三事,高堂并八旬。棠枝联窦桂,萱萼竞庄椿。
淑问驰邦媛,英材降岳神。怀中金紫客,掌上玉堂宾。
彩日鸣双凤,丹霄蹑二麟。机云惭末驾,尾雅斗前身。
学士群工艳,中丞百吏寅。丝纶悬㝢内,节钺树江滨。
苦县藏书富,华阳授箓频。蟾蜍流月窟,乌鹊渡天津。
象服彤墀下,龙章绛阙陈。岩廊交黼黻,里闬集簪绅。
赋撷梁台彦,讴腾越部民。欢声罗甸服,喜色动城闉。
黄鹄屏间戏,苍虬户外驯。尊罍浮竹叶,弦管沸花茵。
雾隐偷桃孺,霞明种杏人。围棋邀谢傅,投辖驻陈遵。
将相庭阶植,师儒禁闼抡。十州环抚御,八表俟陶钧。
雨足耕莘耜,云閒钓渭缗。优游黄发皓,容与白头亲。
握算跻恒华,添筹迈劫尘。刘樊偕混俗,孙马互全真。
解佩虚临汉,吹箫谩入秦。绵绵瀛海上,宝历庆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