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和阳城,飞舆度平陆。远眺翠微中,晴空锁秋绿。
渐近见炊烟,乃知非空谷。竹木翠交加,深藏数椽屋。
栋宇覆茅茨,周遭环朴蔌。屋后插青峰,门前流碧玉。
悬檐挂薜萝,隔篱栽苜蓿。我来憩其下,幽径何纾曲。
隐者无怀氏,胸次岂龌龊。兴来酌村醪,閒居友松竹。
力勤苦耕耘,薄田频收熟。力勤苦耕耘,薄田频收熟。
农圃毕馀生,输官堆刍粟。场廪无多馀,自供聊亦足。
嗟我事轩冕,郎署惭微禄。四牡即騑騑,半生空碌碌。
何以效涓埃,急须反初服。长揖青云客,躬耕南山麓。
猜你喜欢
折阪沿秋水,邮亭傍晚原。桔槔横浅壑,屈戌闭衡门。
霸庙青芜合,渔洲翠蓧繁。荒城思范迹,衰草吊虞魂。
序气兼朱素,征衣间爽煴。云屯胡堞隐,犊下楚山昏。
桑柘影弥翳,蟪蛄声亦喧。词人感张藉,地主问何蕃。
涨潦稽前骑,微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词,它写的是狂风过后船夫们驾驶帆船前进的情景和心情。
词一开头就说”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五里滩,是这条河上的一个地名,“头”是方位词,它说明船已开到五里滩上了。帆船是需要借助风力的,乘风破浪,船走得更快。但这种风必须是顺风。如果吹来的风是旋风,或逆风,那就不但不能帮助帆船前进,而且还会带来危险,所以是不能张帆的。在五里滩以前,船夫们遇到的显然不是顺风。他们经过一场和狂风恶浪的搏斗以后,观察到风势将要平息,也就是“风欲平”了,就马上扯起帆来。在这个当儿,大家虽然还在继续举棹摇般,却产生了“觉船轻”的感觉。“棹”,桨板,举棹就是打桨板。既然风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还要打桨摇橹呢,于是,便“柔橹不施停却棹”吧。在文学作品中常把橹称为柔橹,以形容橹的得心应手。橹的外形有点儿象桨,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摇动,它会象鱼的尾和鳍一样,通过拨水,产主推动力。“施”,使用。写到这里,船夫们的轻松愉快的感情,一下就传达出来了。
在紧张的劳动过程中,是没有空闲时间来欣赏船外的美景的,但在劳动之余,船夫们不仅轻松,而且欢快,词的下片就是通过看山看水反映了他们的心情。“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闪灼”,形容水光闪动的样子。狂风过后,乌云也散开了,上文说“风欲平”,是还有些风,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波光粼粼。这时两岸的山呐,看上去挺有趣过的,它们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过来欢迎大家。但是,山是不会走动的。子细(仔细)看看,山确实没有动啊。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那不过是因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产生一种“走来迎”的感觉罢了。
词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结束,它不仅起一个叙述作用,而且还象船夫的劳动号子的和声一样,余音袅袅[niǎo],久久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朝阳破雾水浮空,极目江湖一望中。三十六陂冰雪解,鱼龙鳞鬣动春风。
州山昔始创,予幸作游宾。丰碑备标纪,幽赏悦心神。
兹来再登陟,亦遇贤主人。襄阳不可见,岘首泪盈巾。
丝丝寒雨湿遥空。残黛锁云中。只有沿堤杨柳,依前醉舞东风。
清愁怎祓,香浮玉蕊,波泛金钟。曲水又逢元巳,衰颜我已成翁。
弘道兴化,实在良守。悠悠建平,皇泽未流。朝选于众,乃子之授。
南荆注望,心乎克副。
野客城西寺,跻攀兴不穷。扶云石蹬□,泛月酒杯空。
胜景馀方外,名山似剡中。临流话分手,他夜几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