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
- 赠俞隐居
- 送徐先辈
- 伤
- 金兰操二首 其一
- 短长行
- 长安秋
- 吕梁行
- 济阳登太白酒楼却寄施湖州
- 歌风台
- 答孙山人
- 招凤辞送弹琴杨三游金陵
- 任月山九马图歌
- 俞汉远云山图
- 曹民部藏何太守山水障歌
- 戴文进风雨归舟图
- 唐寅画山水歌
- 董烈妇行
- 送方行人
- 北崖行
- 怀施侍御儒遂赠 其一
- 怀施侍御儒遂赠 其二
- 怀施侍御儒遂赠 其三
- 独当奇处行题何大参子元藏沈隐君画郴州江山图
- 讼风
- 月泉篇
- 玉泉咏
- 月乌篇
- 赠盛翰林
- 凤凰篇
- 王提醝画古松歌
- 乐孺歌
- 孟玉涧画瓜
- 题徵明写赠潘崇礼灌木寒泉大幅
- 阊门歌送郭令
- 卧病怀勉之二首 其一
- 卧病怀勉之二首 其二
- 梦与表弟王制彝卿表甥陈鳌子鱼散步河曲鳌邀饮其室觉而赋之写似二子
- 蝶恋花 赠妓
- 题沈山人藏王舍人竹枝
- 泰风
- 读余侍御游泰山记咏其间二三处 其一 明堂
- 读余侍御游泰山记咏其间二三处 其二 绝顶玉皇殿
- 怀知诗 其十二 吴文定公
- 怀知诗 其十三 王文恪公
- 怀知诗 其十四 韩尚书贯道
- 怀知诗 其十五 沈周先生
- 怀知诗 其十六 本郡使君南海林公
- 怀知诗 其十七 陆冢宰
- 怀知诗 其十八 朱孝廉
- 怀知诗 其十九 朱文学尧民
- 未足句 其一
- 未足句 其二
- 从军行
- 董娇娆
- 卢姬曲
-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 陇头树
- 骢马驱
- 关山月
- 雉子班
- 天马来
- 陇头水
- 吴趋
- 柳枝 其一
- 柳枝 其二
- 柳枝 其三
- 柳枝 其四
- 柳枝 其五
- 柳枝 其六
- 林鸟 其一
- 林鸟 其二
- 赋得君马黄送黄翰林
- 金兰操二首 其二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一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二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三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四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五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六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七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八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九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一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二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三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四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五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六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七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九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二十
- 别唐寅
- 梦作月山独步歌
- 拟伤乱
- 代江南水灾谣
- 水诗
- 九悯九首 其一
- 九悯九首 其二
- 九悯九首 其三
- 九悯九首 其四
- 九悯九首 其五
- 九悯九首 其六
- 九悯九首 其七
- 九悯九首 其八
- 九悯九首 其九
- 雪后杨礼部邀宴用谢宣城韵分得浊字
- 召父歌送朱版曹升之守延平
- 京馆登楼眺远
- 夙驾迈皇邑 其一
- 夙驾迈皇邑 其二
- 舟行汶上薄暮看月作
- 自京师南赴岭表仲冬在道中
- 五十服官政效白公
- 方烈妇诗
- 梦游 其一
- 梦游 其二
- 莆田郑殿中绿野亭
- 读余侍御游泰山记咏其间二三处 其三 日观
- 赠王翰林思
- 龙川山中早行二首 其一
- 龙川山中早行二首 其二
- 题黄山人诗卷
- 赠伦解元 其一
- 赠伦解元 其二
- 赠伦解元 其三
- 吉湖口汤泉
- 鸡黍词
- 读嘉靖改元诏书并阅邸报臣敬作诗一首
- 过湖
- 出高淳县望宝积寺塔
- 喜雨篇送推官李公
- 送盛斯徵中丞巡抚江西
- 送徵明计偕御试
- 鹤章
- 汎舟登郡西诸山作
- 赋得春阳曲戏柬天文
- 秋日作
- 杂吟 其一
- 杂吟 其二
- 杂吟 其三
- 杂吟 其四
- 偶述情事
- 为张孝廉题留犊图送吴邑杨明府
- 梦唐寅徐祯卿
- 答黄鲁曾
- 挽歌诗
- 诗四首 其一
- 诗四首 其二
- 诗四首 其三
- 诗四首 其四
- 黄金篇
- 八咏 其一 禁省
- 八咏 其二 军戎
- 八咏 其三 田家
- 八咏 其四 渔钓
- 八咏 其五 禅林
- 八咏 其六 宫观
- 八咏 其七 侠少
- 八咏 其八 宫闺
- 题隐士山居
- 唐人写蕃马图
- 家藏马远春山行乐大幅
- 戴文进松崖
- 刘西台
- 秋山琴月图
- 咏新安许氏石潭
- 题画 其一
- 题画 其二
- 次韵得之看梅
- 草阁玩水图
- 前缓声歌
- 述行言情诗(六首)
- 和陶饮酒(二首)
- 己巳闰九月十三夜梦中为游山诗
- 春日醉卧戏效太白
- 沈愤
- 知山堂雅集
- 怨诗
- 溧水官舍
- 夏日林间
- 顾明府荣夫
- 葛隐居汝敬
- 怀表弟蒋烨允晖
- 宝剑篇
- 禁省
- 田家
- 禅林
- 侠少
- 太行歌
- 金台
- 漂母祠
- 神游篇赠黄勉之
- 尚书内相毛文简公挽辞
- 清溪宫梦仙吟
- 王右丞山水真迹歌
- 暮岭归樵图
- 将归行
-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二
- 赠观
- 南洲词四首 其三
- 和王太学见赠 其三
- 峡山寺
- 海槎
- 怀知诗 其七 谢处士元和
- 诗 其二
- 赠楞伽院老僧
- 胡马图
-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四
- 庾岭寄谢江西白大参
- 谢汤文守惠地黄煎
- 沧洲姚家涵碧阁
- 送王先辈纳言归柳州
- 梦故人
- 绝句
- 赠道士 其二
- 元和爱结过深晤言之馀复投长句思予和女乃就二章意局情饶聊复尔尔 其二 东园访梅已谢
- 卧病
- 金华见山亭
- 追和皮陆夏景冲澹偶然作
- 述行言情诗 其四十三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七
- 儿子召试馆职
- 伫立士女
- 上下滩
- 送谢幼和分教兴化
- 谒张文献公祠
- 静女眠春晓
-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九
- 太傅王公款月台
- 钟山
- 句曲道中
- 传闻郊祀后大驾寻复出狩疑信未得因用前韵纪事一首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
- 述行言情诗 其一
- 登越王台
- 京馆闻莺
- 赠鲍元卿
- 子昂小景 其四
- 留别赵上舍
- 赠崔鸿胪
- 广州戏题
- 无题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八
- 西台伊公枉和赠篇至于再三重次呈答
- 广川城
- 万安道中
- 哭王麟
- 述行言情诗 其十五
- 戏作纪梦
- 赠罗抱拙
- 鹡鸰
- 广州赠龙鸿胪
- 重过元抑
- 吴文定公挽歌词 其二
- 武帝传
- 道院楼子
- 故福建佥宪陈公
- 题葑门外马生东溪
- 挽陕妇人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四
- 次韵表弟蒋煜及门生翁敏见赠喜予归田之作四首 其二
- 送顾司封
- 南浦驿送周训
- 诗 其一
- 宿金山寺
- 述行言情诗 其四
- 怀知诗 其二 钱太常元抑
- 雨中句容道中喜看山色
- 悲秋 其一
- 次韵奉和方伯汤公回銮志喜之什
- 为王提醝索墨
- 衔芦雁
- 赠同年赵缮部
- 送朝言邑博
- 儿子召试后忝窃收录遂蒙钦改庶吉士留学翰林
- 三月三日施侍御邀宴姚将军庄宅即旧名东郭草亭遗址 其二
- 子昂小景 其二
- 秋晚由震泽松陵入嘉禾道中作(二首)
- 诗 其四
- 边文进来禽画眉
- 家藏李兴宗毛女
- 和王太学见赠 其一
- 述行言情诗 其十
-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六
- 戏题秉叔燕月之什(二首)
- 夜归
- 简杨三
- 广州别表弟赵二
- 壬申夏夜不寐
- 观湖宛转思及友人
- 芙蓉
- 哭表弟蒋焘
- 徵明墨菊
- 足梦中句
- 怀知诗 其十一 张秀才天赋
- 途中
- 病閒
- 述行言情诗 其四十八
- 又借韵自赋一首用呈诸公
- 大概
- 广州别表弟赵二 其二
- 赠翁隐居
- 诗 其三
- 沈徵君遇小景 其一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六
- 高淳道中
- 钱唐玄妙道院夜赋
- 送黄翰林 其二
- 秋怀
- 衰病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一
- 次韵表弟蒋煜及门生翁敏见赠喜予归田之作四首 其四
- 娄江舟中述梦续事状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七
- 对酒
- 宝梦
- 三月三日施侍御邀宴姚将军庄宅即旧名东郭草亭遗址 其一
- 悲秋(二首)
- 潮州韩文公庙
- 谢吕禹平惠玉鞭粉团花
- 次韵郭令虎丘千顷云夜坐 其二
- 赠江阴方达之
- 宫词
- 寄谢雍
- 即景复为七言两韵
- 元和爱结过深晤言之馀复投长句思予和女乃就二章意局情饶聊复尔尔 其一
- 子昂小景 其五
- 杂题画景(四首)
- 登太仓州中山子怀故襄阳李使君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四
- 咏梅雪
- 述行言情诗 其二
- 寄李刑部子庸
- 戏简连博士
- 醉(断酒二年,偶复一醉,为此壬申季夏十七
- 南洲词四首 其二
- 足梦中句 其二
- 秋宵不能寐
- 又次登台望虎丘诸山
- 赠邻院深上人
- 送杨礼部
- 舟过故表伯父王氏宅前有感
- 想得
- 梦故知
- 春游虎丘杂题(一首)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九
- 赣州
- 述行言情诗 其三十六
- 看山
- 乙亥五月五日王佥宪文明邀宴庐陵螺川驿楼观竞渡
- 赠邓驾部
- 钱选水仙
- 次韵郡守胡公太湖二首 其二
- 彩云东飞月向西效李绅相公莺莺歌
- 虎丘 其二
- 宿摄山栖霞寺三首 其一
- 昆山清真观
- 和孙二
- 循州春雨
- 忆青娥
- 谢杨大送梨花栽成
- 思食豆腐
- 述行言情诗 其四十七
- 赠分司钞关于户部
- 芙蓉兔
- 方吴二子偿金之什
- 顾秀才阳山草堂
- 黄楼
- 述行言情诗 其四十二
- 怀知诗 其十 朱提刑升之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三十一
- 长途
-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八
- 东庄
- 宣宗皇帝画马图
- 上元日喜晴柬董博士及诸秀才
- 题汤三城南庄子
- 夏日游慈云寺
- 杂诗
- 三月三日施侍御邀宴姚将军庄宅即旧名东郭草亭遗址 其三
- 赠张守之工部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十四
- 县斋早起
- 游武将军园亭
- 送姜梦宾 其二
- 夏日城南郊行
- 咏床头剑
- 怀知诗 王文学履吉二首之一 其三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二
- 述行言情诗 其六
- 与吴大
- 喜友人过访
- 子昂小景 其三
- 过林头看修竹数里不断甚爱戏题
- 寿徐瘦石大参七十
- 卢沟桥
- 北郊访友
- 悲秋 其二
- 荅日本使
- 和吴文定诸公听琴联句
- 梅隐居
- 送万寿恩住持碛砂
- 戏作口号
- 丙子重九戏题
- 惠州西湖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三
- 吴镇小笔
- 家藏高尚书松阴落涧图
- 述行言情诗 其八
- 赠邢奎
- 述行言情诗 其十八
- 忆神妃
- 卞将军庙
- 金陵送徐子昭
- 过郑六
- 途中即景
- 竹
- 山
- 早春江行
- 赠江秀才
- 沿潞河直达淮浒岸柳蔚然
-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 其二十七
-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三
- 送张掌教致仕归临江
- 题人园居
- 钱园桃花源
- 答钱二
- 秋宵苦雨
- 挽都良玉
- 登千佛院塔
- 述行言情诗 其九
- 鸦
- 宿摄山栖霞寺三首 其二
- 皓月
- 哭陆大参
- 谢道士竹鹤斋
- 咏公馆花木
- 寓黄轻车宅雨夜禁直归因戏赠
- 依韵奉和(四首)
- 含笑
- 沈徵君遇小景 其二
- 首夏山中行吟
早年苦学
在祝允明出生前,外祖父徐有贞迎英宗复辟有功,受皇帝宠爱,遭到在复辟中一同立功的曹吉祥、石亨等人嫉妒,几次被诬下狱,后来英宗特诏让他回家。回家后闭门谢客,直到曹、石相继败死才开始买田筑屋,准备安度晚年。这时祝允明已经两三岁了,跟随外祖父徐有贞学习。徐有贞在乡里德高望重,苏州府学碑刻立石往往请他撰并书,也经常有人请他作墓志铭。因此祝允明除了外祖父外,接触到了不少人,时时受到熏陶。祝允明五岁,祖父祝颢辞职回乡。祖父虽然年逾六十,但精神很好,他善会谈,旁征博引,又常会开开玩笑,当时人都很愿意和他交游。祖父风趣洒脱的性格和生动的言谈给祝允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祝允明先天禀赋很好,又有两位大儒的教导,所以很早就显露出他的才华。他五岁时就能作一尺见方的大字,读书一目数行,九岁时已经能作诗,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十三岁时,外祖父去世,终年六十六岁。这一年吴门出了一位状元吴宽。两年后祝允明的老师王鏊廷试又得第三,吴门文人名声日大。祝允明青年时期发奋苦学,为的是和他的长辈一样求取功名,这是文人的唯一出路。苏州府学树立着他外祖父撰并书的《儒学兴修记》和撰写的《科第题名之记》,这对于祝允明来说就是压力和要求。眼看自己熟悉的师长一个个金榜题名,他也必须努力。科举除了读书外还要练好楷书,祝允明严格地按照前辈的教导扎扎实实地下功夫。祝允明往往把读书和写字结合起来学习。例如他二十八岁时用小楷书录一卷《唐宋四家文》。在卷末他自己认为前辈们往往书录古文上百,抄录一遍即能“得其大略”,所以他也学着这么做。这种口诵手录的学习方法对他的帮助很大。又如他二十七岁用小楷抄录了《庄子》中的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董其昌评为“绵里铁”,“如印印泥,方是本色”。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书法三大家”(另两人为文征明和王宠)之一。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祝允明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乡试中举
祝允明青年时期的诗文书法已经闻名乡里,大家都知道他的才华,因此当时任中书舍人的李应祯把自己的长女许配给他。后生一子,名续,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广西左布政使。祝允明在书法上的进步得到了岳父的指导。李应祯精于书法,对各体都有研究,他提倡创新,在实践上自成一格。他又是文徵明的书法老师,因此对吴门书派的形成影响很大。祝允明在苦读期间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其中如沈周、刘珏、杜琼、吴宽、周臣、朱存理等都是苏州名士。他拜比他长十岁的王鏊为师,又与年纪相仿的都穆、杨循吉为友,更与比他年轻的唐寅和张灵交往。经常一起作诗唱和、切磋书画,感情深厚。中年不得志,怀才戏人生。祝允明三十以后才华已经相当出众。请他撰写墓志、碑碣和求书画的人很多。他三十一岁就受聘为作《重刊王著作文集序》。刻书作序往往请名人,可见时人对他的看重。祝允明与都穆、文徵明、唐寅等常在一起创作古文辞。唐寅从小聪慧,也很早就出名。文徵明小时不很聪明,后来发奋学习,又得到沈周、吴宽、李应祯的指点,在文章、绘画、书法上进步很快。文徵明性格内向,文静而严谨。祝、都、文三人往往在唐寅的画上题句作文。
祝允明三十三岁那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主考官王鏊对他的文章很赞赏。凭着自己的才学,祝允明很自信,认为进京考试,录取高第易如反掌。谁知以后七试礼部都没有成功。这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仕途的失意和打击对于祝允明的后半生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他的心境、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祝允明中年是在这样一个转变中度过的。他中年的前半期,孜孜不倦于科举考试,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儒家观念。而后,一次次的失利,使他越来越心灰意冷,渐渐地转向了老庄的消极出世,开始游戏人生。他的心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上表露外,只能在诗文、书法中抒发。他的书法也渐渐转向行草书。五十岁以后在草书上的发展和成功与这样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结交唐寅
他在三十七岁时,二十七岁的唐寅与邻居张灵一起常常纵酒游玩,不好好读书。祝允明知道后特地去规劝,此后唐寅又一心一意地读书了。他还把张灵收为自己的学生,在著文作诗或作书时,让张灵在旁边侍笔砚,因此张灵也进步很快。在那段时间里,苏州人称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为“吴门四才子”。他们都规规矩矩读书求功名。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二十九岁乡试第一,成了南京解元。依他的才华有希望在会试中夺魁。当时在朝中的吴宽在公卿间常常称赞他,使他名声传遍京城。第二年唐寅进京应试,因同行的徐经贿赂会试总裁程敏政家僮,科场作弊,牵连唐寅因而入狱。后来经吴宽的求情,才得以赦免。踌躇满志的唐寅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受到很大的精神刺激。仕途无望,又引起夫妇反目,妻子与他离婚,跟中了进士的都穆结合。这几件事使唐寅的人生观产生极大变化,性格也大变。这时的祝允明与唐寅同病相怜。他们的思想由追求功名、经世治国而都转向了独善其身、游戏人生的态度。祝允明在《再挽子畏》诗中有“少日同怀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之句。唐寅,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后来自号“六如居士”,皈向佛门,而祝允明多署“枝山道人”,归向道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是封建社会中文人的遗憾!
得仕求隐
五十岁以后的祝允明,心情极度矛盾。年逾五十仍未被录用使他焦躁不安、异常痛苦,常常借酒消愁。五十一岁时作了《闲居秋日》诗,其中有句“浮生只说潜居易,隐比求名事更艰”,发出了来自内心的感叹。这些诗句在祝允明五十一岁后,被他以草书的形式写了好多遍。在他五十三岁那年,痛苦、焦躁、烦闷的心情几乎到了极点。那年夏天,他常常因此而失眠,一连作了《泪》二首、《壬申夏夜不寐》以及《醉》等诗篇。诗中充满了不平和惆怅。但此时他内心还抱着一丝希望。五十五岁那年谒选,总算得了一官半职,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第二年走马上任。兴宁县民俗不淳,社会秩序不好,有强盗常出山谷放火抢劫。祝允明赴任后很感叹,有诗句云:“道惠何曾惠,吉宁又不宁。”祝允明以礼待百姓,教育引导民风。对于强盗他施展计谋,设法在一个早晨捕获三十多人,从此县里比较安定。兴宁县在祝允明的治理下很有起色。但祝允明并没有得上司的欢心,五十七岁那年冬天,因拙于催科秋税曾被停给俸米。这一年他奉命修兴宁县志,题名为《正德兴宁县志》。虽然是奉命修志,例行公事,但这篇县志序的手稿却由行书而行草,最后变成狂草,成为他传世中的珍品。祝允明身在兴宁做官,虽然政绩不错,但时间一长便生了归乡之心。原因主要是在官场上看不惯积弊。作为一个有学养的文人,虽然希望能得到重用,但他的良心却使他不能融入官场,这是一对矛盾。他的表弟在看望他时,他作诗饯别,诗句中便流露出这种心情。嘉靖元年(1522),六十三岁的祝允明调往南京任京兆应天府通判,因此后人称他为“祝京兆”。他面对官场的腐败,不堪忍受,终于下决心托病辞职,回故里苏州度残年。祝允明六十四岁,在外祖父旧宅中筑了怀星堂安身。这一年,他的好友唐寅,这位才华横溢的才子,在受尽世态炎凉后去世了,年仅五十四岁。祝允明异常悲痛,含泪为他作了墓志铭,写下了《哭子畏二首》,后来又作了《再挽子畏》。字里行间流露出悲叹和同病相怜的情感。又过一年,他的老师王鏊也去世了,终年七十六岁。祝允明作了《祭王文恪公文》。他为自己没有做到如老师期望的那样而感到惭愧。两位师友的去世在他的晚年又抹了一道阴影。他曾在病中,缅怀知友,不论少长、隐显、存没,各作一诗,计十八人,给王宠作了两首,因此留下《怀知诗》十九首。惨淡的人生使他在衰年更加放荡不羁,直率真切地表达自我,因此多作狂草巨制。
晚年生活
祝允明晚年经济状况不佳。他六十六岁那年,文徵明次子文嘉知道他的情况后,在书房中设置了蚕丝纸和上等笔墨,请他去,许酬索字。祝允明趁兴写了行草书《古诗十九首》,这是件精品,文氏父子很是赞叹。后来刻入文徵明的《停云馆帖》。此时,祝允明虽隐于乡里,但书名大振,被公认为吴门书坛领袖人物。祝允明在他最后一年还写下了表述他书法观点的章草书《书述》,成为他为数极少的书法论著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对祝允明的书法很喜爱,因此在他去世不久,就出现了大量的伪作。造假者借此谋利,这给后人对祝允明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中以他的外孙吴应卯学他的字最像,可以乱真,即使行家也难分辨。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初),祝允明病逝,终年六十七岁。这位书法领袖在贫病中告别了人世。他以自己的实践使吴门书派在崛起中达到了全盛,并形成了明代的浪漫主义书风,成为明代中期书坛的主将,对明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
祝允明一生留下了很多诗文杂稿。《明史》本传称“著诗文集六十卷,其他杂著百余卷”。而以《祝氏集略》三十卷,《怀星堂集》三十卷为最有名。这是他除书法作品外的又一笔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