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心不盲,何为盲于目。伯原道不病,今也病在足。
及第二十年,未识太仓粟。乐圃德义重,可敌万钟禄。
世味觉幻梦,老把华严读。九会发渊微,赞文焕珠玉。
洞庭秋月澄,吴门春草绿。香海泛虚舟,不慑鱼龙触。
猜你喜欢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xī)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gēng)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qiáo),算也是英雄了处。
诸葛亮曾亲自以草屋为家,抱膝长吟,从容潇洒,可惜早早被刘备骗出山来经营天下。他谈笑间轻而易举地奠定了三分汉室的格局,却忘了南阳在雨中耕作的旧日生涯。那西风卷尽了历史的风流繁华,往事随着大江滚滚东去,怎不叫人感叹嗟呀!一直到现在,渔夫樵子还谈起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的传说和佳话,大概也算是英雄的一种结局吧!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鹦鹉曲·赤壁怀古
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县长江南岸,三国时孙权、刘备合兵在此大破曹操的军队。赚出:骗了出来。抱膝梁父:指隐居的诸葛亮。抱膝:手抱住膝盖,安闲的样子。梁父:本指《梁父吟》,相传为诸葛亮所作,这里代指诸葛亮。汉鼎三分:将汉帝国一分为三。鼎,旧时视作国家的重器,比喻政权。南阳:汉代郡名,包括今湖北襄樊及河南南阳一带。诸葛亮早年曾在南阳隐居耕作。彻:直到。
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人们登临赤壁,无一例外地会缅想起这段往事。这场大战是由东吴周瑜指挥而击败曹操的,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也还是在赞美周郎。到了元代,民间的三国故事流行,诸葛亮在大战中的神机妙算和丰功伟绩于是深入人心。
这支散曲便以诸葛亮为代表对象。作品的上片,从诸葛亮南阳躬耕的出处说起,只在第三句凭着“笑谈间”三字,隐隐点出了赤壁大战的影子。“笑谈间汉鼎三分”,简短的一句便概括了诸葛亮建功立业的从容和游刃有余的才干。然而,第四句又滑回“南阳烟雨”,可见诗人怀古的思绪,并不停留在赤壁战场,而是进入了人生思索的更深层次。在诗人看来,诸葛亮为“汉鼎三分”的努力是付出惨重代价的,使他再不能重回隐居的生活中去,他的出山得不偿失,是上了刘备的当了。“赚出”二字,用语偏激,言下有无穷的惋惜之意。这种从怀古的本景宕开一层的写法,显示了诗人心绪的联翩与感慨的深沉。
〔幺〕篇用一个“叹”字领起,揭开了诗人的感情世界。原来,他是在吊古,更是在伤今。以伤今的眼光吊古,怎能不为古人叹惋。扑面来阵阵的西风,眼前是滔滔的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豪杰安在。只不过在渔夫樵子的闲谈中传说着罢了。结局如此,那么诸葛亮何必要出山施展才干,建立功勋。还不如留在茅庐“抱膝”、“耕雨”好呢。这四句又只有“大江东去”四字同“赤壁怀古”隐隐关联,其余皆是脱羁的思绪。但前片着眼于历史,〔幺〕篇着眼于现况;前片的首句是诸葛亮的出处,〔幺〕篇的末句则是他的“了处”。前后既对比,又呼应,合在一起,便是借怀古以抒发对现实的感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缅怀周瑜,这一支曲子缅怀诸葛亮,两者的宣泄方式不同,从“怀古”拉回到现实人生的径路却是一致的。
马息山前见海棠,群仙会处锦屏张。
天寒日晚行人绝,自落自开还自香。
子甫七龄夫蚤世,独将慈节铸心肝。
含晖寸草流光远,天矢孤闱正气寒。
苦味灯前余粉胆,清风尘外振衿鞶。
悠悠甲子知无恙,看到恩深紫诰鸾。
三元建上京,六佾宴吴城。朱庭容卫肃,青天春气明。
朝光动剑彩,长阶分佩声。酒阑钟磬息,欣观礼乐成。
镀镮故锦縻轻拖,玉xC不动便门锁。水精眠梦是何人,
栏药日高红髲bQ.飞香上云春诉天,云梯十二门九关。
轻身灭影何可望,粉蛾帖死屏风上。
人生七十已为稀,况母年登九十期。孝养正当娱暮景,恩封何幸际明时。
锦鳞斫鲙供调膳,绿蚁浮香介寿卮。有子词林归未得,南山遥祝系遐思。
雨意止还作,天容寒未舒。
无聊怀剧论,何幸过穷居。
举白夜酾酒,剪黄朝荐蔬。
新诗閒鼓吹,旧隐乱丘墟。
轩冕时何晚,山林计亦疏。
中兴屈群策,入告莫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