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寻梅得句四首

起个诗意的名字
青烟漠漠暗西村,问讯梅花置一尊。
冷淡生涯元不恶,却嫌歌吹合江园。
作者头像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你喜欢

老子今年嬾赋诗,风光料理鬓成丝。
青羊宫里春来早,初见梅花第一枝。
黯淡江天雪欲飞,竹篱数掩傍苔矶。
清愁满眼无人说,折得梅花作伴归。
道人相邀岩畔宿,鸟语泉声响林麓。分明不与世间同,六月寒风撼岩屋。
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
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山侗谨劝,名利人人。只知富贵安身。岂悟吾门一著,出世根因。虎龙交驰凤阙,更无中、婴姹成亲。谁信道,并不忏凡俗,夫妇婚姻。金木三般问隔,用玄机斡运,混合成真。顿觉男儿怀孕,不神而神。性命不由天地,自心知、永占长春。神光灿,跨云归,参礼洞宾。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银烛朝天光照京郊路长,禁城宫阙春色拂晓苍苍。

银烛:蜡烛,有银饰的烛台。此指百官早朝时擎的灯火。朝天:一作“熏天”。天,代表皇帝。朝见皇帝称为“朝天”。紫陌:紫红泥铺的路,指京城长安的路。禁城:宫城。晓苍苍:拂晓时暗青色的天空。

千条弱柳垂青琐(suǒ),百啭(zhuàn)流莺满建章。

千条嫩柳枝条垂拂青琐,百啭黄莺鸣叫声绕建章。

弱柳:嫩柳。青琐:皇宫门窗上的装饰,代指宫门。百啭:鸣声婉转多样。建章:汉代宫名,代指大明宫。

剑佩声随玉墀(chí)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剑佩声随早朝登阶趋步,衣裳冠带身沾御炉檀香。

剑佩:百官在朝见时必须佩带的宝剑和玉佩。玉墀: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惹:沾染。御炉:御用的香炉。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zhāo)朝染翰(hàn)侍君王。

共受皇恩同职风凰池上,日日执笔染墨侍候君王。

凤池:即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上:一作“里”。朝朝:天天;每天。染翰:写文章。翰,笔。

[赏析]

  这是描写百官上朝场面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政治色彩很浓。皇宫豪华的气派以及百官上早朝时严肃隆重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

  贾至的诗第一联是描写一个“早”字。进宫去朝见皇帝的时候,天还没有亮,还得用蜡烛。到了宫城里,才是黎明。第二联写大明宫的景色:千株嫩柳挂在宫门外,飞来飞去的黄莺绕着宫殿鸣啭。第三联写百官上殿朝见的情况:穿着朝服的官员肃静无声,走上白玉的阶陛,只听得身上悬挂的剑和佩带物的声音。衣冠端正的身上,沾染着两旁香炉里散发出来的香气。第四联就是感恩效忠的话了:我们大家都在凤池中享受皇帝的恩泽,应该天天写文章侍候皇上。

  这首作品的一个特点是全诗用比较贴切的文字描写场面,虽说用到一些褒义的修辞,但是却没有出了早朝大明宫这个场面,用字很集中,并没有用使读者有更多题外思索的字眼,说白了就是意境上苍白,虽然有词藻的堆叠,可是还是落在俗套里。不过或许是场面过于宏大,诗人作为一名官员,能如此下笔已是难能可贵了。

  用紫陌形容甬道,前人的诗里就有,不新鲜;对青琐的描写,也很平常;建章殿是汉代的宫殿,这里因为避讳而代指唐朝的宫殿,走了一般的路子;大臣受皇恩而得以站于凤凰池上,这更是封建社会千年的传统;至于朝朝协助君主,古代三纲中臣以君为纲讲了好几千年了,写出来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可也是因为这首诗记载的场面在那个时代日日重演,所以诗还是有了历史见证一样的作用。

  政治色彩浓厚的诗通常因为要表达主观上的尊重及客观上的严肃,诗写出来个性却不突出在所难免。当然这不是说写宫廷生活一定不能加入个人色彩,而是说封建社会里的诗人写宫廷生活就会免不了有如此的缺憾,在当时政治局面是不允许他们那样的,和现在写诗不一样。现在讲民主,批评起时事来可以酣畅淋漓得加进自己的感情。可是那个时代写诗却是不兴这样的,一旦如此,就会被人另眼相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写一个宫廷生活的场面,不是为了让人躲着自己,在这里诗人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场面,从而了解自己也是个本分的臣子,要不然这首诗不会写得如此直白。

  读者如果能体谅贾至不能免俗的原因,那就会明白诗里那些臣子为什么亦步亦趋小心谨慎,就会较为容易得理解在那座华丽的宫殿上演出着一幕什么样的大戏。

参考资料:

1、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77-178

2、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37-138

3、包和平.书画千家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65

伤哉野老村下居,瘠田几亩聊自鉏。
卒岁辛勤输税外,倒囷试量无斗储。
牵衣索饭儿啼苦,妇姑相将挑叶煮。
携家趁食奔四方,拚却饿死官路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