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地惊雷,欺花骤雨。正春困、鹧鸪庭户。霎时晴,残醉醒,又燕莺歌舞。
有谁知苦。
送客尊罍,割鲜刀俎。敲梦断、邻家砧杵。楚江皋,神女佩,抵阳关旧谱。
有人堪语。
猜你喜欢
冻雪全融,寒风半透,正长至、围炉时候。念故园春早,数枝当牖。
梅花开否。
岁暮离家,凄凉素手。与金错、无缘相就。向空囊一哭,泪满衫袖。
只添消瘦。
春色难留,酒杯常浅。把旧恨、新愁相间。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这般庭院。
几许风流,几般娇懒。问相见、何如不见。燕飞忙,莺语乱。恨重帘不卷。翠屏平远。
起句命意双关,构思精巧。时当暮春,故说“春色难留”;美人将去,故说“春色难留”。想留住春色而无计挽留,便引起“愁”和“恨”。酒,原是可以浇“愁”解“恨”的,杯酒以深(应作“满”解)为佳。晏几道《木兰花》写“春残”,就说“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可是而今不仅“春色难留”,而且“酒杯常浅”,这又加重了“愁”和“恨”。于是用“更旧恨新愁相间”略作收束,又引出下文。“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这般庭院。”是预想酒阑人散之后绵绵不断的“愁”和“恨”。夜深梦飞千里,却被风声惊醒。五更既过,天已破晓,放眼一看,残花被风吹落,春色已渺不可寻。于是不胜怅惘地说:庭院竟成这般情景!
下片开头,以“几许风流,几般娇懒”正面写美人。作者作词之时,她还在“席上”。可是在词中,已驰骋想象,写到别后的“千里梦”,那“风流”,那“娇懒”,已经空留记忆。而留在记忆之中的形象又无法忘却,这又频添了多少“愁”和“恨”。因而继续写道:“问相见何如不见?”
燕飞、莺语,本来既悦目又悦耳。可对于为相思所苦的人来说,“燕飞忙,莺语乱”,只能增加烦恼。这两句,也不是写“席上”的所见所闻,而是承“千里梦”,写枕上的烦乱心绪。“恨重帘不卷”,是说人在屋内,重帘遮掩,不但不可能去寻觅那人,连望也望不远。望不远,还是要望,于是望见帘内的屏风。“翠屏平远”一句,比较费解,但作为全词的结句,却至关重要。“平远”,指“翠屏”上的图画。北宋山水画家郭熙有《秋山平远图》,苏轼题诗云:“离离短幅开平远。”是说画幅虽小,而展现的境界却十分辽阔。辛弃疾笔下的那位抒情主人公,辗转反侧,想念美人,正恨无人替他卷起的重重珠帘遮住视线,而当视线移向翠屏上的江山平远图,便恍惚迷离,以画境为真境,目望神驰,去追寻美人的芳踪。行文至此,一个情痴的神态,便活现于读者眼前。
以望画屏而写心态,词中并不罕见。例如温庭筠《归国遥》云:“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赵令畤《蝶恋花》云:“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都可与辛词“翠屏平远”参看。
处处逢花,家家插柳。政寒食、清明时候。奉板舆行乐,使星随后。人间稀有。
出郭寻仙,绣衣春昼。马上列、两行红袖。对韶华一笑,劝国夫人酒。百千长寿。
隔梦帏空,吹愁烟袅。药阑静、杜鹃啼晓。叠遥情,成独笑。
恼游丝妨帽。碧深红悄。
弦促杯宽,病疏春少。倚瑶瑟、暂舒幽袍。旧怀孤,芳事老。
任曲肠千绕。有谁知道。
碧汉无云,银河无浪。看耿耿、素娥初降。口脂香,蝉影动,任温存半晌。
风流模样。
月上纱窗,香浓罗帐。问此际、莫非天上。语喁喁,人悄悄,笑灯花无状。
并头相向。
银烛澄辉,星毬熠熠。挥象管、淋漓香墨。舞霓裳,歌锦瑟,此乐难重得。
闲情堪惜。
蟾兔纾青,鱼龙吹碧。莫辜负、太平春陌。剔灯花,听玉漏,探紫姑消息。
嬉游永夕。
翠竹如屏,浅山如画。小池面、危桥一跨。著棕亭临水,宛然郊野。竹篱茅舍。
好是天寒,倍添幽雅。正雪意、垂垂欲下。更朦胧月影,弄明初夜。梅花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