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随春冰薄。
质与秋尘轻。
端绥挹霄液。
飞音承露清。
猜你喜欢
芙蓉金菊斗馨(xīn)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yàn)来时,无限思量。
在节气接近重阳的时侯,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黄色.真是鲜亮可爱。
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澈明净;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没有边际,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远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无限的思念。
参考资料:
1、石延博.宋词: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29-30.
2、陈耳东,陈笑呐.情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220-221.
3、费振刚主编陶尔夫杨庆辰著.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晏欧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24.
4、曹宁子.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二: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51.
芙蓉:荷花;金菊:黄色的菊花;斗:比胜;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天气:气候;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红树:这里指枫树;间:相间,夹杂。
流水淡:溪水清澈明净。碧天:碧蓝的天空。茫茫:广阔,深远。目断:指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凭高目断:依仗高处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鸿雁:即“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思量:相思。
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秋叶,这里拈出树上红叶来写,充分显出时令特征。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树叶之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浓淡相间,色调更丰,画境更美。
下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上面景语,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至“路茫茫”三字,则带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词之写景正与此境相合。正因为前面所写之景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因此最后点题水到渠成,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竟日穷搜讨,幽意犹未足。更过小隐岩,随步姿清瞩。
两壁势相拒,一径往如复。石跨涧为梁,僧缘崖作屋。
檐飞四时溜,窗倚千竿竹。山花不辨名,溪草随意绿。
风尘接混茫,声光相为触。主人意殊快,张宴岩之曲。
高歌翻宿鸟,清吹振林木。促席尽绸缪,开襟谢拘束。
安知高峰外,夕阳下平陆。
幽绝灵源洞,清游得未曾。摩厓纷往记,说法自神僧。
阁接闻思近,斋犹听水称。何当山雨后,据石看奔腾。
芳草春烟锁故庐,泊舟南浦近何如。客囊共诉黄金尽,欲问平安但寄书。
富贵来时不见亲,永怀恩德倍酸辛。
如今有禄肥妻子,谁念孀孤泉下人。
车马长安道,谁知大隐心。蛮僧留古镜,蜀客寄新琴。
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思君一相访,残雪似山阴。
双台屹屹几春秋,千古高风一钓钩。
越岭有云山北障,桐江无浪水东流。
雪深黄叶埋寒虎,烟暖青莎卧白鸥。
汉业已随宫树老,月明长到客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