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jīng)归去。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此去马蹄何处。沙堤新路。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著、西楼否。
旌:旗的通称。禁林:翰林院的别称。
这首送别词,宛转含蓄,情意绵长。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蜀江春浓,双旌归去。
作者不言自己留恋难舍,而说海棠也似别君难,点点啼红雨。衬托作者惜别之情更深。
下片叮咛别后且勿相忘。“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着西楼否”,情深意挚,尽在不言中。
猜你喜欢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yíng)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jì)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身着短衣,单枪匹马,走过一座座风景如画的山峦。树木不敌秋霜,落叶纷纷飘坠。夕阳下,切莫回首望乡,这样只能徒增伤感。
离家之后,与你彼此深深牵挂,只有等回家之后这牵挂才能放下。到那时,我们会灯前相对,有着说不完的情话。
参考资料:1、(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08页2、(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86页。
短衣匹马: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尚骑射,故穿窄袖之衣,称为短衣。这里是谓穿短衣,乘匹马,奔驰在征途上。
萦挂:牵挂。却愁二句:意谓待到行人归来,对灯夜话时,述说着别离之苦反倒使人生愁增恨。拥髻:捧持发髻。
此是一首别有情趣的抒发离愁别恨的小词。
上片写的是征途之景,“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词人身着短衣,乘着骏马,奔驰在征途上,那历历如画的青山,已被自己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尽”字说明了行程之远,一“匹”字,彰显了征途之寂寞。“萧萧落木不胜秋”,承“遥山如画’而来,显得大气磅礴。“景物之萧瑟和意境之深远,历历如绘。“莫回首、斜阳下”,只顾策马而行吧,千万不要回头,那夕阳西下,落木萧萧的景象会让人断肠的。
下片则是从闺中人一方写来的,是作者假想中的情景。“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此句字面的意思是:我是特别地牵挂你啊,这种柔肠百转的思念之心只有等你回来以后才能停止。在下片的开端,纳兰便用如此直白的语气写出了思念之情,这种感情如此浓烈,所以在分离之后,更显得孤寂和落寞。在这首词的最后,纳兰自己也写道:“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闲愁越想越多,只有当两人重新见面之后,才能化解,离人话说不尽,说得尽的只有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牵挂。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我”指的是谁?若是容若自己,怎还会有“待归才罢”之语呢?显然,这句话说得并不是词人自己,而是与自己遥隔千里的妻子。
因此,其高明之处不在于按题中应有之义诉说了柔肠千转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归家团聚之日的渴望,而在于最后做了一笔反面文章.强调自己怕发付不了他日两人相聚,灯前絮话时她的那种“说不尽、离人话”的无限深情,因而又添新愁。这较之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更深了一层。所以此篇极有浪漫特色,极见情味。
又名:一落萦
羞见鉴鸾孤却。倩人梳掠。一春长是为花愁,甚夜夜、东风恶。行绕翠帘珠箔。锦笺谁托。玉觞泪满却停觞,怕酒似、郎情薄。
一枕西堂醒否。绕帘烟雨。曲阑干外即天涯,又绿到、伤心处。
目断年时蘅浦。暗愁无绪。画轮碾破不成茵,怎绊得、春风住。
推枕依然似昨。鬓香云阁。欲抬双眼尚瞢腾,记梦语、无端错。
何处一声催觉。晓莺帘幕。眠时亲手繁花铃,又彻夜、风吹薄。
惯送好春归去。怕和花语。一帘残梦醉醒中,禁得这番红雨。
群玉山头仙侣。乱云无处。不须乡泪染江流,倩个燕儿传与。
风走叶声帘底,夜长灯细。秋尘不肯洗征衫,有前日、分携泪。
暗忆馀香残醉,几层烟水。分明新梦到伊行,但道得、相思字。
村外柳烟深锁。晚寒惊破。强沽残酒熨春愁,已节候、梨花过。
望尽隔江星火。拥衾独坐。断钟隐隐欲霜天,问可有、诗魂堕。
焦团坐破添云甑,佛多长命。白堤游女十分娇,偏唤出、韩康姓。
一派冷香诗径,淹留无定。直饶手挽上池来,怕未识、英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