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独开荒得第先,更将著述冠群贤。文章有幸皆登选,风雅多师尽附传。
闻见四朝成史笔,起衰八代亦诗仙。愿公复握娲皇石,遍补中华缺陷天。
猜你喜欢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煌煌帝王都,列第喧丝竹。林园竞选胜,四匝湖山曲。
谁知南屏下,老叟甘幽独。忆从古栝来,红颊鬓鬓绿。
王侯争倒屣,交友为属目。引觞百壶倒,授简千颖秃。
功名良误人,日月如转毂。侵寻四十年,一往不可复。
浮云玩身世,投老寄僧屋。坚忍不苟求,趺坐淡无欲。
人生固幻梦,要须有归宿。买山岂不念,探囊一捧腹。
旧交上连璧,情未忘伐木。苏台香正凝,宝婺驾已夙。
谈笑百金挥,拮据三间足。何妨山水窟,就讯高燥卜。
行矣不可迟,片帆浪花蹙。归来督工师,涓选亟营筑。
开轩纳云水,绕槛艺松菊。身閒心自平,长把黄庭读。
重漕明主意,既醉远臣心。席避彤庭日,筵依松树阴。
大官多且旨,小史酌还斟。世食天朝粟,衔恩岂自今。
常旸为虐势流金,稽首长松幸屈临。一佛等慈清苦海,众生度厄浴甘霖。
沛然而下期中熟,可以无饥免大祲。好雨㥄人愁抱释,退思畴昔尚熏心。
愿为郎席,不愿为被。得郎在身,胜郎下睡。
闻道慈闱健,平安得汝书。别来儿女大,深忆弟兄孤。
边徼犹羁宦,家山未定居。今宵归梦好,暂遣旅愁除。
楼台万瓦玉鳞鳞,遮尽人间富与贫。可笑世情刚道冷,不知片片是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