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从宦所,何日府中趋。遥指金陵县,青山天一隅。行人怀寸禄,小吏献新图。北固波涛险,南天风俗殊。春江连橘柚,晚景媚菰蒲。漠漠花生渚,亭亭云过湖。滩沙映村火,水雾敛樯乌。回首东门路,乡书不可无。
猜你喜欢
从知东甸尉,铨注似恩除。带土移嵩术,和泉送尹鱼。印床寒鹭宿,壁记醉僧书。堂下诸昆在,无妨候起居。
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馀。州县勤王事,山河转使车。
祖筵江上列,离恨别前书。愿及芳年赏,娇莺二月初。
春色难留,酒杯常浅。把旧恨、新愁相间。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这般庭院。
几许风流,几般娇懒。问相见、何如不见。燕飞忙,莺语乱。恨重帘不卷。翠屏平远。
起句命意双关,构思精巧。时当暮春,故说“春色难留”;美人将去,故说“春色难留”。想留住春色而无计挽留,便引起“愁”和“恨”。酒,原是可以浇“愁”解“恨”的,杯酒以深(应作“满”解)为佳。晏几道《木兰花》写“春残”,就说“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可是而今不仅“春色难留”,而且“酒杯常浅”,这又加重了“愁”和“恨”。于是用“更旧恨新愁相间”略作收束,又引出下文。“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这般庭院。”是预想酒阑人散之后绵绵不断的“愁”和“恨”。夜深梦飞千里,却被风声惊醒。五更既过,天已破晓,放眼一看,残花被风吹落,春色已渺不可寻。于是不胜怅惘地说:庭院竟成这般情景!
下片开头,以“几许风流,几般娇懒”正面写美人。作者作词之时,她还在“席上”。可是在词中,已驰骋想象,写到别后的“千里梦”,那“风流”,那“娇懒”,已经空留记忆。而留在记忆之中的形象又无法忘却,这又频添了多少“愁”和“恨”。因而继续写道:“问相见何如不见?”
燕飞、莺语,本来既悦目又悦耳。可对于为相思所苦的人来说,“燕飞忙,莺语乱”,只能增加烦恼。这两句,也不是写“席上”的所见所闻,而是承“千里梦”,写枕上的烦乱心绪。“恨重帘不卷”,是说人在屋内,重帘遮掩,不但不可能去寻觅那人,连望也望不远。望不远,还是要望,于是望见帘内的屏风。“翠屏平远”一句,比较费解,但作为全词的结句,却至关重要。“平远”,指“翠屏”上的图画。北宋山水画家郭熙有《秋山平远图》,苏轼题诗云:“离离短幅开平远。”是说画幅虽小,而展现的境界却十分辽阔。辛弃疾笔下的那位抒情主人公,辗转反侧,想念美人,正恨无人替他卷起的重重珠帘遮住视线,而当视线移向翠屏上的江山平远图,便恍惚迷离,以画境为真境,目望神驰,去追寻美人的芳踪。行文至此,一个情痴的神态,便活现于读者眼前。
以望画屏而写心态,词中并不罕见。例如温庭筠《归国遥》云:“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赵令畤《蝶恋花》云:“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都可与辛词“翠屏平远”参看。
苍苍山上松,泠泠山下泉。松挟泉声流,泉与松声还。
春归花在涧,客去鹤掩关。时闻石上枰,落子白云间。
期翁变体古文邈,斟酌其间八分作。中郎以还攻者稀,直数开元顾文学。
于今苗裔仍东吴,短簿祠边旧栖托。我从笔阵推波澜,远绳乃祖真无怍。
为言向来大有人,蹑汉追唐归宋郭。妙迹鄙人惜少见,馀子纷纷资力薄。
乞君回笔书堂颜,鹄峙龙拿腕中落。当年海内无干戈,留都文物尤峨峨。
不独槐市盛弦诵,兼复桃叶繁笙歌。入看祭酒解散髻,出醉美人金叵罗。
雅负辨眼工小字,诗成自写无偏颇。尔时负贩重风雅,人传片楮兼金多。
仙人昨过蔡经宅,清浅茫茫不堪索。虫刻居然非壮夫,萧条谁问韩陵石。
儒衣僧帽顾阿瑛,老向江湖作逋客。醉书自署头陀苓,掷笔时时念今昔。
此书珍重感君深,归来高揭南荣阴。卧看渴骥奔泉势,如见冥鸿避弋心。
幽林卓锡地,香火续深禅。
但见树迷户,不知头顶天。
云开青嶂耸,瀑溅雪珠悬。
一脉来何处,曹溪万丈渊。
不论塌扱与娄罗,判却风江屐齿磨。
老柳强颜翻拓跋,新禽满意奏娑陀。
山如欲雨何妨住,僧不能禅亦足多。
须信斯文天未丧,龙蛇虎豹底烦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