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
猜你喜欢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海云抱沤海水热,道路征人裹冰雪。怜君独作万里游,雨把莲茎手中别。
莲茎刺多莲叶湿,翻为君衣覆为笠。汴南淮北多故人,马上相逢泪相揖。
故园萋萋长草根,迟君归来洗雨痕。青鞭碧影角湖曲,芳梦犹到韶王孙。
月晓楼头起暮钟,何来今夕五城东。酣歌击筑心俱切,倚剑谈天气并雄。
砧杵万家愁旅梦,鬓毛一夜感秋风。青衫十载惭吾拙,踪迹空怜过雁鸿。
何时摆脱风尘累,茗坐看云一事无。当道豺狼作狞笑,骄人雉兔走寒芜。
杜门谢客甘家食,与物无争空自吁。孤愤填膺难发泄,狂歌击节碎珊瑚。
碧涧清泉白石寒,神负一往不可攀,
蓬莱缥缈非人寰,天风高兮翔青鸾,
欲往从之春花秋叶残。归去来兮,
畏途而恶滩。归去来兮,
绿水与青山。衣蓑笠箬,
烟幌云关。揖许由,
拉巢父,相与徜徉兮广莫之间。
黄尘不飞兮白日间,芝苓森森兮风露漫漫。
学语俄惊上苑珍,紫烟衣绕画梁尘。千秋羁旅哀词客,一代文章巧弄人。
襞就芙蓉终是怨,啄馀香稻未全贫。金绳咫尺通灵鹫,归向迦陵问色身。
高为巅峰下为壑,群木惨惨风欲作。浮红动翠何许似,别崦残云明佛阁。
眼中疑此洛南山,咫尺便到龙门湾。暗潮已落州渚出,新月未上渔樵还。
商侯胸有群玉府,借酒时时一轩露。延春阁下墨淋漓,馀情亦及沧洲趣。
好山好水如高人,岂直貌敬将心亲。平生几梦奉先寺,不知猿鸟犹相嗔。
君不见饮酒吟诗狂太白,曾是匡山读书客。泥涂失脚走憧憧,岁晚看云情脉脉。
生今益壮业益修,未可造次思岩幽。披图渍墨歌远游,我无桓玄寒具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