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
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猜你喜欢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wèi)川。
尽日空濛(méng)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乱云就像猛兽奔涌出山前,细雨和风洒遍了渭河河川。
终日阴雨濛濛什么也不见,几行归去的雁就好像字联。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82-184
2、尚作恩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74-276
乱云如兽:空中的积云,下雨前变幻无穷,有的像奇异的怪兽。渭川:渭河,是黄河的支流,它发源于甘肃省,流入陕西省,经过咸阳城外后会径水,在陕西、河南交界处入黄河。
尽日:整日,整天。空濛:迷檬,迷茫,这里指雨丝不断,远眺景物迷茫。雁行:指雁群。行,列,排。字联联:指雁群一会变“人”字形飞行,一会变“一”字飞行。
这是一首描写雨天景象的小诗。这首诗诗设喻新巧、描写别致,一联想丰富。全诗四句,全是眼望所见的景物,因此,“眼望”便是全诗的线索。空前的云涌是指眼望见,雨洒渭川是远望所见;天边归雁是极目远眺所见。这些使诗人有所思,有所感,诗人触景生情,借周围的景物扦发自己久居他乡的愁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衰微的慨叹。
晚唐社会,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军阀的连年混战,国势衰微,日趋末落,经济崩溃,民生涂炭。笼革朝野上下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气氛。再加上诗人一生颇不得志,为了求官,辗转他乡,一直到六十岁才中进士。他在流离奔走中,亲眼看到社会的凋弊,了解了人民的苦难。这些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留下无限的悲楚的记忆,思绪中凝聚着不可排遣的忧虑。这悲楚,这忧虑自然会遣于笔端,写进诗中。这首诗,虽句句写诗,然而从诗人对景象的描写中处处能见到诗人所思,诗人所虑。
诗的第一句“乱云如兽出山前”,写的是雨前。诗人用一“乱”字,用“如兽”的比喻来描绘乌云的变化和狂奔的速度,形象而通真。第二句是写雨。雨虽不大,是“细雨”,然而是“和风”而来,因此弥漫了整个渭水两岸。诗人用一个“满”字具体写出了渭水两岸细雨迷蒙的景象。紧接着,第三句用了“尽日”二字写下雨时问之长,用“空漂无所见”写雨景迷茫,写诗人内心的空荡。这个“无所见”,是指没有一样具有生气的景物,没有一样令人欢心的事。一切全是灰濛濛的,灰濛濛的天,灰濛濛的地。此时此景,诗人自己的心境便可想而知了。而最后“雁行斜去字联联”一句则更能反衬出诗人感情的凄苦,烘托出周围气氛的凄凉。在单调的灰濛濛的天空,来了一行归雁,又传来声声的雁鸣,这是一幅凄凉的景象。这样,这首小诗就不只是一首写景诗了,诗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由此可见,诗人借景抒情,设喻描绘的技巧是高明的。
仙阁三休紫雾平,金门试罢得蒸青。
同时第赋留宸幄,他日闻时恋相庭。
逗箭夕流催桧楫,赐花春豫忆云屏。
吴天此夜瞻台座,并是荀家父子星。
桥山同轨会,轩后葬衣冠。东海风波变,西陵松柏攒。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乾。万木泉扃月,空怜凫雁寒。
倾都蔼蔼集歌骊,勇退三朝帝者师。熟釜铭功詶太传,黄金铸像忆鸱夷。
午桥梦到悬车日,庚度秋清击榜时。父老相呼看归相,年来忧国鬓成丝。
章台柳,近垂旒(liǘ),低拂往来冠盖。朦胧春色满皇州,瑞烟浮。
直与路边江畔别,免被离人攀折。最怜京兆画蛾(é)眉,叶纤时。
章台:汉代长安的街名,歌台舞榭所在地,多柳。近垂旒:好像垂下的飘带一样。旒:旗子上的飘带。冠盖:官员的冠服和车盖。皇州:皇城,帝京。瑞烟:祥云。这里一派彩色的云烟笼罩于京城。
京兆:指张敞为其妻画眉,见牛峤《菩萨蛮·玉钗风动春幡急》中注。叶纤时:指画眉细长而深,如柳叶状。
花封日日庆年丰,执盏持螯满县同。一斗漫誇一石醉,青州翻作锦州红。
跻堂好效豳民祝,匿瓮何妨毕氏风。昔日醉翁亭自若,乐民民乐在其中。
小市门前沙作堤,杏花虽落不沾泥。
客心尚壮身先老,江水方东我独西。
蹔憩轩窗仍汛扫,远游书剑亦提携。
子规应笑飘零惯,故傍茆檐尽意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