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馆扫清昼,使车出明光。森森入郭树,一道引飞霜。
仰视骢花白,多惭绶色黄。鹪鹩无羽翼,愿假宪乌翔。
猜你喜欢
清人在彭,驷(sì)介旁旁。二矛重(chóng)英,河上乎翱(áo)翔。
清人在消,驷(sì)介麃(biāo)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zhóu),驷介陶(táo)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清人:指郑国大臣高克带领的清邑的士兵。清,郑国之邑,一说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彭:郑国地名,在黄河边上。驷介:一车驾四匹披甲的马。介:甲。旁旁:同“彭彭”,马强壮有力貌。一说行走、奔跑貌。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车子两边。重英:以朱羽为矛饰,二矛树车上,遥遥相对,重叠相见。重,重叠。英,矛上的缨饰。翱翔:游戏之貌。
消: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镳镳:英勇威武貌。乔:借为“鷮(jiāo)”,长尾野鸡,此指矛上装饰的鷮羽毛。逍遥:闲散无事,驾着战车游逛。
轴: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陶陶:和乐貌。一说马疾驰之貌。左旋右抽:御者在车左,执辔御马;勇士在车右,执兵击刺。旋,转车。抽,拔刀。中军:即“军中”。一说指古三军之中军主帅。作好:容好,与“翱翔”“逍遥”一样也是连绵词,指武艺高强。一说做好表面工作,指装样子,不是真要抗拒敌人。
这是一首辛辣的讽刺诗。在此诗作者眼中,高克带领的部队,战马披甲,不可谓不雄壮;战车插矛,不可谓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却不是在为抵御敌人随时可能的入侵而认真备战,却在河上逍遥游逛,耍弄刀枪;身为将帅的高克也闲来无事,只是以练武来消磨时光而已。此诗讽刺的对象是高克,而最终深深斥责的是郑文公的昏庸。
至于为什么说讽刺的矛头最终是对准郑文公,古代有一位论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人君擅一国之名宠,生杀予夺,唯我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诛之可也。情状未明,黜而退之可也。爱惜其才,以礼驭之亦可也。乌可假以兵权,委诸竟上(边境),坐视其离散而莫之恤乎!《春秋》书曰:‘郑弃其师。’其责之深矣!”(朱熹《诗集传》引胡氏语)。总之,在抵御外敌之时,郑文公因讨厌高克反而派他带领清邑士兵去河边驻防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全诗共三章,写清邑士兵在黄河边上的彭地、消地、轴地驻防时的种种表现。表面上是在称颂他们,说他们的披甲战马如何强壮,奔驰起来又如何威风;战车上装饰着漂亮的矛,是如何的壮盛;军中的武士也好,主帅也好,武艺又是如何高强。而实际上他们却是在河上闲散游逛。每章的最后一句如画龙点睛,用“翱翔”、“逍遥”、“作好”等词来揭出本相,其讽刺的手法是较为含蓄的。从诗的章法上说,三个章节的结构和用词变化都不甚大,只有第三章与前两章不同处较多。作者采用反复咏叹的手法,以增强诗歌的气势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其讽刺的效果。
翛翛竹色蘸清尊,更借阴风荡午暄。博得亲颜开一笑,佳名须记寿星轩。
书静春偏远,诗成与转賖。
看山凭书阁,问竹过遴家。
摘翠间惊鸟,烧烟晓煮茶。
无端双蛱蝶,远袖错寻花。
江花绕琼阙,绿水带朱楼。
开宴坐清夜,飞觞凌素秋。
美人明月佩,仙客紫云裘。
生世真飘忽,应当秉烛游。
台之山,石孱孱。我登其巇,可以振我衣。台之水,石齿齿。
我行其沚,可以洗我耳。山水之区,我田我庐。朝樵暮渔,式啸以游。
天壤之间,有鸢有鱼。我乐我清,匪物与谋。悠悠化机,动静无舍。
我清我乐,谁知我者。有怀若人,莫招尔来。欲往从之,室是远而。
我歌此诗,知者和之。
樱桃花参差,香雨红霏霏。含笑竞攀折,美人湿罗衣。
采采清东曲,明眸艳珪玉。青巾艑上郎,上下看不足。
南阳公首词,编入新乐录。
丧胆岩上人,怖死岩下人。
周道自砥直,何枉不问津。
人生贵适意,毋容矫吾真。
渊明兀馀年,漉酒乃一巾。
无心涉是非,水屋掩柴扉。俯槛池鱼跃,开门野鹭飞。
松花酿腊酒,荷叶补秋衣。向晚看山去,孤筇步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