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流光濯缟衣,九霄风劲快高飞。生来便是神仙侣,浪说千年化令威。
猜你喜欢
绿波芳草雨初晴,十里风光一棹轻。就使真从天上坐,也应不似画中清。
北风吹雪满山隈,踏遍溪桥不见开。水月黄昏香影寂,不知何处折归来。
路入青云梦在山,身忙应不碍心閒。宦途自有幽栖处,何必林泉好解颜。
杳(yǎo)杳寒山道,落落冷涧(jiàn)滨。
啾(jiū)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xī)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75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7
杳杳:幽暗状。寒山: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诗人所居。落落:寂静冷落的样子。
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一作“碛碛”。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〇六。寒山诗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国风·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山这首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叠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停酒更唱车遥遥,官船打鼓回春潮。凤曹合引金闺彦,骢马尚随方盖轺。
五日乐成黄道正,万年觞进紫宸朝。清班陪谒三云殿,仙伯神官手屡招。
风旌江木信漂浮,散策腾腾亦谬悠。未必萦回能擢胜,却疑平远解供愁。
年衰易感难留日,机尽应无不下鸥。渡口舟横晚潮急,一番佳意忆苏州。
畴昔告行迈,别酒月中把。蹭蹬我已归,裴徊君尚且。
相逢勿惊怪,已觉都幻假。但当呼阿素,预遣置若下。
略听诵灵光,未敢赋换马。一醉洗尘埃,万事真土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