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祠寂寂碧云欹,迁客长歌归去词。欲觅遗踪何处是,空馀清梦绕岩碑。
猜你喜欢
缘尽山城且不归,此生相见了无期。
保持异日莲花上,重说如今结社时。
流水桃花绕县城,玉琴弹彻韵偏清。旅魂已化南飞雁,谁复悠悠问濯缨。
石燕何年俯水涯,绿萝深琐暮烟遮。乌衣门巷浑无恙,归去天南别有家。
千古英雄识汉才,天书西下百蛮开。江湖满地波声恶,薏苢归途莫浪猜。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juàn)。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jiān)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一个春季没和西湖谋面,怕见外边这花香日暖的春天。窗外的雨应和着我的泪水,挥动着我手中的笔管吐诉情感,心中的思念那么长,信笺却这么短,我怎么能够把话说得完。
懂得我心的只有这雕梁上的春燕,飞来飞去地与我相伴。东风哪会晓得我琵琶声中的忧怨,刮来刮去又把花儿吹落一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一春不识西湖面:指整个春天自己都独居房中,未去欣赏西湖春景。翠羞红倦:湖面上叶密花谢,春意阑珊。湘管:用湘竹做的毛笔。
上片先从春游说起。我们的女主人公因为良人离家远行,无心绪去风光旖旎的西湖春游。“一春不识”,涵盖了整个一个春天都未出游;而“不识西湖面”则把西子湖人格化了。“翠羞红倦”乃“羞翠倦红”之意。这位少妇本来是花容月貌可以与绿叶红花匹敌的,但因心绪不佳,面色无华,因而羞见绿叶,倦赏红花。这是从一个层面、一个角度表现了女主人公郁郁心情。
接下来。词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面表现她的情绪:“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在下着霏霏细雨的窗前,这位少妇在给良人写信,她含泪摇着笔管将自己的情思倾吐在纸上,然而意长笺短,言不尽意,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略表一二。这里的“湘管”是指笔管乃由湘妃竹所制。相传大舜南巡不归,其二妃娥皇、女英(帝尧之二女)日夜哭泣,泪洒于竹,竹尽成斑。因而“湘管”也包含悲苦、垂泪之意。“雨窗和泪”已够悲矣(天泪与人泪合一),再加之湘妃之泪,三泪交融,少妇心境之悲表现尽矣!这是第二个层面。
下片前二句乃第三层面:少妇之心惟有雕梁之上的燕子理解。这表现了女主人公是寂寞的,空房只有燕子相伴;同时也说明女主人公是贞洁的,她从不招蜂惹蝶,每天和她在一起的只有梁上燕;再者表明孤高的、内向的,她不与凡人为伍,只与紫燕为友,向它倾诉心曲。
最后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第四个层面:她通晓音律,善弹琵琶,她把自己的哀怨诉诸其弦:她怨时光的流驶,红颜的短暂,希望春光较长地留在人间;然而东风无情,它不管琵琶的哀怨,仍吹走了春光,把落花吹得满地都是。这落花岂不是自己青春的象征吗?她哀叹自己的美丽年华就这样在离愁别恨中匆匆凋零,等闲消逝……
“西湖”──“湘管”──“梁燕”──“落花”,词人就是通过这四个意象段,多方位、多层面地展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画出一条具有个性特征和特定情境的人物情感律动线。
桥门并驰道,车毂声摩空。重廊隔嚣鬨,阒若林峦中。
黎明寮寀集,联骑纷蹄鬃。交情金兰契,晤语药石攻。
翰墨时间作,辞气争豪雄。微踪幸接武,徒愧劳无功。
轩窗鉴晴日,檐外鸣春虫。沉迷惊节物,饮啄嗟樊笼。
沂风渐澹荡,璧水初冲融。坐想名园花,芳菲衒青红。
儒宫异拘窘,胡为苦匆匆。来时招客醉,驾言与君同。
请谒伤直性,畏为异物干。薄田仅数亩,卖尽输县官。
许行宁阔迂,治世在饔飧。传来故乡信,凛冽正冬寒。
长跪读未竟,冰丝落衰颜。纬萧亦自可,何事赋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