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坟贫女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汝水边贫苦人家的女儿,一边走一边哭声音凄凉悲伤。
她说家中上有老父,除了她这女儿再没丁壮。
郡中的官吏下来态度强暴,县官那里敢表示违抗。
催逼严厉不允许片刻担搁,老迈的父亲扶着拐杖上路忙。
临走时再三拜托四邻,希望对弱女多多相帮。
刚才听到同乡人回来,向他们打听父亲下落时心里疑虑不安。
果然在寒冷的雨中,父亲冻死在河边堤上。
我这瘦弱的女子没人依靠,父亲的尸体也无力安葬。
生女儿比不上男子,我虽活着有什么事可以承当?
摸着胸顿足高呼上天,我是活是死真是两难!
参考资料:
1、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10.04:第414页
2、聂石樵选注.宋代诗文选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8:第27页
3、李梦生选编.宋诗三百首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第35页
汝坟:河南省汝河岸边。《诗经·周南》有《汝坟》诗,以妇女的口吻诉说“王室如毁”,此诗也写妇女的哭诉。此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再点弓手:第二次征集弓箭手。道死:死在路上。壤河:疑即河南省的禳河,流经鲁山县入沙河。
行哭:即哭。行,从事,做。
丁:成年的男子。壮:壮年人。
督:督促。遣:遣派。稽留:停留。龙钟:老年人行动迟缓、衰惫的样子。去携杖:老人拄着手杖去充乡兵。
依傍:依靠。这两句是说老父临行时,女儿殷勤地恳求四邻一同应征的人予以照顾。
适:刚才。闾里:乡里。闾里归,指同乡应征回来的人。疑:迟疑。强:勉强。是说想打听一下父亲的消息,又怕凶多吉少,所以迟疑不敢问。
弱质:柔弱的身体。贫女自谓。
何所当:活着有什么用?当,抵当。
拊膺:捶胸。膺,即胸。奈向:犹言活下去呢?还是一死完事呢?奈,犹何。
诗里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描叙了一个由于征集乡乒,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时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和另一首《田家语》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起笔两句入题:“汝坟贫家女,行哭声凄怆。”这个诗题《汝坟贫女》定得很有意义,《诗经·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坟》诗,“汝坟”,指汝河堤岸边上。那首诗,用一位妇女的口气描写乱世,说丈夫虽然供役在外,但父母离得很近,仍然有个依靠。这一篇取《汝坟》旧题,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来描叙,但这位妇女的遭遇却更加悲惨。作者从她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诗从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将奈向”,全是贫女控诉的话语。这段话可分为三小段。第一小段由“自言有老父”,至“幸愿相依傍”八句,诉说老父被迫应征的情况。前四句诉说家中孤苦,没有丁壮,老父年迈无依。郡吏征集弓手,强迫老父应征,县官虽知实情,却不敢违抗。后四句诉说老父被督遣上路,符令紧迫,不许稽留,老人只得拄着拐杖应役。在老父上路之时,贫女殷殷地嘱托同行的乡邻,恳求他们照顾年迈的父亲。按照当时诏书“三丁籍一”的规定,这家本不在征集之内,但是官吏们取媚上司,多方搜集丁口,以致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也被搜索入役。《田家语》诗中所写的“搜素稚与艾,唯存跛无目”,与这里所说的情况相同。
第二小段由“适闻闾里归”至“僵死壤河上”四句,诉说老父出征之后,隔了一段时日,闾里有人从戍所回来。贫女前来问讯,怀疑她父亲还在勉强撑持,但回答的是她父亲已在寒雨中僵冻而死,露尸在壤河边上。
第三小段由“弱质无以托”至结尾句“生死将奈向”六句,叙说老父死后,贫女弱质,孤苦无依,老父的尸体运到村里,也无力安葬。只好捶胸痛哭,呼天抢地,悲痛自己是个女儿,不如男子,虽然活在世上,却没有什么用,就连自己是生是死,也不知如何了结。
全诗语言质朴,字字悲辛,纯用自诉口气,真挚感人。诗里写的,仅仅是在兵役中被折磨而死的一个实例,但这个事例,是成千成百事例中的一个,很有代表性。它道出了当年兵役过滥,使人民遭受苦难的悲惨实况。诗的小序说:“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可见当时无辜的人民,未遭外患,先受内殃,所造成的社会悲剧是十分惨痛的。
译文
汝水边贫苦人家的女儿,一边走一边哭声音凄凉悲伤。
她说家中上有老父,除了她这女儿再没丁壮。
郡中的官吏下来态度强暴,县官那里敢表示违抗。
催逼严厉不允许片刻担搁,老迈的父亲扶着拐杖上路忙。
临走时再三拜托四邻,希望对弱女多多相帮。
刚才听到同乡人回来,向他们打听父亲下落时心里疑虑不安。
果然在寒冷的雨中,父亲冻死在河边堤上。
我这瘦弱的女子没人依靠,父亲的尸体也无力安葬。
生女儿比不上男子,我虽活着有什么事可以承当?
摸着胸顿足高呼上天,我是活是死真是两难!
注释
(1)汝坟:河南省汝河岸边。《诗经·周南》有《汝坟》诗,以妇女的口吻诉说“王室如毁”,此诗也写妇女的哭诉。此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2)再点弓手:第二次征集弓箭手。
(3)道死:死在路上。
(4)壤河:疑即河南省的禳河,流经鲁山县入沙河。
(5)昆阳:故地在今叶县。
(6)行哭:即哭。行,从事,做。
(7)丁:成年的男子。
(8)壮:壮年人。
(9)督:督促。
(10)遣:遣派。
(11)稽留:停留。
(12)龙钟:老年人行动迟缓、衰惫的样子。
(13)去携杖:老人拄着手杖去充乡兵。
(14)依傍:依靠。这两句是说老父临行时,女儿殷勤地恳求四邻一同应征的人予以照顾。
(15)适:刚才。
(16)闾里:乡里。闾里归,指同乡应征回来的人。
(17)疑:迟疑。
(18)强:勉强。是说想打听一下父亲的消息,又怕凶多吉少,所以迟疑不敢问。
(19)弱质:柔弱的身体。贫女自谓。
(20)何所当:活着有什么用?当,抵当。
(21)拊膺:捶胸。膺,即胸。
(22)奈向:犹言活下去呢?还是一死完事呢?奈,犹何。
参考资料:
1、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10.04:第414页
2、聂石樵选注.宋代诗文选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8:第27页
3、李梦生选编.宋诗三百首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第35页
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襄城(今河南中部县治)县令,在汝河流域。当时西夏犯边,朝廷下令征集乡兵。又值夏雨成灾,河水暴涨。作者区区县令,无力改变局面。做此诗与《田家语》同时。《诗经·周南》有《汝坟》篇,为乱世之辞,作者以之为题。
参考资料:
1、赵祖堃等选注.宋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19页
诗里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描叙了一个由于征集乡乒,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时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和另一首《田家语》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起笔两句入题:“汝坟贫家女,行哭声凄怆。”这个诗题《汝坟贫女》定得很有意义,《诗经·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坟》诗,“汝坟”,指汝河堤岸边上。那首诗,用一位妇女的口气描写乱世,说丈夫虽然供役在外,但父母离得很近,仍然有个依靠。这一篇取《汝坟》旧题,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来描叙,但这位妇女的遭遇却更加悲惨。作者从她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诗从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将奈向”,全是贫女控诉的话语。这段话可分为三小段。第一小段由“自言有老父”,至“幸愿相依傍”八句,诉说老父被迫应征的情况。前四句诉说家中孤苦,没有丁壮,老父年迈无依。郡吏征集弓手,强迫老父应征,县官虽知实情,却不敢违抗。后四句诉说老父被督遣上路,符令紧迫,不许稽留,老人只得拄着拐杖应役。在老父上路之时,贫女殷殷地嘱托同行的乡邻,恳求他们照顾年迈的父亲。按照当时诏书“三丁籍一”的规定,这家本不在征集之内,但是官吏们取媚上司,多方搜集丁口,以致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也被搜索入役。《田家语》诗中所写的“搜素稚与艾,唯存跛无目”,与这里所说的情况相同。
第二小段由“适闻闾里归”至“僵死壤河上”四句,诉说老父出征之后,隔了一段时日,闾里有人从戍所回来。贫女前来问讯,怀疑她父亲还在勉强撑持,但回答的是她父亲已在寒雨中僵冻而死,露尸在壤河边上。
第三小段由“弱质无以托”至结尾句“生死将奈向”六句,叙说老父死后,贫女弱质,孤苦无依,老父的尸体运到村里,也无力安葬。只好捶胸痛哭,呼天抢地,悲痛自己是个女儿,不如男子,虽然活在世上,却没有什么用,就连自己是生是死,也不知如何了结。
全诗语言质朴,字字悲辛,纯用自诉口气,真挚感人。诗里写的,仅仅是在兵役中被折磨而死的一个实例,但这个事例,是成千成百事例中的一个,很有代表性。它道出了当年兵役过滥,使人民遭受苦难的悲惨实况。诗的小序说:“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可见当时无辜的人民,未遭外患,先受内殃,所造成的社会悲剧是十分惨痛的。
猜你喜欢
青青河畔(pàn)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宿昔一作:夙昔)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zhǎn)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mèi),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lǐ)鱼。
呼儿烹(pēng)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宿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媚:爱。言:问讯。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素,生绢。书,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下: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饮马长城窟行》属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又称“饮马行”。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mò)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zàng)。
妇人依倚(yǐ)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zhòu)烛。
在秋风萧瑟的凄寒九月,匈奴兵再次侵扰边塞,屠杀边地将领。
汉军伤亡惨重,全部丧生在辽水边境。由于万里之外白骨无人收,所以家家只能都在城下招魂安葬他们。
征妇曾经设想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即使贫贱却舒心。
如今丈夫死在战场上,今后谁才是她的依靠?肚子里的遗孤生下来怎样哺育?虽然还活着但就像白天的蜡烛那样暗淡无光,生活毫无希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没:覆没、被消灭。
招魂葬:民间为死于他乡的亲人举行的招魂仪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依倚:依赖、依靠。同居: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昼烛:白天的蜡烛,意为暗淡无光,没用处。
在古典诗词中,良人从军、征妇哀怨是一大习见题材。张籍《征妇怨》却翻出新意,以其摧心呕血、深至沉痛而卓然不群,享誉后世。此诗虽是小诗,但谋篇布局转折多变。由群哭场面转至独哀镜头,以大衬小。又以向往转至现实,以乐衬哀。大小相形、哀乐相辅、正衬反衬、盘旋作势。结构之针线绵密、起伏曲折,对哀情的表达起了烘托渲染作用。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隔翠幌(huǎng)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须臾(yú)淡烟薄霭(ǎi),被西风扫尽不留些。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
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何须如钩似玦(jué),便相将、只有半菱花。莫遣(qiǎn)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在水亭旁注目远望,归期还没到,猜测着还差几天。隔着绿色的帷幔屏风,画着新长出的眉毛,犹如遮挡着半边的脸。片刻飞起的淡淡的薄雾,被西风吹得不留一丝痕迹。顷刻,变化不定,夺回了月亮。
乘云到了玉皇大帝家。人世间敲打三下鼓,试着自己判定今生,更是看了好几次,小住为最佳。何用形状像钩子一样的玦,相伴着半菱花。不要遣怪发鬓苍白的嫦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凝望:注目远望。白衣苍狗: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出自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意思是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何须:何必,何用。苍华:发鬓苍白。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是宋代刘克庄的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词。
上片写闺中思妇,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下片进行了想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一点点的伤感。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
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
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
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
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
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
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
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
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
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
苦相身为女子,地位十分卑微。
而男子刚出生就被重视。
父母就希望他能立下大志,建功立业,光耀门楣。
苦相身为女子生来就不被家里珍视。
长大以后,她只能居于深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一旦来了客人,就得躲藏起来,羞于见人。
到了出嫁的年纪,她含着眼泪远嫁异地。
出嫁后,她就像雨滴从云层落下,从此便成了别家的人。
在婆家她总是低着头,表现得很和顺,也不敢随便说话。对公婆、丈夫等的跪拜没有数,对婢妾也要如同庄严的客人那样敬重。
幸好她与丈夫情投意合,只是二人如天上的牛郎织女星,不能常常相聚。男子一旦变了心,就把各种的罪名都强加到女子的身上。
随着女子容颜老去,丈夫对她的情意也已不再有,又有了新欢。而且女子之于丈夫,也只是如葵藿仰望阳光那样,尊卑悬绝,永远和丈夫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往昔她与丈夫,像形和影一样不能分离,如今彼此却如胡与秦,相隔万里。
即使胡秦之地的人,时而也有相见的时候,但她与丈夫却如天上的参星和辰星,永不相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苦相:作者虚拟的人名,借此表示妇女的苦难。卑陋:指身份、地位卑贱。
垂泪适他乡:这里指女子眼含泪水远嫁他乡。适,到。
素齿:牙齿藏在唇内,不敢启齿。这里形容女子出嫁后不敢随便说话。
云汉:银河。这里借喻天上的牛郎、织女星。
心乖:指男子变了心。
胡与秦:胡,北方少数民族。秦,指汉族。胡与秦地域、种族不同。
参辰:指天上的参星和辰星。两颗星星一颗升起时,另一颗就降落,不能同时见于天空。这里比喻二人不相见。
《豫章行苦相篇》,属于《相和歌辞》。其最初的内容为树木生在豫章山中,被人砍伐,建造船舟、宫殿,使枝叶分离。傅玄这首诗写的是封建社会妇女备受歧视的情况及其悲惨的命运。诗歌文字质朴,多用白描的手法。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róng)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mù)。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niǎo)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zhì)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
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
今年提前征税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
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
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
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
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在檐前飘动的丝网上,蜘蛛来回爬动。
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蚕经三卧行欲老:蚕有眠性,文中的蚕种三卧之后进入四眠,四眠后即上簇结茧。古织妇往往亦为蚕妇,所以要提前做准备。
蚕神女圣:古代传说黄帝妃嫘祖是第一个发明养蚕抽丝的人,民间奉之为蚕神,诗中称她为“蚕神女圣”。丝税:唐代纺织业极为发达,荆、扬、宣、益等州均设置专门机构,监造织作,征收捐税。
戎索:本义为戎法,此处引申为战事。
罗幕:即丝罗帐幕。
袅袅:摇曳、飘动的样子。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为《乐府古题》十九首之一。虽然属于“古题”,却合乎白居易对新乐府的要求。即“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其辞质而径”,见者易谕;“其事核而实”,采者传信;“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此诗以荆州首府江陵为背景,描写织妇被剥削被奴役的痛苦。全篇仅一百一十字,却由于层次丰富,语言简练,显得义蕴深厚,十分耐读。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青青的水中蒲草萋萋,鱼儿成双成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您如今要上陇州去,谁跟我在一起呢?
蒲草青青,长期生活在水里。
哪及浮萍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我亦不能如浮萍般相随君去。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59-460
2、王颖.唐诗宝鉴至爱真情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45-46
陇:陇州。
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相随:伴随,跟随。
这两首乐府诗写于贞元九年(793),是韩愈青年时代的作品。这是具有同一主题的组诗——思妇之歌,是寄给他的妻子卢氏的。两首诗一脉贯通,相互联系。随着行子刚离家门及远去,思妇的离情别绪也由初蕴到浓重,而后与日俱增,一层深于一层,全诗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本组诗语言上“炼藻绘入平淡”,“篇法祖毛诗,语调则汉魏歌行耳”(朱彝尊),体裁为“代内人答”(陈沆),极为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