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起个诗意的名字
居延风高检叶空,狼烟夜照甘泉宫。将军授金虎士怒,蚩尤亘天旗尾红。
麒麟前殿催赐酒,巳觉此身非己有。猛气遥将日逐吞,壮心肯落嫖姚后。
雁门城外沙如雪,玉帐霜浓铁衣折。长剑须披瀚海云,哀笳莫怨天边月。
北风烈烈刁斗鸣,回看北斗南方明。惊箭离弦车在坂,不勒燕然终不返。
作者头像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猜你喜欢

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guǒ)尸还。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

[赏析]

  “拼将热血洒疆场”,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楼外青山半夕阳,寒鸦翻墨点林霜。平沙细草三千里,一笛西风人断肠。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馀蒲。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
蓟门秋气清,飞将出长城。绝漠冲风急,交河夜月明。
陷敌挫金鼓,摧锋扬旆旌。去去无终极,日暮动边声。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
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微雪军将出,吹笳天未明。观兵登古戍,斩将对双旌。
分阵瞻山势,潜兵制马鸣。如今青史上,已有灭胡名。
单于骄爱猎,放火到军城。乘月调新马,防秋置远营。
空山朱戟影,寒碛铁衣声。度水逢胡说,沙阴有伏兵。
关山落叶秋,掩泪望营州。辽海云沙暮,幽燕旌旆愁。
战馀能送阵,身老未封侯。去国三千里,归心红粉楼。
瘦马羸童行背秦,暮鸦撩乱入残云。
北风吹起寒营角,直至榆关人尽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