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昼阴阴度网窗,春愁极目荡春江。
不知何处吹花片,忽有余香到佛幢。
红药风翻娇第一,紫丁烟湿艳无双。
如侬自爱空林绿,绣遍苔钱带壁缸。
猜你喜欢
轩辕黄帝上天时,五龙垂髯下接之,后宫綵女咸相随。
云轻龙健不可追,綵女化作黄金芝。金芝千年一作花,花光五色明朝霞。
扶疏荫映玉皇家,沉精降液为丹砂。鍊丹砂,成水银,水银流汞浴火轮。
火轮照曜十二辰,黄龙归来天帝嗔。
斗间光焰焕龙精,蜃伏玄溟气自升。亭毒运行闲不得,日星河岳见精灵。
相风直。烟袅湘竿篆碧。芝楣在、垂桁衍波,明月窥帘旧时色。
予怀寄酒国。曾惜。图中主客。重来日,翻惹别情,一跳桃花水千尺。
青苔履綦迹。恁我屋争墩,同舍争席。休论鱼尾猩唇食。
乍七曜潜通,九华持去,江梅惆怅寄书驿。系愁北山北。
悲恻。岁华积。抵一梦华胥,蓦地喧寂。江花江草何终极。
且画卷螺黛,谱留鱼笛。玉蟾蜍老,伴漫士,与泪滴。
和靖先生坟巳荒,空余松竹故苍苍。
王孙自洗鸬鹚扚,满酌真珠酹一觞。
湿云一片傍门垂,秋草盈庭绿未辞。剥啄无声诗思懒,竹床方枕梦回迟。
庾岭岧亭陇驿遥,梅开忽近岁之朝。折来烛下炉前玩,只恐琼枝煖易消。
秋阴时晴渐向暝(míng),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bì)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参考资料:
1、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54-1055
2、兰世雄.婉约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188
3、唐圭璋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45
4、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1
时:片时、偶尔的意思。晴:一作“作”。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伫,久立而等待。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夜永,犹言长夜。
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也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在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深秋之时,万物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词人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是云外旅雁的悲鸣。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自然是凄苦的情景。整首词中几乎一字一句均经过刻意的琢磨。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有深挚情思。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
全词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