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恨饶悲更送君,瞻乌谁屋况斯文。三纲漠后看真绝,六籍秦馀恐卒焚。
累疏不回垂尽日,一楼且卧未归云。坠驴开口何年事?差幸经帷远世纷。
猜你喜欢
新月净林木,微风动菰蒲。
客子不能寐,拊身念艰虞。
忽思骑鲸翁,已去不可呼。
乐哉今夕境,忍令堕空虚。
南都李文学,豪气老不除。
将为章江行,值我彭蠡湖。
一见如平生,健论真起予。
座间诵新作,峥嵘突黄初。
携酒夜过我,烹鸡仍脍鱼。
快饮不记琖,耳热歌乌乌。
乘坠俱大谬,醉倒不用扶。
几梦即了我,此身无复余。
胜践无古今,人事自作疎。
东西南北人,何必怀此都。
明朝两茫茫,危途各崎岖。
语离有遗恨,更起捋君须。
鲁客抱白鹤(hè),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pān)。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东鲁范山人抱着求仙的愿望,告别我又要回到泰山。
入山群岩如片雪,山路杳在青崖间。
过去南天门,日观峰即可登攀。
多少云山可望不可及,此去不知何时回还?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34-635
2、陈文新,王山峡编注.历代山水诗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04:46-48
鲁客:指范山人。鲁客抱白鹤:这里说“鲁客抱白鹤”,既寓有求仙学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鸡”、“白犬”更美。
杳:远。
天门:指泰山的南天门。日观: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为岱顶观日出处。“旭日东升”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鲜明,但诗人让他“抱”上一只“白鹤”,这样就引人注目了。于是,李白的目光随着这片白色的行进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雪”,了然在目;“杳在青崖间”,距离远了,看上去更小,但因为出现了青色(“青崖”)作为衬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更高了,更远了,更小了,这时,诗人又巧妙地使用红色(“日”暗藏着红色)作底,所以还依稀可见;最后,“云生望不及”,“白鹤”终于被飘浮的云朵遮住了,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见了,伫立送行的诗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怅之情:“此去何时还”?
此诗完整再现了初唐送别诗三部式的结构。首先,诗人用首联“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介绍了送别事件以及友人的去处。其次,诗人用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进行风景的描写,友人离开初期是“”接下来是“”最后,诗人用尾联抒发别情。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直到“云生望不及”,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霞流抱朴碗。
卜筑缙云山下村,缙云山色青满门。
承当春色花成段,领略朋簪酒满樽。
尽去机关驯虎豹,略推恺悌赦鸡豚。
要知余庆须弥远,堂上森然见子孙。
翩翩瑶台凤,鸣声何嗈嗈。本期金琅玕,暂尔栖棘丛。
谁云小千室,守道随污隆。三考未迁秩,一官恒屡空。
兹晨复辞满,祖道嘶华骢。驿舫荔支雨,江邮榕叶风。
輶轩上京口,坐听金陵钟。到家未几日,谒帝明光宫。
余亦弹冠者,何由托冥鸿。
圣代文明遍九垓,河山设险玉门开。月明虏使闻鸡度,雪霁番王贡马来。
泛泛仙槎浮瀚海,翩翩驿骑上金台。幸逢四海为家日,独坐藩垣愧乏才。
上人栖息地,况近佛庄严。
乱藓缄新甃,间花覆古檐。
浯山青入眼,榕树紫垂髯。
独步秋祠晚,云间月一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