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山中沈夫子,诗坛耆硕谁与比。七十成名历省台,归泛五湖逐烟水。
昨春迎驾淮海滨,天子赐诗称故人。浩歌为和香雪海,《山居》十首长留春。
重来争羡归愚叟,一卷新诗陈拜手。天毫洒落为题辞,李杜高王未曾有。
今年八十宜杖朝,璇题捧出松鹤标。尚方珍赍岂殚述,荣光丘屋腾云霄。
都人倾勋僚友贺,且喜颜发如童髫。柳堤浅浅莺花迹,冰泮长河挂帆席。
宸翰殷勤惜解携,十载为期伫仙掖。
猜你喜欢
又名: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hè)倏(shū)已暝(míng)。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qiáo)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jìng)。
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度:过、落。壑:山谷。倏:一下子。
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樵人:砍柴的人。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读者眼前。
扎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透过这些诗句,可想而知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二月春风故故斜,东皇一笑便繁华。不求秋日怜今日,小倚明妆一树花。
穿篱两竹是龙孙,风叶萧萧便有闻。
却到葛陂心未已,更将甘雨洒川原。
飘残红药栏干曲。小院层阴绿。疏帘清簟雨涔涔。便是不尝梅子也酸心。
凄凄芳草高楼畔。人已如天远。别来消息竟何如。小字簪花长盼锦笺书。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柳风多潮未落,
蒹葭霜冷雁初飞。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水外峰峦碧四环,雨多门径藓苔斑。
滞留又及炊新粟,欢喜何当见旧山。
招隐有诗来霅上,倦游无梦到云间。
西兴十里秋潮晚,坐数扁舟带月还。
塞垣巇崄地,岁莫为谁来。交态只如此,宦情何有哉。
岂能供世用,聊复竭吾才。夜夜家山梦,羸骖几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