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汲清泉满旧池,遍寻异蘤得新知。未堪谢客呼山贼,且学樊须作圃师。
沧海此亭原粒粟,青天终古自游丝。閒来扫地焚香坐,也算平生一段奇。
猜你喜欢
九苞滋雨露,五采烛轩楹。奉送归丹穴,朝阳幸一鸣。
相思有如少债(zhài)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相思就像欠人债的债主,每日天都去逼迫催促。经常担负着一担忧愁的债务,却抵不了三分利,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
参考资料:
1、李伯钦.图解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16年03月:第224页
2、毕宝魁,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年06月:第336-337页
清江引:俗称(江儿水),也偶称(岷江绿)或(临江仙),本为元代小令,至今尚不见元代之前对此词牌的有关著录。“南曲并收入仙吕宫与双调;北曲属双调。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共五句。可单用作散曲小令。少债的:欠债的。一担愁:形容愁思沉重,一担:元时市语,形容重。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相思和借债给别人有一定的相似点,即都是出本钱的一方,共同点都是需要对方偿还,如果不偿还则一定不断地追.如果不追到手这赔就太大了,有时是本利全无。但放债的人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追求三分利,而相思的则只要把对方追求到自己手里则万事大吉,则是高傲的胜利者,根本就不计较利钱,我们理解这些之后在分析这篇小令就很容易了。
“相思有如少债的”这句活的关键是“少债”二字,即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谁少谁的债,谁是追债的人,这确实需要思索一下方可以理清。如果从付出的角度来看,当然相思者本人是债权主体,以下的抒情都是她的内心活动二“每日相催逼。”每口都催逼对方还债,实际是每天都在催促对方表态,催促对方赶快答应自己的求爱。“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两句也极其形象生动,是相思的女子经常担负着相思的忧愁和讨不同债务的双重忧愁,这忧愁是极其沉重而难以担负的,而且更是不能指望三分利了二因为相思本来是自发的,对方是否知道都不敢完全确定,故利钱就更不敢指颦丁:最后一句点出这种债务丫断的的方式就是“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见而时才能计算本钱,人家还不还还不好蜕,如果偿还算是要同了本饯,利息就不计较了。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何况这通篇都是比兴,能够对应如此明白就已经很精彩了。“常挑着一担愁”,把无形化为有形,抽象化为具体,生动地表现出相思之深重,显示出很高的想象力和语言表现能力。
昔日江湖上,飘然无定居。频倾京口酒,亦食武昌鱼。
北首心空壮,东归愤不摅。岂知牙齿落,送老一茆庐。
醉时颠蹶醒时羞,曲糵推人不自由。叵耐一双穷相眼,不堪花卉在前头。
银塘十里波澄,仙人掌上芙蓉吐。亭亭弄影,粉光交晕,天然幽素。
雨浥珠明。风撩香净,翠盘低舞。料玉娥携艇,夜凉月上,浑难辨,花间路。
自喜芳姿无污。那容它、蝶猜蜂妒。含情隔水,铅华都洗,盈盈不语。
云母屏前,水精帘外,顿消残暑。倩伊谁剪取,生绡一幅,写崔吴谱。
凤律年华到尚新,九重气象已成春。
晚云低拂羽林仗,宿雨先清紫陌尘。
玉殿鸣鞘传警跸,彤庭委佩集簪绅。
阙前无复鱼龙戏,自有驭谣亿万人。
蛎粉墙西易夕阳,讨春消息为春伤。李花开落东风里,惆怅离人自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