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轧篮舆度晓岑,抚今怀昔泪淋淫。
蓼莪老去仍追诵,常棣新来又废吟。
有恨台瓜随蔓尽,无情涧藻与波沉。
僧窗月苦夜无寐,莫咏儿寒动母心。
猜你喜欢
黑云冥冥江叟出,暮泊孤舟夜吹笛。怪雨盲风动地来,奔涛只欲沈江国。
一声吹罢关河黑,乱石随波山树侧。云端夭矫见双龙,水气高寒星渐没。
闻声解意似相感,一曲未终人听寂。吾闻应乾龙在天,潜鳞或跃藏深渊。
仙翁幻术偶惊世,粉图萧瑟能相传。宋初董生学画龙,龙惊皇储真枝穷。
三百年来似转瞬,空令丹雘留遗踪。请君急缄卷还客,叟似欲言龙欲逸。
淮南赤日土欲焦,祈汝飞腾作甘泽。
恣肆清湘弄笔头,澜翻墨沈山川收。无赖不才真痴绝,效颦快意又中秋。
东园垂柳径,西堰(yàn)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shǔ),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xiāo)尘。
前往东园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坝的渡口,落花缤纷。
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
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
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
参考资料:
1、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线装书局,2007年:11页
2、倪木兴.初唐四杰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27页
3、王国安王幼敏.初唐四杰与陈子昂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5-16页
东园:泛指园圃。径:小路。堰:水坝。津:渡口。
物色:景色、景物。连三月:即连月。三,表示多数。绝四邻:指这里的幽雅景致是周围四邻所没有的。绝:《全唐诗》一作“绕”。
曙:破晓、天刚亮。鱼戏:乐府古辞《江南曲》:“鱼戏莲叶间。”
山院:山间庭院。嚣尘:喧闹的俗尘。
这首诗描写了无处不在的春天,处处倾泻出活泼泼的生机,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抒发了诗人超尘出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首联描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颔联诗人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连”表示时间持续不断,“绝”表示分布很广,用词精炼而准确。颈联两句写细小的动态“鸟飞”、“鱼戏”,并夹杂了诗人的感受,“觉”、“知”非常细腻、逼真地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尾联诗人笔锋一转,从另一个角度,即雨后天晴这一特定时段写春天山村里特有的静谧与洁净,扩大了春天的内涵,春天不仅生机勃勃,春光无限,而且还有明净与和谐。
这是一首吟咏春天的诗,以诗人特有的感觉感受春天,以诗人特有的笔触瞄写春天,清新自然,生机无限。尤其是第三联,“鸟飞村觉曙”与孟浩然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语意暗合。“鱼戏水知春”联想到苏试的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但不同的是,作者王勃从诗人的感受写起,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惊喜意外,而苏轼的诗句却是从鸭的感受写起,鸭子最先感受到春天江水温度的变化,诗人只是作纯客观的描述。
另外,诗人采取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春天。第一、二联是面,“东园”、“西堰”、“四邻”是从地域上写春满人间,“连三月”是从时间上写春光无限。第三联是点,写“鸟飞”、“鱼戏”,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无处不在。
最后一联即景抒怀,抒发了诗人“何处染嚣尘”的出尘脱俗之心态。王勃面对色彩斑斓的春色,看到东园、西堰的花红柳绿,鱼鸟戏春,借“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的明净美景,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长期萌动的超尘出俗、思归田园的心态。
山堂冬晓寂无闻,一句清言忆领军。琥珀珠黏行处雪,
棕榈帚扫卧来云。松扉欲启如鸣鹤,石鼎初煎若聚蚊。
不是恋师终去晚,陆机茸内足毛群。
玉洞留仙棹,金陵问帝都。野花朱桁雀,霜树白门乌。
晏寝团牙戟,宵吟击唾壶。能教奇伟客,白首卧菰芦。
疏帘不捲早春寒。残梅倚石栏。碧天无际路漫漫。
孤云独去闲。
丝添鬓,意阑珊。频将双泪弹。中庭明月又团团。愁人不要看。
松槛外,鹭渚与凫汀。茅屋不愁经夜雨,草堂还喜带春星。
歌咏满林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