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阴里百花开,谁记当时任意栽。好事继逢贤太守,算无心望主人来。
猜你喜欢
担挑山头月,斧(fǔ)磨石上苔。且做樵(qiáo)夫隐去来。柴,买臣安在哉?空岩外,老了栋梁材。
当明月挂上了山头,挑着柴担一步步走下山岗;在长满苔藓的石上,把斧子磨得锋亮。姑且做个樵夫,去隐居在山乡。打柴,那打柴的朱买臣如今又在何方?空山深处,埋没了栋梁高材,一年年老去了时光!
参考资料:
1、蒋星煜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买臣:朱买臣,西汉会稽人。半生贫困,以樵薪为生,而不废诵书。五十岁时终被荐任会稽太守,官至丞相长史。
起首的两句对仗,把樵夫的生涯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又诗意十足。这样,就自然带出了“且做樵夫隐去来”的结论。然而,句中的这个“且”字,又同时透露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果然,作者随即便从一字句的“柴”上,生发出朱买臣樵薪故事的感想。朱买臣有两件事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件就是《汉书》所载的:“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后来朱买臣做官回到故乡,他那再嫁的妻子自然是羞悔难当,民间因而还发明了“泼水难收”的故事。从《汉书》的记载来看,朱妻的“求去”主要起因于口角,但后人多视之为读书人因贫困未遇而蒙受的奇耻大辱,所以朱买臣丢了老婆,却反而大大增加了知名度。第二件是汉武帝在诏授朱买臣会稽太守时,说过一句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这两件事对普遍处于困顿失意的元代知识分子来说,都是颇具刺激性的。所以小令中虽只写出了“买臣安在哉”五字,却是集中了怀才不遇,富贵难期,读书无用,屈抑难伸的种种愤慨。朱买臣幸而未在“樵隐”中埋没,然而“安在哉”,也就是像他这样如愿以偿、自拔于贫贱之中的例子,如今是休想再出现了。
由此可见,作者是有意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起首两句意境颇美,之后却越来越不堪,从而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痛苦。而曲中的意脉又十分连贯,由“樵夫”引出“柴”,由柴引出“买臣”,由“安在哉”引出“空岩”,“空岩外,老了栋梁材”在字面上又与“樵隐”契合。
作者另有一首《金字经·渔隐》:“絮飞飘白雪,鲜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章法构思与该篇全同。既以“隐”的理想化色彩权且作为自宽自慰,又抑压不住对“未济”现实的愤懑。这种散曲留给世人的印象,恐怕就是“挣扎”二字了。
树迎风斗。正帘外、新凉乍逗。雁过也、殷勤先问,两字平安有否。
记年时、分韵联吟,瑶阶待月同携手。向竹里弹琴,花前瀹茗,共羡神仙佳偶。
最难禁、分飞后。消瘦得、腰支非旧。镜中顾形影,凄红颦黛,丰姿憔悴难回首。
泪沾襟袖。听吟蛩似诉,哀音惨逼灯如豆。离魂一缕,入梦寻君细剖。
妒花风雨来何速。空庭一夜埋香玉。惜玉与怜香。愁人欲断肠。
断肠非独我。镇日含愁坐。知尔在高楼。如侬一样愁。
老屋数间耳,世事不关渠。堆墙牛腰囷蠢,巨束笋般粗。
中有奇文兀奡,每夜必腾光怪,鳌掷与鲸呿。力压古声叟,气慑万獠奴。
珠零乱,玉夭矫,翠模糊。我行以手扪摸,作此定谁欤。
既似苔纹瓦篆,又似碑残鼓齾,字里吼于菟。乃是兰陵董,词集曰苍梧。
朝退归来只在家,诗书满架是生涯。
吟成拙句何人和,按得新声没处夸。
夜景最怜蟾影洁,秋空昔见雁行斜。
望君偷暇来相访,犹有东篱残菊花。
朝领诸儒上木天,夕同野老话茅椽。
何须支枕思残梦,宫锦渔簑总偶然。
十五题封乞罢官,再陈方荷圣恩宽。昔年南北尘初洗,今日山林梦始安。
村里人归添酒伴,客边秋及几花看。济时秪恐推耆旧,矍铄还须上马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