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扪参趋远道,首蜀下青泥。江绕萦纡带,山盘屈曲梯。
何时岩腹断,自古客心低。峡尽逢宁武,天宽类宝鸡。
东穷巴岭北,南转梓潼西。地共猿猱食,居同鸟雀栖。
风霜传一檄,玉帛走千蹊。力责多佣父,穷输或嫁妻。
上忧分使节,佥议辍朝圭。素志施膏泽,虚怀去町畦。
垂鞭防马惫,含哺止儿啼。夜寝无宁席,朝餐或茹梨。
驱驰宣诏令,歌舞慰童齯。按部经双剑,迎壶满见溪。
政清冰出凌,民附水淫堤。指穴收毚兔,搜群去狠羝。
吏悛藏乳虎,人乐戏春麛。驿转悠千里,秋霖动一犁。
忧劳如有病,暴露欲生黧。委箧书争报,封囊药自题。
茶尘思鸟觜,羹野忆驼蹄。过雁晴逾叫,残蝉晓更嘶。
万愁休入耳,数酌且温脐。圣治几仁寿,宸衷念庶黎。
呻吟裁药石,亢旱得云霓。驹有苗场食,鸾无枳棘栖。
明公深履历,清望绝乖睽。盘错居常试,安恬久自迷。
汉貂方促召,贾论息言提。宝阁邻天仗,星闱侍女奚。
功名当少俟,岁月尚能稽。末路忻依托,先期虑解携。
荣封虽绝迹,归意共含悽。自笑身谋拙,曾将物理齐。
倒行嗟黾勉,仰望局攀跻。易足篱边鴳,难驯水上鹥。
稻粱谁计鹤,车马未安鼷。诗战逢诸帅,文声鼓万鼙。
白徒虽自奋,黄馘岂容批。怒臂犹轻展,惊魂已暗挤。
续貂无取者,附骥亦荣兮。巧拙其如性,天机不可倪。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zhú)舻(lú)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xiá)色晓,疑是赤城标。
扬帆起航,远望东南方向,高山水乡还很遥远。
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乘风破浪前进吧。
若要问我现在要去哪里?我要到天台山观赏石桥。
朝霞映红的天际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
参考资料:
1、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挂席:挂帆,扬帆。水国:犹水乡。遥:遥远。
舳舻:指首尾衔接的船只。舳,指船尾;舻,指船头。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接:靠近,挨上。风潮:狂风怒潮。
今何适:现在到哪儿去。访,造访,参观。
霞色:云霞的颜色。赤城: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皮日休评价),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首《舟中晓望》,就记录着他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实地登览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乐于表现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时的旅途况味。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可见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既然如此,只好暂时忍耐些,抓紧赶路吧。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风破浪之势。
到此自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联于是转出一问一答来。这其实是诗人自问自答:“”这里遥应篇首“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无多少诗味。然而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就会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而诗的意味就在无字处,在诗人出语时的神情风采之中。
正因为诗人是这样陶然神往,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个动人的猜想:“”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这想象虽绚丽,然而语言省净,表现朴质,没有用一个精美的字面,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尾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坐看”照应“望”字,但表情有细微的差异。一般说,“望”比较着意,而且不一定能“见”,有张望寻求的意味。而“看”则比较随意,与“见”字常常相联,“坐看霞色晓”,是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可这里看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那么猜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
此诗似乎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它形象质朴,却又真彩内映;它没有警句炼字,却有兴味贯串全篇。从声律角度看,此诗是五言律诗(平仄全合),然而通体散行,中两联不作骈偶。这当然与近体诗刚刚完成,去古未远,声律尚宽有关;同时未尝不出于内容的要求。这样,它既有音乐美,又洒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