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当世
- 大桥墓下
- 入冀州境就野人闻吴公断狱事喜而有作
- 送无锡张君还泰安五首忘其四
- 兰山驿中王韬甫示以绿杨春影图且告之缘起为题八绝 其一
- 兰山驿中王韬甫示以绿杨春影图且告之缘起为题八绝 其二
- 兰山驿中王韬甫示以绿杨春影图且告之缘起为题八绝 其三
- 兰山驿中王韬甫示以绿杨春影图且告之缘起为题八绝 其四
- 兰山驿中王韬甫示以绿杨春影图且告之缘起为题八绝 其五
- 兰山驿中王韬甫示以绿杨春影图且告之缘起为题八绝 其六
- 兰山驿中王韬甫示以绿杨春影图且告之缘起为题八绝 其七
- 兰山驿中王韬甫示以绿杨春影图且告之缘起为题八绝 其八
- 题大桥影子
- 哀双凤诗连句
- 赠别挚父先生
- 留水桥
- 采南为诗专赠我新奇无穷倾倒益甚再倒前韵奉酬以其爱好也亦稍为戏语调之
- 謇博酬余赠荔支倒押子瞻南村诸杨一首韵余仍依原诗韵次答和并饷以茶
- 适与季直论友归读东野集遂题其耑
- 悲愤之作 其一
- 悲愤之作 其二
- 悲愤之作 其三
- 欧家坊野望口号
- 倦游归里延卿来视集勿庵去楗羡斋中用聚星堂韵
- 南山
- 延卿将发濡滞吾家再同次工部草堂韵
- 过赤壁下
- 舟中连句倒押五物全韵
- 诸葛忠武侯画像连句
- 峄山夜吟
- 阅抄知湖广疆吏以吴礼园管榷事上闻寄赠以诗
- 余为山海一篇略著余所见捕鱼状耳王晋卿以为不典乃博稽载籍拟山谷演雅示余余乃更肆其不经之谈和之得四十四韵
- 晋卿注墨子属余评校粗校一过归之以诗
- 评晋卿骈文
- 三十二岁自寿
- 前诗既成复自嘲一首
- 大桥遗照诗
- 六君子篇
- 三君子篇
- 龙虎篇赠挚父先生
- 挚父先生出行野四日不归极望成诗
- 酬冀州判张君
- 张君得诗属书于扇而索观他作再答一首
- 二鸟叹在番船作
- 上海遇彭芾亭病还江西
- 吾所植荷既开尽而风雨频至坐见其萎谢慰别以诗
- 南康城下作
- 戏书欧公答梅圣俞莫饮酒诗后即效其体
- 为叔节题西山精舍图
- 南昌门外眺望回舟作示蕴素
- 守风不行而船得泊岸浦仙去之安福内人触动悲怀余无以慰之乃携之游滕王阁各为长歌一篇以取欢
- 伯行不喜烘开牡丹为诗道其意依韵和之
- 叠韵述怀示蕴素
- 天津问津书姜坞先生主讲于此者八年外舅重游其地感欲诗乃约当世同用山谷武昌松风阁韵
- 过泰山下
- 兴化见刘融斋先生还至欧家坊馆次寄内弟吴肇嘉
- 八月十四宿芒稻河
- 与同学者共祀兴化刘先生于龙门书院哀感成诗 其一
- 与同学者共祀兴化刘先生于龙门书院哀感成诗 其二
- 与同学者共祀兴化刘先生于龙门书院哀感成诗 其三
- 与同学者共祀兴化刘先生于龙门书院哀感成诗 其四
- 东郊道中
- 寄仲弟欧家坊馆次
-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一
-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二
-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三
-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四
-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五
-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六
-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七
-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八
-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九
-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十
- 送延卿既已归途有作
- 寄内
- 上海止于欣甫者累月航海北归舟中有作 其一
- 上海止于欣甫者累月航海北归舟中有作 其二
- 赠孙童子儆
- 河问小妓雅喜谈论闻其状甚悲感于太白糟糠养贤才珠玉买歌笑二语恻然反之书扇以赠
- 留别诸生 其一
- 和驹儿诗呈挚父先生昆季
- 留别诸生 其二
- 晚凉置酒坐诸君堂下即席赋诗
- 光绪三十年中秋月
- 留别新绿轩
- 酬方子箴廉访赠文序
- 馀东道中
- 李草堂先生席上
- 赠顾涤香
- 送周彦升之山东戒幕
- 郊行
- 延卿负约不来寄诗为谢次韵还促之同仲弟作
- 因延卿寄秦尧臣 其一
- 因延卿寄秦尧臣 其二
- 仪徵道中联句 其一
- 仪徵道中联句 其二
- 仪徵道中联句 其三
- 仪徵道中联句 其四
- 仪徵道中联句 其五
- 保阳道中遇黄仲韬于逆旅方知其奉命典试四川匆匆不能多谈赠以濂亭文集口占二诗以道其所欲言者 其一
- 保阳道中遇黄仲韬于逆旅方知其奉命典试四川匆匆不能多谈赠以濂亭文集口占二诗以道其所欲言者 其二
- 日本武藤百智以诗问余于天津余为言其国人冈千仞使往见之乞一言为先遂赠二诗 其一
- 日本武藤百智以诗问余于天津余为言其国人冈千仞使往见之乞一言为先遂赠二诗 其二
- 过江有寄
- 平原道中
- 夜忆故乡诸子不能成寐熹晨即起揽物增怀
- 寄答余小轩兼示刘幼丹蔡燕生及仲仙四首
- 守风至六七日之久夜不复成寐百虑交至起眺书怀
- 外舅以初见雪花见示欣然命赋四叠前韵奉呈
- 举足一首
- 栀子花
- 夜坐
- 阶下草
- 欧家坊答仲弟寄笺
- 题竹庵画 其一
- 题竹庵画 其二
- 题竹庵画 其三
- 题小块画
- 江心晚泊
- 湖北通志局闻妻丧于时方修列女志稍整齐而后行悲哭之馀犹翻故纸停笔写哀遂成四绝 其一
- 湖北通志局闻妻丧于时方修列女志稍整齐而后行悲哭之馀犹翻故纸停笔写哀遂成四绝 其二
- 湖北通志局闻妻丧于时方修列女志稍整齐而后行悲哭之馀犹翻故纸停笔写哀遂成四绝 其三
- 湖北通志局闻妻丧于时方修列女志稍整齐而后行悲哭之馀犹翻故纸停笔写哀遂成四绝 其四
- 故城寄示同里诸子 其一
- 故城寄示同里诸子 其二
范当世关心国事,思想亦较开通,“颇主用泰西新学以强国阜民”(马其昶《范伯子文集序》)。所作诗篇,颇有反映现实、揭露时弊之作,晚年曾自称:“万语纵横惟己在,十年亲切为时嗟。”(《戏题白香山诗集》)“细思我与国何干,惨痛能来切肺肝。”(《夜读遗山诸作复自检省乱来所为诗百余首至涕不可收愤慨书此》)《光绪三十年中秋月》一诗,寄托遥深,刺及慈禧,广为时人传诵。然其诗见重于当时,主要在于功力深厚,兼有苏轼、黄庭坚之长,曾自言其诗“出手类苏黄”(《与俞恪士书》)。
范当世擅长对联,被时人称誉为“联界之虎”。又因娶桐城古文家姚莹女孙为妻,又与吴汝纶游,故深受桐城派影响。同光体江西派首领散原老人赞叹曰:“苏黄而下,无此奇矣,”说:“吾生恨晚生前岁,不与苏黄数子游。得有斯人力复古,公然高咏气横秋。”可谓倾倒备至。吴汝纶先生认为:“当今文学无出肯堂右者”(《与姚叔节》)。即使是对同光体十分不满的诗界革命晚期巨子金天羽,也不得不承认范当世“贫穷老瘦,涕泪中皆天地名物”(《答苏戡先生书》),并把他和诗人江湜并举:“大江南北,二子盖豪杰之士也”(《答苏戡先生书》)。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以马军五虎上将之一“天猛星霹雳火秦明”属之,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则以“天雄星豹子头林冲”属之。
范当世兼长古文,宗尚桐城派,但是“苟意有所动,便放胆为之”,不“矫揉造作,以求波峭”(《与蔡燕生论文第一书》)。故其行文不尚矜炼,以情致胜。陈三立谓其文“敛肆不一体,往往杂瑰异之气”(《范伯子文集序》),遂不甚为桐城派古文家所重,文名不逮诗名。
著有《范伯子诗集》19卷,文集 12卷。藏于家30年,始排日刊载于《通州日报》。诗集先有排印本。稍后,弟子徐昂集其诗文,刊刻大本《范伯子先生全集》,附有其续妻姚倚云作《蕴素轩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