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移舟出沙嘴,宿氛卷尽天如洗。日高五丈行十里,白云之中黑云起。
回舟急趋旧泊处,四山沉沉日色死。逆风飒飒初尚微,浪头已高白参差。
又闻西北崩崖陷谷有异声,大风横击波如陵。
操舟之子虽习贯,掣柁才开又投岸。有如磁石引针去,时时飐扑愁中断。
长篙劲橹不易胜,仅得入口如再生。回望后舟尚出没,使人泪落肝胆惊。
昨日庙中奠旨酒,巫语甚吉许我行。奈何中路辄反覆,欺诞何者为神明。
岂非风者天号令,必欲逆知非汝能。浪传消息得醉饱,万一犹足为威灵。
猜你喜欢
无名秋病,已三年止酒,但买萸囊作重九。亦知非吾土,强约登楼,閒坐到、淡淡斜阳时候。
浮云千万态,回指长安,却是江湖钓竿手。衰鬓侧西风,故国霜多,怕明日、黄花开瘦。
问畅好、秋光落谁家,有独客徘徊,凭高双袖。
荒山野水照斜晖,啄雪寒鸦趁始飞。
夜宿驿亭愁不睡,幸来相就盖征衣。
□脾何处泻,高辟水云间。但得景中趣,何辞忙里閒。
□□□□日,落水淡宜山。不尽酣歌意,移舟向月湾。
猿公剑术吕公韬,幕府书勋藉二豪。烽燧但看平野静,京观何用切云高。
逢人万里驰驱意,作客三年□□劳。此去先鞭无可赠,题诗空儗鹔□□。
宝镜今何古,秦台照胆馀。积尘浑不觉,秋水失真如。
昏浊成蠲弃,虚明忆始初。犹看团似月,觌面一欷歔。
携筇过子约朝朝,况是门无百步遥。
午卧檐曦茶可煮,夜谈窗霰栗堪烧。
范鱼何用惊生釜,郑鹿应知梦覆蕉。
试作文殊问居士,从今一饭久如消。
双螺(luó)未合,双蛾先敛(liǎn),家在碧云西。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
扁(piān)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
家住碧云西的一位漂亮姑娘,在出嫁头发还没梳理好,左右双螺没合,双眉就紧收在一起了,马上要离开母亲的怀抱,做人家的新娘,能有桃叶随王献之那样幸福吗?
答案还没有出来,就被一只小船勿勿载走,今天就要到武康前溪去过夜。一路上春光明媚,春意浓烈。渡头的杨柳垂荫,梨花开出人家墙外,嫁娶的心事只有他们两人知道。
参考资料:
1、刘乃昌.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06-208
双螺:指少女头上的两个螺形发髻,故旧有丫头之称。双蛾:指美女的两眉。蛾: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碧云西:指美人住所。桃叶:王献之之妾名,其妹名桃根。因王献之有《桃叶歌》而在南京秦淮河上有桃叶渡故址。
扁舟:小船。前溪:今浙江省武康县,县前有溪流。张平甫在此曾有别墅。津头:河流的一头,也称渡头。
上片是写张平甫所纳小妾别家的情景。“双螺未合,双蛾先敛”,言小妾束妆待发,准备出嫁的嫁头尚未做好,眉头就紧收起来,表明心情有些矜持和悲凉。“家在碧云西”,点出女子家乡幽远。接着“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三句从三个层面来写姑娘的愁源。一是离开母亲的怀抱,二是跟随一个不熟悉的、无感情基础的人生活,三是不确定从自己去后能否有传说中的桃叶与王献之那样生活幸福。王献之爱妾桃叶的典故也映衬出张平甫的身份高雅和小姑娘的柔美可爱。
下片“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三句,写小姑娘坐上小船被载去张平甫的前溪别墅,一路上春意浓烈,更衬托出小姑娘无心去欣赏春光,自己心已无春情,愁绪满胸。“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一路上行经绿杨垂荫的津渡,梨花高出墙外的园林,各自的心绪感想,只有两人知道。结句很有意味。“心事两人知”这样的情景,不能不让人发愁。
姜夔以“桃叶渡江时”句,即点明张平甫纳妾之意,又在说小姑娘自己想是否有桃叶的幸福生活。用“泊前溪”交待张平甫把小姑娘纳去的地方。写“梨花”开出墙外,一是说明张平甫纳妾时间是在春天,二是反衬小姑娘心中已无春意,只有愁绪在心头。“匆匆”二字则体现对小姑娘的不尊重,有强行之意。“扁舟”用得又非常恰当,有偷偷摸摸,不是大张旗鼓之意。开拍就是“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很有不情愿,愁绪满心头之状。
姜夔在此词里反映了男尊女卑的社会问题,男的娶妾,女的被迫嫁出。姜夔不一定意识到妇女要解放的道理,但他就在此词中写出了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小姑娘有苦有愁不敢言,只留心头,只能表现在眉头紧收。姜夔的笔下描写得细致,把一个大的社会问题,用一场“纳妾”过程揭露得淋漓尽致。或许也是有许多这样“男女不平等”的呼声,给后来“妇女解放”奠定了理论基础。若如此,姜夔此词当是许多“呼声”中的一种,而且是比较早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