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荐霜丸意不安,谁供甘旨侍团圞。蓦然忆著娘生面,万树黄金尽喜欢。
猜你喜欢
何物壮不老,何时穷不通。如彼音与律,宛转旋为宫。
我命独何薄,多悴而少丰。当壮已先衰,暂泰还长穷。
我无奈命何,委顺以待终。命无奈我何,方寸如虚空。
懵然与化俱,混然与俗同。谁能坐自苦,龃龉于其中。
舒姑化为泉,牛哀病作虎。或柳生肘间,或男变为女。
鸟兽及水木,本不与民伍。胡然生变迁,不待死归土。
百骸是己物,尚不能为主。况彼时命间,倚伏何足数。
时来不可遏,命去焉能取。唯当养浩然,吾闻达人语。
白发忧民带减围,频闻慷慨赋将归。
近传道士连三咽,久悟禅门第一机。
夜永庵中诗自得,日高门外客来稀。
此心素定谁能劝,只有丁宁诏莫违。
大道宁徇人,俗情能不暌。安见污潦内,有物吐虹霓。
茅翁笞叔申,调达谤牟尼。肝腑不相烛,何况大阐提。
名利巧愚人,往往使识迷。喧如百蚊蚋,溺若一酰鸡。
宝彼九秋条,谓等三春荑。俯仰天地间,慨焉思夷齐。
吾弟税輶轩,改服友鹿麛。竦身二华巅,紫气为之低。
濯濯青莲花,以根拔涂泥。而我尚攻中,棼结不受觿。
西畏弱水航,上惭玉京梯。晚途仅自克,何肉与周妻。
耕则共地肺,居则保天倪。
万态深秋去不穷,容程常背伯劳东。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阊阖风。
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立身本疏慢,罢官实所宜。追思十年往,犹是归来迟。
聊租二顷田,以为三径资。故人有裘羊,旦夕与娱嬉。
即看花满园,但要酒盈卮。高歌任性情,放言罕文辞。
邈与世相绝,俯仰复何为。
卷幔回飚入,题诗急雨催。
地高天喜近,云散月还来。
玉漏因寒涩,金门待曙开。
仙宫闻教乐,应奏《上之回》。
落梅庭榭(xiè)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lán)干曲。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日过”句:南朝乐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怀人之情。
“几时”二句:花里、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这两句看似平易,其实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入,相当曲折的。首先说“关情”,情之所钟,倾心关注。为什么关情于春景?对于游子来说,春景引发春恨,春景越鲜明、越绚丽,春恨也随之越浓烈、越深沉。这春恨,就是离别相思之恨,而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写出了这春恨由萌生恨到发展的时间进程。“日过阑干曲”,每日每时的行经园中曲阑的时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观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开落、景色的种种变化,都时随地地收录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这个引人恨事的季节一步一步来到了人间。如今刚刚到早春的时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绿,已经让他“春恨最关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归“,亦即草长莺飞、落红狼藉的景象,又将使我们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来春去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说明了春恨滋生与蔓延的轨迹,从而把这个“春”字写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元应叹息”的无限感慨,这种写法,当然是生动、深刻而且是传神的。下片则放言夸张,极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于种种羁绊,尽管他对春光及其关情,却连看花的闲暇都没有。于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当然,词里所写只是喻指,及至点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词的题旨挑明,实际是他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