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荻浦
- 次韵李豸秀才来别子瞻仍谢惠马二首
- 句
- 李邦直出巡青州余不久将赴南都比归不及见矣
-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
- 白须
-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其四
- 和子瞻濠州七绝涂山
-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
- 收蜜蜂
-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
- 戏题三绝
- 筠州二咏 黄雀
- 次韵子瞻与邓圣求承旨同直翰苑怀武昌西山旧游
- 次韵子瞻寿州城东龙潭
- 登嵩山十首 登封坛
- 除夜会饮南湖怀王巩
- 竹枝歌
- 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
- 再和二首
- 过兴教赠钊上人
- 试制举人呈同舍诸公二首
-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 池州萧丞相楼二首
- 登嵩山十首 将军柏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南斋竹三绝
- 王诜都尉宝绘堂词
- 除日
- 立秋後
-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
- 读旧诗
- 竞渡
- 送鲁有开中大知洺州次子瞻韵
- 送陈侗同年知陕府
- 次韵李曼朝散得郡西归留别二首
- 送程建用宣德西归
- 次韵子瞻杜介供奉送鱼
- 次韵子瞻招王蘧朝请晚饮
- 次韵仇池冬至日见寄
- 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
- 读史
- 种兰
- 上元夜
- 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
- 王子立与迟等游陈家园桥败几不成行晚自酒务
- 幽兰花
- 胡长史祠堂
- 孙宾臾道人
- 新桥
- 曾子宣郡太挽词二首
- 曾子固舍人挽词
- 次韵王适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绝
- 又次韵游小云居
- 次韵秦观梅花
- 复次前韵答潜师
- 景福顺老夜坐道古人搐鼻语
- 画枕屏
- 次韵王适留别
- 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先寄迟适远却寄迈迨过
- 次韵子瞻端午日与迟适远三子出游
- 次韵子瞻留别三首
- 次韵子瞻行至奉新见寄
- 赠医僧鉴清二绝
- 赠医僧善正
- 食菱
- 留滞高安四年有余忽得信闻当除官真杨间偶成
- 洪休上人少年读书以多病出家居泐潭为马祖修
-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
- 偶游大愚见余杭明雅照师旧识子瞻能言西湖旧
- 将移绩溪令
- 约洞山文老夜话
- 将之绩溪梦中赋泊舟野步
- 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
- 赠方子明道人
- 回寄圣寿聪老
- 乘小舟出筠江二首
- 寄题孔氏颜乐亭
- 徐孺亭
- 滕王阁
- 次韵道潜南康见寄
- 车浮〈并序〉
- 逢章户掾赴澧州
- 正旦夜梦李士宁过我谈说神怪久之草草为具仍
- 舟中风雪五绝
- 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
- 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
- 汲阳阻风
- 张嘉祐
- 至池州赠陈鼎秀才
- 次韵迟初入宣河
- 次韵侯宣州利建招致政汪大夫
- 次韵侯宣城叠嶂楼双溪阁长篇
-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
- 县中诸花多交代江君所栽牡丹已过芍药方盛偶
- 杨主簿日本扇
- 次韵答幽兰
- 次韵江法曹山间小酌
- 官舍胸有鸂鶒遗二宣二首
- 次韵答人见寄
- 次韵答人槛竹
- 次韵王荐推官见寄
- 郭尉愿惇夫以琳上人书诗为示次韵
- 次韵汪琛监簿见赠
- 周昉画美人歌
- 病中郭尉见访
- 病后
- 复病三首
- 送琳老还大明山
- 病退
- 病后白发
-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
- 次韵侯宣城题叠嶂楼
- 初闻得校书郎示同官三绝
- 绩溪二咏 豁然亭
- 绩溪二咏 翠眉亭
- 辞灵惠庙归过新兴院书其屋壁
- 郭尉惠古镜
- 歙县岁寒堂
- 邵武游氏老人三清堂紫芝
-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 舟过严陵滩将谒祠登台舟人夜解及明已远至桐
- 溯潮二首
- 赠王复处士
- 张惕山人即昔所谓惠思师也余旧识之于京师忽
- 次韵子瞻送杨杰主客奉诏同高丽僧游钱塘
- 寄龙井辩才法三绝〈并叙〉
- 元绛参政挽词
- 过王介同年墓
-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
- 元老见访留坐具而去戏作一绝调之
- 元老和示小诗自谓非战之罪复作一绝并坐具还
- 子瞻与长老择师相遇于竹西石塔之间屡以绝句
- 答王定国问疾
- 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郡伯闸上斗野亭见寄
- 次韵子瞻题泗州监仓东轩二首
- 答颜复国博
- 次韵王定民宣德
- 河冰
- 复赋河冰四绝
- 河冰稍解喜呈王适
- 河冰复结复次前韵
- 题南都留守妙峰亭
- 次韵发运路昌衡淮见山堂
- 送戴朝议归蜀中
-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 次韵子瞻送陈睦龙图出守潭州
- 送千之侄西归
- 驾幸亲贤宅赠随驾诸公
- 次韵子瞻饮道者院池上
-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绝
- 次韵朱光庭司谏喜雨
- 次韵光庭省中书事
- 送张睡奉南京签判二首
- 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
- 李诚之待制挽词二首
- 司马温公挽词四首
- 送表弟程之元知楚州
- 送王震给事知蔡州
- 送王廷老朝散知虢州
- 游西湖
- 归宗寺
- 过九华山
- 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
- 立秋偶作
- 联句嘲僧
- 两中秋绝句二首
- 林笋
- 林笋复生
- 临江萧氏家宝堂
- 留题石经院三首
- 留题仙都观
- 卢鸿草堂图
- 鲁元翰中大挽词二首
- 六月十三日病起走笔寄仇池
- 龙川道士
- 落叶满长安分题
- 买炭
- 梦中反古菖蒲
- 梦中谢和老惠茶
- 梦中咏西湖
- 梦中咏醉人
- 木冰
- 那吒
- 南堂新甃花坛二首
- 南斋独坐
- 除日二首 其一
- 中秋夜八绝 其二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其二 横湖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其五 竹坞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其十一 二乐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其十五 无言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其十八 溪光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其二十六 野人庐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其三十 北园
- 题李公麟山庄图
-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其三
-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皇太后阁六首 其一
-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其二
- 卜居
- 立秋后
- 喜雨
- 久不作诗呈王适
- 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 筠州二咏 牛尾狸
- 和子瞻濠州七绝四望亭
-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 开窗
- 馈岁
- 次韵王君 其三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 不到东西二林
- 外孙文骥与可学士之孙也予亲教之学作诗俊发
- 望嵩楼
- 入峡
- 次韵陈师仲主簿见寄
- 送王璋长官赴真定孙和甫辟书
- 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 其一
- 阴晴不定简唐觐秘校并敖吴二君五首 其三
-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
- 初发彭城有感寄子瞻
- 春日耕者
- 寒雨
- 中秋见月寄子瞻
- 鲁元翰中大挽词二首 其一
-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掬泉轩
- 望夫台
- 送转运判官李公恕还朝
- 次韵吴兴李行中秀才见寄并求醉眠亭诗二首
- 除夕
- 次韵张耒学士病中二首
- 送颜复赴阙
- 再游庐山三首
- 舟中听琴
-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 旦起理发
-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前韵
- 次韵子瞻赠张憨子
-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 题郾城彼岸寺二首其二武宗元比部画文殊玄奘
-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 其五 玉女洞
- 上元不出
- 欲雪
- 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
- 饮酒过量肺疾复作
- 磻溪石
- 种药苗二首
-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四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
- 五月园夫献红菊二绝句
- 寒食二首 其二
- 除夜
- 东西京二绝 其二
- 和韩宗弼暴雨〈次韵〉
- 江州五咏 庾楼
- 赠景福顺长老二首〈并序〉
-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桃园阻浅将
- 题李简夫葆光亭
- 送董扬休比部知真州
- 扬州五咏 僧伽塔
- 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 刘贡甫
- 放闸二首
- 双柳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延华洞
- 次韵毛国镇赵景仁唱和三首一赠毛一赠赵一自
- 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 索居三首 其一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三泠泠谷
- 雪後小酌赠内
-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其三
- 闭居五咏其一杜门
-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西轩画枯木怪石
-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
-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 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归汶上
- 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二首
- 去年秋扇二绝句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其三夜卧濯足
- 亡嫂靖十君蒲氏挽词二首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披锦亭
- 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首
-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 送毛滂斋郎
- 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
- 次韵子瞻题薛周逸老亭
- 五郡
- 辛丑除日寄子瞻
- 答吴和二绝
-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 和子瞻铁柱杖
- 送家定国朝奉西归
-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 其一
- 重赠
- 追尊皇太后挽词二首
- 次迟韵示陈天倪秀才侄孙元老主簿
- 次韵子瞻赋雪二首
-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 其四
- 再和
- 子瞻赠岭上老人次韵代老人答
- 题杜介供奉熙熙堂
- 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 其二
- 戏答
- 过韩许州石淙庄
- 和青州教授顿起九日见寄
- 逊自淮康酒官归觐逾旬而归送行二绝句 其一
-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
- 上元夜适劝至西禅观灯
- 游钟山
- 上巳後
- 次韵刘贡甫学士画松石图歌
- 葺居五首
- 次韵子瞻郭熙平远二绝
- 次韵子瞻过海
- 次韵毛君感事书怀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
- 江州五咏 浪井
- 寓居六咏
- 曾子宣郡太挽词二首 其二
- 九日三首
- 唐相二绝
- 正月十六日
- 迟往泉店杀麦
- 石鼓
- 次韵刘贡父登黄楼怀子瞻二首
- 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三首
- 老柏
- 雪中会饮李倅钧东轩三绝
- 和毛君州宅八咏 山房
- 次韵王巩同饮王廷老度支家戏咏
- 次韵冯弋同年
-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其四
- 欧阳太师挽词三首
- 陪毛君夜游北园
- 故成都尹陆介夫挽词
- 次韵子瞻记岁莫乡俗三首 其三 守岁
-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眺远台
- 和子瞻涡口遇风
- 次韵子瞻对月见忆并简崔度
- 游庐山山阳七咏 万杉寺
- 次韵子瞻凌虚台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停云诗 其二
- 次韵文氏外孙骥以其祖父与可学士书卷还谢悰
- 吴冲卿夫人秦国挽词二首
- 送提刑孙颀少卿移湖北转运
- 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
- 画文殊普贤
- 喜雪呈鲜于子骏三首
- 送迟赴登封丞
- 张恕寺丞益斋
- 任氏阅世堂前大桧
- 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皇帝阁六首
- 将出洛城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引观杨惠之塑宝
- 次韵南湖清饮二首
- 读传灯录示诸子
- 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王郎二以
- 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
- 次韵子瞻将之吴兴赠孙莘老
- 过豫章
- 次韵毛君见督和诗
- 初得南园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十日南归马上口占呈同事
- 文与可学士墨君堂
- 李钧寿花堂〈并叙〉
- 陪杜充张恕鸿庆宫避暑
- 九月十一日书事
- 游庐山山阳七咏 白鹤观
- 初发嘉州
- 余居高安三年晨入莫出辄过圣寿访聪长老谒方
-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会景亭
- 寒食赠游压沙诸君
- 次韵转运使鲜于侁新堂月夜
- 次韵子瞻临皋新葺南堂五绝
- 次韵子瞻江西
- 次韵知郡贾蕃大夫思归
- 次韵题画卷四首其一山阴陈迹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
- 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
- 张安道尚书生日
-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梁山泊
- 次韵柳见答
- 喜侄迈还家
-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 同迟赋千叶牡丹
- 高邮别秦观三首
- 次韵子瞻渼陂鱼
- 李邦直见邀终日对卧南城亭上二首
- 上元前雪三绝句
- 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
- 魏佛狸歌
- 夏夜对月
- 李氏园
- 戏次前韵寄王巩二首 其二
- 秋祀高禖二绝
- 张安道生日二首
- 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
- 次韵李简夫秋园
- 赋园中所有十首
- 秋旅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横桥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 韩干三马
- 筠州州宅双莲
- 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
- 去年冬辙以起居郎入侍迩英讲不逾时迁中书舍
-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 登嵩山十首 玉女窗
-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七磨剑池
- 次韵李公朝著作见赠二首
- 上元後一日观灯寄王四
- 积雨二首
- 喜雪呈李公择
- 次韵文务光秀才游南湖
- 欧阳太师挽词三首 其一
- 宿荥阳甯氏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二十七此君庵
- 益昌除夕感怀
- 甲子日雨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其三
- 得告家居次韵贡父见寄
- 次韵子瞻病中大雪
- 次韵子瞻上元见寄
- 登南城有感示文务光王遹秀才
- 初到陈州二首
-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 其一 踏青
- 留守与宾客会开元龙兴寺观灯余有故不预中夜
- 题李公麟山庄图·建德馆
- 次韵毛君留别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过溪亭
- 次韵子瞻题孙莘老墨妙亭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八功德泉
- 和子瞻司竹监烧苇园因猎园下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吏隐亭
- 腊雪次迟韵
- 雪中访王定国感旧
- 次韵和人迹酴醾
- 次韵王巩欲往徐州见子瞻以事不成行
- 郊祀庆成
- 题方子明道人东窗
-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濯缨庵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桐轩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其二
- 和子瞻喜虎儿生
- 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王郎二以寄子瞻 其二
- 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
- 问黄蘖长老疾
- 次迟韵复雪
- 范百嘉百岁昆仲挽词二首
- 移竹
- 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
-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
- 送张唐英监阆州税
- 雨中招吴子野先生
- 复次烟字韵答黄大临庭坚见寄二首
- 蹇师嵩山图
- 白菊
- 洗竹
- 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
-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其一 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五绝
- 病愈二首
- 次前韵答景仁
- 登嵩山十首 吴道子画四真君
-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 其六 登封坛
- 送高士敦赴成都兵钤
- 郭纶
- 守岁
- 子瞻见许骊山澄泥砚
- 山橙花口号
- 送文太师致仕还洛三首 其二
- 襄阳乐
- 曾郎元矩见过逾月听其言久而不厌追感平昔为
- 次韵毛君经旬不用鞭扑
- 次韵子瞻初到杭州见寄二绝
- 次韵景仁饮宋温之南轩二首 其一
-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 其七 李氏园
- 所寓堂後月季再生与远同赋
- 秦穆公墓
- 读史六首
- 登封道中三绝 缑山祠
-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
- 送鲜于子骏还朝兼简范景仁
- 阴晴不定简唐觐秘校并敖吴二君五首
-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一凤凰山
- 土牛
- 和王晋卿都尉荼蘼二绝句 其一
- 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
- 次韵唐觐送姜应明谒新昌杜簿
- 次韵孔武仲到官后见寄
- 送家安国赴成都教授三绝
- 送柳子玉
- 次远韵
- 次韵钱勰待制秋怀
-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其一
- 题郾城彼岸寺二首 其二 武宗元比部画文殊玄奘
- 题三游洞石壁
- 次韵题画卷四首其四西塞风雨
- 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儿侄二首
- 次韵宿州教授刘泾见赠
- 大雨後咏南轩竹二绝句
- 思归二首
- 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皇太后阁六首
- 次韵子瞻自径山回宿湖上
- 次韵王巩见寄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绝句二首
- 和毛君州宅八咏 磨剑池
- 送道士杨见素南游
- 次韵傅宏推官义方亭
- 过登封阎氏园
- 方筑西轩穿地得怪石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三
-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其四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二首
- 仙游潭五首·南寺
- 次韵张恕九日寄子瞻
- 和子瞻濠州七绝 涂山
-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并叙〉
- 襄阳古乐府二首 其一 野鹰来
- 试院唱酬十一首 试罢后偶作
- 逊往泉城获麦
- 秦虢夫人走马图二绝
- 次韵子瞻秋雪见寄二首
- 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其三藏书室
- 戎州
- 中秋夜八绝
- 厅前柏
- 宜徽使张安道生日
- 次韵子瞻登望海楼五绝
- 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
- 西湖二咏 食鸡头
- 次韵毛君上书求归未报
- 早睡
- 次韵子瞻人日猎城西
- 次韵子瞻游富阳普照寺
- 寄梅仙观杨智远道士
-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竹
- 十一月十三日雪
-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 仙游潭五首 其一 潭
- 佛池口遇风雨
- 蔡州壶公观刘道士
- 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其二待月轩
-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宿迁项羽庙
- 安厚卿枢密母夫人挽词二首
- 登郡谯偶见姜应明司马醉归
- 用林侄韵赋雪
- 食樱笋二首
- 五月一日同子瞻转对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其六
- 小雪
- 送高安罗令审礼
- 将还江州子瞻相送至刘郎家洑王生家饮别
- 惠穆吕公挽词二首
- 赠吴子野道人
- 读史六首 其四
- 次韵王适食茅栗
- 滟澦堆
- 种花二首
- 除日二首
- 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二首
- 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
- 苦雨
- 次韵子瞻过淮见寄兼简孙奕职方三首
- 咏霜二首 其一
- 春深三首
- 寄内
- 山胡
- 仙游潭五首·仙游潭
- 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雨
- 游金山寄扬州鲜于子骏従事邵光
- 送刘长清敏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无言亭
-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三首
- 集贤殿考试罢二首
- 春后望雪
- 李公麟阳关图二绝
- 城南访张恕
- 题都昌清隐禅院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湖桥
- 送吕希道少卿知滁州
-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 北渚亭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木叶山
- 柳子玉郎中挽词二首
- 送周正孺自考功郎中归守梓潼兼简吕元钧三绝
- 次韵张恕戏王巩〈去岁此日大雪,仆醉定国东
- 腊中三雪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寒芦港
- 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
- 戏次前韵寄王巩二首 其一
- 送鲁有开中大知洺州次子瞻韵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送陈侗同年知陕府
- 送程建用宣德西归
- 石鼻城
- 次韵子瞻南溪微雪
- 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
-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
- 次韵子瞻二月十日雪
- 和子瞻题风水洞
-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
- 次韵子瞻山村五绝
- 次韵子瞻游富阳普照寺
- 次韵子瞻自普照入山独游二庵
- 次韵子瞻与苏世美同年夜饮
- 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二首
- 次韵子瞻有美堂夜归
- 次韵子瞻祈雨
- 次韵子瞻再游径山
- 王仲仪尚书挽词
- 次韵范景仁侍郎移竹
- 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
- 自陈适齐戏题
- 送董扬休比部知真州
- 送排保甲陈祐甫
- 送韩祗严户曹得替省亲成都
-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 环波亭
-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 鹊山亭
-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 槛泉亭
- 踏藕
- 和李诚之待制燕别西湖〈并叙〉
- 送李诚之知瀛州
- 西湖二咏 观捕鱼
- 送张正彦法曹
- 送青州签判俞退翁致仕还湖州
- 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
- 次韵子瞻病中赠提刑段绎
- 次韵韩宗弼太祝送游太山
- 次韵刘敏殿丞送春
- 次韵赵至节推首夏
- 次韵李昭叙供备燕别湖亭
- 送李昭叙移黎阳都监归洛省亲
- 游泰山四首 初入南山
- 游泰山四首 四禅寺
- 游泰山四首 灵岩寺
- 游泰山四首 岳下
- 送王璋长官赴真定孙和甫辟书
- 寄孙朴
- 和韩宗弼暴雨〈次韵〉
- 舜泉复发
- 次韵徐正权谢示闵子庙记及惠纸
- 张文裕侍郎挽词
- 东方书生行
- 送韩宗弼
- 题张安道乐全堂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桐轩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竹轩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柏轩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巽堂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山斋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闲燕亭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会景亭
-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宝峰亭
- 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待制求酒二首
- 送施历城辩归常州
- 施君既去复以事还戏赠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湖桥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横桥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书轩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冰池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竹坞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荻浦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蓼屿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望云楼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天汉台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待月台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二乐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灙泉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吏隐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霜筠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无言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露香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涵虚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溪光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过溪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披锦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禊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菡萏轩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二十三荼醾洞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筼筜谷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寒芦港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野人庐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金橙迳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南园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北园
- 次韵吴兴李行中秀才见寄并求醉眠亭诗二首
-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东武苏莒公家园中千叶白
- 赠马正卿秀才
-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泛清河
-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将至桃园阻
-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下邳黄石公
-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吕梁
-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梁山泊见荷
- 次韵李公择九日见约以疾不赴
- 喜雪呈李公择
- 次韵范郎中仰之咏雪
- 次韵李公朝著作见赠二首
- 惠穆吕公挽词二首
- 次韵蒋夔寒夜见过
- 次韵王巩廷评招饮
- 雪中会孙洙舍人饮王氏西堂戏成三绝
- 雪中呈范景仁侍郎
- 次韵景仁丙辰除夜
- 次韵景仁招宋温之职方小饮
- 次韵景仁饮宋温之南轩二首
- 次韵景仁正月十二日访吴缜寺丞二绝
- 赠净因臻长老
- 游城西集庆园
- 游景仁东园
- 次韵子瞻送范景仁游嵩洛
- 送蒋夔赴代州教授
- 徐州送江少卿
- 次韵子瞻寄眉守黎希声
- 和李邦直学士沂山祈雨有应
- 陪子瞻游百步洪
- 次韵邦直见答二首
- 再次前韵四首
- 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归汶上
- 同子瞻泛汴泗得渔酒二咏
- 明日复赋
-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园
- 送颜复赴阙
- 木山引水二首
- 兴州新开古东池
- 用林侄韵赋雪
- 送张唐英监阆州税
- 送张师道杨寿祺二同年
- 送霸州司理翟曼
- 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
- 亡伯母同安县君杨氏挽词
- 北京送孙曼叔屯田权三司开坼司
- 和强至太博小饮
- 和强君瓦亭
- 中秋夜八绝
- 次韵王君贶尚书会六同年
- 王君贶生日
- 次韵姚孝孙判官见还岐梁唱和诗集
- 次韵王临太博马上
- 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三首
- 次韵沈立少卿白鹿
- 送陈安期都官出城马上
- 登上水关
- 太白山祈雨诗 其四
-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其二
- 筠州州宅双莲
- 闲居五咏 其三 读书
- 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 其二
- 次韵江
-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其一 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五绝
- 咏霜二首 其二
-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其二
- 李邦直见邀终日对卧南城亭上二首 其二
-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其五
-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其四
-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 其二
- 病愈二首 其一
- 同子瞻泛汴泗得渔酒二咏 其二
-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其二
- 追尊皇太后挽词二首 其二
- 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
- 留题石经院三首 其一
- 读史六首 其五
- 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
- 渚宫
-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 其一
-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
-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
- 联句嘲僧
- 韩康公挽词三首 其一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其四 天庆观
- 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
-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 其一
- 韩康公挽词三首 其二
- 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八九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
- 寒食游南湖三首 其三
- 寓居六咏
- 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
- 子瞻与李公麟宣德共画翠石古木老僧谓之憩寂图题其后
- 种花二首
- 泉城田舍
- 仲夏始雷
- 子瞻和陶公读山海经诗欲同作而未成梦中得数
- 再次前韵示元老
-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太皇太后阁六首 其四
- 次韵吴兴李行中秀才见寄并求醉眠亭诗二首 其一 和见寄
- 种花二首
-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
- 次前韵示杨明二首 其一
- 欧阳文忠公夫人挽词二首 其二
- 寓居二首其二东楼
- 再赋葺居三绝
- 题李公麟山庄图
-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
- 壬辰生日儿侄诸孙有诗所言皆过记胸中所怀亦自作
- 寓居六咏
- 饮酒过量肺疾复作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题滑州画舫斋赠李公择学士
- 次韵王巩元日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仲夏始雷
- 腊雪五首 其五
- 雨中游小云居
- 汝南示三子
- 江州五咏 其一 射蛟浦
- 赠蔡駜居士
- 夏夜对月
- 赠司空张公安道挽词三首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寒食游南湖三首 其一
-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 其一
- 寓居六咏
- 戏题三绝
- 赠三局能师二绝
- 悟老住慧林
- 咏竹二首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中秋新堂看月戏作
- 张安道生日二首
- 浴罢
- 谢任亮教授送千叶牡丹
- 颍川城东野老
- 戏题菊花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重赠
- 移竹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赠司空张公安道挽词三首
- 再赋葺居三绝
- 戏作家酿二首
- 再赋葺居三绝
- 颍州择胜亭诗
- 题三游洞石壁
-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
- 予昔在京师画工韩若拙为予写真今十三年矣容
- 西湖二咏其二食鸡头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三华岩堂
- 雪後小酌赠内
- 岁莫口号二绝
- 欲雪
-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 滕达道龙图挽词二首
- 追尊皇太后挽词二首
- 送迟赴登封丞
- 闻诸子欲再质卞氏宅
- 赠德仲
- 亡嫂靖十君蒲氏挽词二首
- 新作南门
- 喜雨
- 养竹
- 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午寝
- 滕达道龙图挽词二首
- 万蝶花
- 喜雨
-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
- 十一月一日作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七胜金岩
- 新霜
- 上元雪
- 戊子正旦
-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六三峡石桥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唐相二绝
- 寓居二首其一东亭
- 上元前雪三绝句
- 题郾城彼岸寺二首其一文殊院古柏
- 厅前柏
- 夜坐
- 堂成不施丹雘唯纸窗水屏萧然如野人之居偶作
-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
- 思贤堂
- 索居三首
- 歙县岁寒堂
- 秋社分题
- 迁居汝南
- 西轩种山丹
- 题李公麟山庄图·建德馆
- 王君贶宣徽挽词三首
-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 示资福谕老
- 戏作家酿二首
- 送元老西归
- 上元
-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 逊自淮康酒官归觐逾旬而归送行二绝句
- 十日二首
- 南堂新甃花坛二首
- 上元前雪三绝句
- 送逊监淮西酒并示诸任二首
- 三不归行
- 所寓堂後月季再生与远同赋
- 去年冬辙以起居郎入侍迩英讲不逾时迁中书舍
- 送逊监淮西酒并示诸任二首
- 南斋独坐
-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
- 秋雨
- 梦中反古菖蒲
- 四月二十八日新热寄仇池
- 鲁元翰中大挽词二首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五观音岩
- 食樱笋二首
- 两中秋绝句二首
- 索居三首
- 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
- 老史
- 守岁
- 十一月十三日雪
- 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八九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
- 十日二首
- 思归二首
- 葺居五首
- 示诸子
- 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
- 施崇宁寺马
- 南斋竹三绝
-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三首
-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
- 开窗
- 生日
- 九日三首
- 句
- 秋後即事
-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二首
- 题李十八黄龙寺画壁
- 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
- 九日三首
- 留题石经院三首
-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三首
- 七十三岁作
- 筠州二咏其二黄雀
- 腊月九日雪三绝句
- 南斋竹三绝
-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 示诸孙
- 千叶白莲花
- 江上早起
- 岁莫口号二绝
- 九日独酌三首
- 堂成
- 双柳
-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 闰八月二十五日菊有黄花园中粲然夺目九日不
- 金沙台
- 酿重阳酒
- 还颍川
- 将还江州子瞻相送至刘郎家洑王生家饮别
- 雎阳五老图
- 句
- 九日三首
- 苦雨
- 郊祀庆成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 江州五咏其二浪井
- 九日三首
- 腊雪次迟韵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 寄龙井辩才法师三绝
- 联句嘲僧
- 求黄家紫竹杖
- 九日三首
- 酿重阳酒
- 落叶满长安分题
- 九日三首
- 荆门惠泉
- 九日三首
- 寄张芸叟
- 葺东斋
-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 留题石经院三首
- 寒食二首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 李方叔新宅
- 腊中三雪
- 将筑南屋借功田家
- 老柏
- 立冬闻雷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 盆池白莲
- 留题仙都观
-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 绝胜亭
- 汲阳阻风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
-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 和王适寒夜读书
- 腊月九日雪三绝句
-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 将拆旧屋权住西廊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出山
-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九会仙馆二绝句之一
-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 过侄寄椰冠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停云诗
- 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二首
- 赋丰城剑
- 记梦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 留题石经院三首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 广福僧智昕西归
- 九日三首
- 己丑除日二首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八筠州圣祖殿诗
-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
- 故枢密签书赠正议大夫王彦霖挽词二首
-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八梁山泊见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八筠州圣祖殿诗
- 将归二首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七舜泉诗
- 九日三首
-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 东西京二绝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 赋园中所有十首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停云诗
- 大雪三绝句
- 逢章户掾赴澧州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 读史六首
- 大雪三绝句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傅银青挽词二首
- 己丑除日二首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二览辉亭
-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停云诗
-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其一旦起理发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 风雪
- 寄题登封揖仙亭
- 次韵子瞻上元见寄
- 次韵子瞻生日见寄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 次韵子瞻题泗州监仓东轩二首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 次韵子瞻杜介供奉送鱼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
-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 东西京二绝
- 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其二孙巨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一李公麟阳关图二绝
- 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次韵子瞻游罗浮山
- 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三首
- 次韵子瞻上元扈从观灯二首
- 泛潩水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冬至雪二首
- 冬至雪
- 故成都尹陆介扶挽词
-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 冬日即事
- 二月望日雪二绝
- 次迟韵示陈天倪秀才侄孙元老主簿
- 次韵子瞻感旧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次韵王巩见寄
-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其三夜卧濯足
- 次前韵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次韵李曼朝散得郡西归留别二首
- 次韵题画卷四首其三四明狂客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八筠州圣祖殿诗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九渡桑乾
- 次韵姚道人二首
- 次韵程相公以柳湖久涸辄引蔡水溉注感而成咏
- 次迟韵对雪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一李公麟阳关图二绝
- 范丞相尧夫挽词二首
-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大雪三绝句
- 冬至日
- 次韵王适食茅栗
- 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其三刘莘
- 次远韵齿痛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 次韵刘贡父题文潞公草书
- 风痹三作
- 春深三首
- 春旱
-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 次韵子瞻夜坐
-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 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於惠州还过高
- 藏菜
-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 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大雨後咏南轩竹二绝句
- 补种牡丹二绝
- 罢提举太平宫欲还居颍川
- 蚕麦二首
- 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皇帝阁六首
- 次韵温守李韵见寄兼简毛大夫
- 次迟韵二首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春後望雪
- 除夜二首
- 次远韵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伤足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丙戌十月二十三日大雪
- 闭门
- 春无雷
-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
- 次迟韵寄适逊
- 次韵冯弋同年
- 初成遗老斋二首
- 闭居五咏其三读书
-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
- 次韵姚道人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会仙馆二绝句
- 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太皇太后阁六首
- 白须
- 次韵门下刘侍郎直宿寄苏左丞
- 除夜
- 安厚卿枢密母夫人挽词二首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次韵子瞻独觉
-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 次韵子瞻过海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奚君〈宅在中京南。〉
- 次韵子瞻寄贺生日
- 韩干二马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 病愈二首
- 秦虢夫人走马图二绝
- 次韵王适落日江上二首
- 同子瞻次梅圣俞旧韵题乡舍木山
- 次韵子瞻好头赤
- 初葺遗老斋二首
-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
- 次韵子瞻送千乘千能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赠右番赵侍郎
- 除夕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
- 闭居五咏其二坐忘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燕山
- 春尽
- 次韵石芝
- 蚕麦二首
- 将使契丹九日对酒怀子瞻兄并示坐中
- 次韵刘贡父和韩康公忆其弟持国二首
- 次韵王适游陈氏园
- 吕司空挽词三首
- 次前韵示杨明二首
- 书郭熙横卷
- 闭居五咏其四买宅
- 欧阳文忠公夫人挽词二首
- 次韵刘贡父省中独直
- 送杜介归扬州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过杨无敌庙
- 病愈二首
- 题王诜都尉设色山卷后
- 春旱弥月郡人取水邢山二月五日水入城而雨
- 次韵孔武仲学士见赠
- 除日二首
- 次韵答人见寄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虏帐
- 八玺
- 送王震给事知蔡州
-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
- 送欧阳辩
- 次韵王钦臣秘监英殿井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惠州〈传闻南朝逃叛者多
- 卢鸿草堂图
- 初成遗老斋二首
- 次韵贡父子开直宿
- 次韵刘贡父従驾
- 迟往泉店杀麦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
- 次韵子瞻饮道者院池上
- 范蜀公挽词三首
- 送文太师致仕还洛三首
- 王君贶宣徽挽词三首
- 送韩康公归许州
- 赠写真李道士
- 补种牡丹二绝
- 故濮阳太守赠光禄大夫王君正路挽词二首
- 范百嘉百岁昆仲挽词二首
- 次韵王定国见赠
- 次韵侯宣城题叠嶂楼
- 次韵子瞻十一月旦日锁院赐酒及烛
-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
- 送杨孟容朝奉西归
- 次韵朱光庭司谏喜雨
-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 次韵曾子开舍人四月一二日扈従二首
-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
- 程之元表弟奉使江西次前年送赴楚州韵戏别
- 次韵迟初入宣河
- 答王定国问疾
- 王子难龙图挽词
- 河冰
-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
- 将之绩溪梦中赋泊舟野步
- 次韵子瞻相送使胡
- 汲阳阻风
- 送家定国朝奉西归
- 次韵侯宣城叠嶂楼双溪阁长篇
- 三日上辛祈谷除日宿斋户部右曹元日赋三绝句
- 高邮赠别杜介供奉
-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并叙〉
- 送琳老还大明山
- 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雨
- 杨主簿日本扇
- 次韵张昌言给事省中直宿
- 次韵王适大水
- 送王宗望郎中赴河东漕
-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
- 次韵宋构朝请归守彭城
- 次韵张问给事喜雨
- 张秀才见写陋容
- 次韵子瞻端午日与迟适远三子出游
- 除夜
- 同孔常父作张夫人诗
- 喜王巩承事北归
-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平溪堂
- 送王廷老朝散知虢州
- 和王适寒夜读书
- 和王巩见寄三首
- 和王适炙背读书
- 以蜜酒送柳真公
- 逢章户掾赴澧州
- 次韵李朝散游洞山二首
-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
- 复次韵
- 复病三首
- 次韵王适落日江上二首
-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前韵三首
- 送饶州周沃秀才免解
- 试院唱酬十一首 观试进士呈试官
- 简学中诸生
-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白云庄偶题
- 曾子宣郡太挽词二首
- 乾荔支
-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韵吕君兴善寺静轩
- 春雪
- 试院唱酬十一首 试罢后偶作
- 次韵王适春雨
- 同王适赋雪
- 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
- 寄题赵?几承事戏彩堂
-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前韵
- 东轩长老二绝〈并序〉
-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韵吕君见赠
- 上高息轩起亭二绝
- 茶花二首
- 次韵毛君清居探菊
- 送杨腾山人
- 次韵王适东轩即事三首
- 次韵王适梅花
- 题方子明道人东窗
- 临江萧氏家宝堂
- 次韵王适春雪二首
- 次韵毛君绝句
- 次韵毛君九日
- 试院唱酬十一首 戏呈试官吕防
- 毛君惠温柑荔支二绝
- 和王适新葺小室
- 寄题江涣长官南园茅斋
- 同王适曹焕游清居院步还所居
- 和毛君州宅八咏 方沼亭
- 次韵毛君见赠
- 游庐山山阳七咏 漱玉亭
- 次韵讲律李司理宪见赠
- 次前韵
- 次烟字韵答黄庭坚
- 披仙亭晚饮
- 雪中洞山黄蘖二禅师相访
- 送王适徐州赴举
- 湖阴曲
-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
- 寄题陈宪郎中竹轩
- 送毛君致仕还乡
- 雨中宿酒务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此君亭〈在华藏寺。
- 新种芭蕉
- 召伯埭上斗野亭
- 送唐觐
- 饮酒过量肺疾复作
- 次韵柳真公闲居春日
- 扬州五咏 平山堂〈欧阳永叔所建。〉
- 雨后游大愚
- 送姜司马
- 次韵鲜于子骏游九曲池
- 次韵姜应明黄蘖山中见寄
- 次韵王适雪晴复雪二首
- 次前韵
- 次韵毛国镇赵景仁唱和三首一赠毛一赠赵一自
- 再和十首
- 江州五咏 庾楼
- 江州五咏 浪井
- 寒雨
- 次王适韵送张耒赴寿安尉二首
- 次韵洞山克文长老
- 自柘城还府马上
- 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
- 送吴思道道人归吴兴二绝
- 次韵王适兄弟送文务光还陈
- 次韵王适新燕
- 孔平仲著作江州官舍小庵
- 和毛君州宅八咏 披仙亭
- 将还江州子瞻相送至刘郎洑王生家饮别
- 试院唱酬十一首 戏呈试官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高斋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定林院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白鹭亭
- 送文与可知湖州
- 次韵王适细鱼
- 燕贡士
- 陪毛君游黄仙观
- 官居即事
-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 初至金陵
- 游吴氏园
- 次韵道潜见寄
- 次韵王巩代书
- 同李倅钧访赵嗣恭留饮南园晚衙先归
- 次韵广州陈绎谏议和陈荐宋敏求二龙图二首
- 游庐山山阳七咏 开先瀑布
- 次韵秦观秀才携李公择书相访
- 马上见卖芍药戏赠张厚之二绝
- 次韵李逵见赠
- 次韵子瞻人日猎城西
- 陪杜充张恕鸿庆宫避暑
- 送梁交之徐州
- 过毛国镇夜饮
- 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
-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柏
- 送王巩兼简都尉王诜
- 赤壁怀古
- 江州五咏 琵琶亭
- 腊雪五首
- 送王巩之徐州
- 次韵答张耒
- 再和三首
- 郭祥正国博醉吟庵
-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二首
- 谢张安道惠马
- 次韵王巩见赠
- 游金山寄扬州鲜于子骏従事邵光
- 南康阻风游东寺
- 次韵答王巩
- 饮饯王巩
-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榆
- 和毛君州宅八咏 翠樾亭
- 寒食游南湖三首
- 次韵子瞻见寄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八功德泉
- 次韵王巩九日同送刘莘老
- 送提刑孙颀少卿移湖北转运
- 答见和
- 黄州陪子瞻游武昌西山
- 次韵子瞻赠梁交左藏
- 送交代刘莘老
- 次韵王巩元日
- 过龟山
- 连雨不出寄张恕
- 送吕由庚推官得替还洛中二首
- 次韵转运使鲜于侁新堂月夜
- 章氏郡君挽词〈子厚母。〉
- 河上莫归过南湖二绝
- 放闸二首
- 次韵张恕春莫
- 孔君亮郎中新葺阙里西园弃官而归
- 张公生日〈是岁己未初致仕。〉
- 次韵王廷老寄子瞻
- 初发彭城有感寄子瞻
- 闻王巩还京会客剧饮戏赠
- 宣徽使张安道生日
-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
- 寄孔武仲
- 子瞻惠双刀
-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
- 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 寄范丈景仁
- 次韵王巩怀刘莘老
- 赠杭僧道潜
- 吕希道少卿松局图
- 寄济南守李公择
- 观大阅
- 赠致仕王景纯寺丞
- 送余京同年兄通判岚州
- 杂兴二首
- 登嵩山十首 法华岩
- 和子瞻画鱼歌
- 登封道中三绝 少林寺赠顿起
- 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 登嵩山十首 捣衣石
- 登嵩山十首 将军柏
- 次韵子瞻见寄
- 次韵子瞻游径山
- 登嵩山十首 启母石
- 赠提刑贾司门青
- 和顿主簿起见赠二首
- 次韵子瞻望湖楼上五绝
- 和子瞻焦山
- 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
- 送王恪郎中知襄州
- 和张安道读杜集
- 赋黄鹤楼赠李公择
- 次韵子瞻余杭法喜寺绿野亭怀吴兴太守孙莘老
- 登嵩山十首 登封坛
- 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 次韵任遵圣见寄
- 登嵩山十首 石径
- 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
- 次韵子瞻雨中督役夜宿水陆寺诗二首
- 同陈述古舍人观芍药
- 京师送王颐殿丞
- 和子瞻监试举人
- 和子瞻煎茶
- 宛丘二咏
- 明日安厚卿强几圣复召饮醉次前韵
- 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
- 南窗
- 柳湖感物
- 次韵子瞻游甘露寺
- 和子瞻自净土步至功臣寺
- 初到陈州二首
- 送顿起及第还蔡州
- 次韵子瞻招隐亭
- 登嵩山十首 玉女窗
- 和子瞻读道藏
- 陪欧阳少师永叔燕颍州西湖
- 次韵子瞻竹(鼠卯)
- 赋园中所有十首
- 将出洛城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引观杨惠之塑宝
- 石苍舒醉墨堂
- 传经台
- 次韵子瞻颍州留别二首
-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
- 柳湖久无水怅然成咏
- 杨惠之塑维摩像
- 闻子瞻重游南山
- 和柳子玉共城新开御河过所居墙下
- 仙游潭五首·北寺
- 李氏园
- 和子瞻调水符
- 仙游潭五首·南寺
- 蚕市
- 大秦寺
- 郿坞
- 登嵩山十首 吴道子画四真君
- 登封道中三绝 轘辕道
- 赵少师自南都访欧阳少师于颍州留西湖久之作
- 和顿主簿起见赠二首
-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
- 磻溪石
- 三游洞
- 登嵩山十首 峰顶寺
- 王维吴道子画
- 送钱婺州纯老
- 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 刘贡甫
- 仙游潭五首·马融石室
- 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
- 野鹰来
- 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 次韵子瞻题薛周逸老亭
- 浰阳早发
-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
- 巫山庙乌
- 送张公安道南都留台
- 和子瞻涡口遇风
- 荆门惠泉
- 次韵子瞻题仙游潭中兴寺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逍遥堂会宿二首
- 上枢密韩太尉书
- 上枢密韩太尉书
- 黄州快哉亭记
- 怀渑池寄子瞻兄
- 六国论
-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政治
苏辙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认为青苗法“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王安石听后,亦颇觉有理。
宋哲宗初年”元祐更化“,苏辙在京师,多所论议。当时司马光变熙宁之法,废除雇役法,恢复差役法,苏辙极言不可。他的这类政治主张,与其兄苏轼基本相同。《宋史》称其“论事精确,修辞简严,未必劣于其兄。”
水利
在回河之争中,苏辙与右相范纯仁等主张维持北流,反对文彦博等回河东流之议复起。苏辙虽多次上疏反对,但以高太后为主的中枢始终倾向东流,虽时停时作,至元祐七年(1092年)十月河水已大部东流。绍圣元年(1094年),“尽闭北流,全河之水东还故道”。
这次黄河回复东流,不过仅仅五年时间,至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于内黄决口,东流断绝,主流又趋向北流,仍至乾宁军一带入海。积极主张回河的吴安持、郑佑、李仲、李伟等被朝廷加罪,结束了第三次回河的争论。
文学
政论与史论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他在《历代论引》中说:“予少而力学,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予师友也。父兄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他虽自称“其学出于孟子”,而实则“遍观乎百家”。在《历代论》中多论古今得失成败,又撰有《古史》,用意亦在于此。苏辙对于前辈学人,亦尊韩、欧,政治思想,亦近于欧。但韩、欧辟佛道,而苏辙不然。苏辙的文章,与父兄并称当代大家。与父兄相比,虽有所不及,但亦自有特点。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三篇,纵谈天下大事,论断相当确切。《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
苏辙史论的代表作品是《历代论》,有些篇章是写得很有特点的。论汉光武、唐太宗,分析相当全面,和苏轼相比,特点确在于“稳”。《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书信杂文
苏辙致力最勤的文章,在于政论和史论,史论之文,尤所尽心;但他写得更为自由随便的文章,还是书信杂文。例如十九岁时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说自己初到京师,“非有求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而所愿者,只是“一睹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初生之犊,年少气豪,既不同于韩愈《上宰相书》那样卑躬屈节,也不像李白《上韩荆州书》那样纵横使气。当文人仕途广于唐代的宋代,这样的文章是有时代特点的。与此书相类者,还有《上昭文富丞相书》、《上曾参政书》,都是年少气豪之作。到了晚年,所为书札,出语虽有所收敛,但依旧洒脱自然,例如《答黄庭坚书》,其文墨颇似苏轼。二苏早年之文,气象虽不尽同,但晚年之作,以信札观之,都有平淡自然之语。二苏相比,苏辙之文,未可以一“衰”字尽之。苏辙的记叙杂文为人所称者,有《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武昌九曲亭记》、《黄州快哉亭记》等。其中《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以“造语奇特”见称。王士禛《香祖笔记》云:“颍滨《栖贤寺记》造语奇特,虽唐作者如刘梦得(刘禹锡)、柳子厚(柳宗元)妙于语言,亦不能过之。”并引其中“入栖贤谷”一段文字而后云:“予游庐山,至此,然后知其形容之妙,如丹青画图,后人不能及也。”苏辙之文,本来不是以“奇”见称的。《黄楼赋》“稍自振厉”,即被疑为苏轼所作,则此文之“造语奇特”,也就自然为人所称了。苏辙还有一篇《东轩记》,造语虽不甚奇,却是写得更加“如其为人”的文章。这篇“记”也是写得颇有特色。作“东轩”以为“宴休之所”,却不得一日“安于其中”,而日日忙于“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此情此景,是和历来文人雅士作轩亭以自适者大异其趣的。文章最后还说:希望有那么一天,“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宦情淡薄,文章亦自澹泊。这样的笔墨,也是“如其为人”的。
诗赋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早年的作品《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写得洒脱自然,颇见个性特点。
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
又如晚年所作《游西湖》云:“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时值新党蔡京等人执政,元祐党人累遭迫害,苏辙筑室于许州,闭门不出,与早年之“闭门”遥相对应。从他一生的经历看来,始终皆以直言而不见容。故以“闭门”始,以“闭门”终。这样的作品,亦颇见性情。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宋史》称其性情沉静简洁,写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可掩饰,认为他的高超大致和苏轼相近。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儒学
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创立了苏氏蜀学,他与苏轼同为苏氏蜀学的集大成者,它与荆公新学、二程洛学相对立,“三苏”博通经史,遍采六经百家之说,又吸取老庄道家学说和佛教思想,逐步形成“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系。是北宋中期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潮流的产物,是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派别。
苏辙晚年曾著《苏黄门老子解》,朱熹称其书“合吾儒于老子,以为未足,又并释氏而弥缝之,可谓舛矣!”反映了蜀学派的思想特色。此派在文学上的建树最为卓著,但认为学术中最重要者并非文章辞赋,注重所谓“性命自得之际”。以文为“寓理之具”,认为“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
书法
苏辙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才华横溢,而且其书法也颇有造诣。其书法运笔结字与其兄苏轼颇为接近,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
传世墨迹有《雪甚帖》、《雪诗帖》、《车马帖》、《晴寒帖》等。
三苏游京
苏辙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时其兄苏轼四岁,父苏洵三十一岁,游学四方。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苏辙。
至和二年(1055年),娶同里史瞿之女,苏辙时年十七岁,史氏十五岁。
嘉祐元年(1056年)春,苏辙父子三人同游都城东京(今开封),经过成都时,拜访益州知州张方平。张方平以国士礼对待苏辙父子。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苏轼兄弟参加礼部会试,当时欧阳修知贡举,将苏轼、苏辙兄弟置于高等,苏辙名登五甲。苏辙中第后,创作《上枢密韩太尉书》给枢密使韩琦。四月,苏辙母亲程氏去世,苏辙父子回到蜀地。
嘉佑三年(1058年)至嘉佑四年(1059年)十月,苏辙随父苏洵在东京游历。十二月,苏辙全家至江陵,将舟中创作的诗赋一百篇整理为《南行集》。嘉佑五年(1060年),苏辙随父从江陵回到东京,父子三人将途中所作的诗赋共七十三篇整理为《南行后集》,苏辙作有《南行后集引》。三月,天章阁待制杨畋奉命根据考绩迁调官职,授苏辙为河南府渑池县主簿。杨畋又举苏辙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苏辙与兄长苏轼在东京怀远驿读书,准备制科考试。
科举风波
嘉祐六年(1061年)八月,苏辙参与殿试。当时仁宗已五十二岁,苏辙想他或许对政事感到疲倦,所以尽力讲政事得失,而对宫禁朝廷之事,议论尤为激切。策问试卷送上后,苏辙自认为一定被黜落。覆考官司马光将其置于第三等,初考官胡宿不同意。司马光与范镇商议后将其置于第四等,三司使蔡襄也力争。只有胡宿认为苏辙对仁宗不恭,坚持要求黜落他。仁宗说:“用直言来得人,而因直言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不久后,苏辙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当时苏洵奉命修《礼书》,苏轼出任签书凤翔判官。苏辙要求在京城侍养父亲,获朝廷准许。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苏辙出任大名府推官,不久受命差管句大名府路安抚总管司机宜文字。
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苏洵在京师逝世,苏辙兄弟自汴河入淮,顺长江回蜀葬父。次年十月,葬父于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服丧期结束后,苏辙兄弟一路东游前往京师,于次年抵达。
建议新法
熙宁二年(1069年),苏辙上书论政事,即被神宗召见于延和殿。
当时,王安石为相,与陈升之管三司条例司,命苏辙入三司条例司。吕惠卿依附王安石,苏辙和他讨论时多有抵触。王安石拿《青苗书》让苏辙仔细议论,说:“有不便之处,就告诉我不必疑虑。”苏辙说:“把钱借给百姓,使出利息二分,本意是在救济百姓,不是求利。但出入之间,吏员趁机营私作奸,即使有法也不能禁止,钱到百姓手里,即使良民也不免乱花;到交还时,即使富民也不免超过期限。这样,就怕一定要鞭打催促,州县官的事不胜其烦了。唐代刘晏掌管国家财政,从没有借钱给百姓。有责怪他的人,刘晏说:‘让百姓侥幸得钱,不是国家之福;叫吏员靠法催督还债,对百姓不利。我虽然从不发放借贷,但四方的丰收和灾荒谷价的贵贱,从来能及时知道。有谷贱处就收购,有谷贵处就发售,所以四方没有太贵、太贱的弊病,岂用发贷款?’刘晏所说的,就是常平仓法。现在此法仍在而患在不整顿,你真能有意于百姓生计,就整顿实行,那刘晏的功绩可以立刻见效。”王安石说:“你的话有理,我当慢慢思考。”从此后一月之间都不谈青苗法。
被贬出京
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请发给度僧牒几千份作为本钱,在陕西转运司私自实行青苗法,春天发放秋天收还,和王安石意见相合,青苗法便开始实行。王安石派人去寻求尚未收取的财利。朝廷内外知道这些人一定会迎合王安石心意添加事情,都不敢说。苏辙去见陈升之说:“从前嘉祐末年,派官去抚恤各路百姓,但他们各人都务求滋生事端,回来所奏的大多不可实行,被天下人耻笑。现在和此事有何不同?”他又写信给王安石,竭力陈说此事之不可行。王安石发怒,将加罪,陈升之劝阻,于熙宁二年(1069年)八月被贬出外,任河南府留守推官。
熙宁三年(1070年)二月,张方平任陈州知州,征召苏辙为陈州教授。
熙宁六年(1073年)四月,文彦博以代理司徒兼侍中出判河阳军,征辟苏辙为学官。
熙宁八年(1075年),改授齐州掌书记。
熙宁十年(1077年),苏辙改任著作佐郎,又随南京留守张方平任签书应天府判官。当时苏轼也外任徐州知州,兄弟二人在澶濮之间相遇,一同前往徐州,留在徐州一百多天,创作了《逍遥堂会宿》等诗。
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乌台诗案),责授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市)盐酒税,五年不得升调。
元丰五年(1082年),苏辙沿赣水至黄州,与其兄苏轼相聚,一道游览了黄州及其对江的武昌西山。于次年(1083年)应张梦得邀请创作《黄州快哉亭记》。
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量移为歙州绩溪县令。
返朝任职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五月,苏辙卧病,至秋痊愈。创作《病退》诗,有《病后白发》诗。八月,因旧党当政,苏辙以秘书省校书郎被召回。
元祐元年(1086年),苏辙至京师,任右司谏。当时宣仁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想废除新法,而支持新法的宰相蔡确、韩缜和枢密使章惇都被苏辙弹劾去职。吕惠卿开始时谄媚王安石,到和王安石势均力敌时,就排挤陷害王安石,比仇敌还狠,世人尤其恨他。到这时,他自知不免受责,请求提举宫观以逃避贬官流放。苏辙连上三疏把他的奸恶加以揭露,以散官安置建州。
司马光因王安石免疫法之害,想恢复差役法,不知差役法之害相当于免疫法。苏辙说:“自从废除差役法几乎二十年,官吏百姓都未习惯。何况役法关系众多事务,盘根错节十分复杂,实行得慢些,方能审慎详尽。如果不深究事情的始终,轻易地立即推行,恐怕实行之后,又产生各种弊端。现在州县的免役钱,照例有累积剩余,大约够用几年,暂且依旧雇役,到今年为止。催促监督有关官员审议差役法,趁今冬成为法令,来年再行差役法。要使既实行之后,不再有人议论,那就进退都有利了。”司马光又因王安石设《诗经》、《尚书新义》来考取天下士人,想改变科举,另立新的条例。苏辙说:“进士来年秋天考试,没有多少日子了,而议论不及时决定。诗赋虽然是小技,但要讲究声律,用的功夫不浅。至于治经书,诵读和讲解,尤其不是轻易的事。总之,来年都还不能实行。请求来年的考试,一切还照旧,惟有经书的释义兼取注疏及各家议论,或提出应举者自己的见解,不专用王安石的学说。并罢去对律令释义的考试,使应举的人知道有定论,一心一意做学问,以待选拔考试,然后慢慢地议论元祐五年以后科举的条例,也不算晚。”但司马光都不听。
同年八月,被任命为起居郎,苏辙上疏请辞,旋即权任中书舍人,不久后正式担任中书舍人。
起初,神宗因西夏内乱而派兵进攻,于是在熙河增设兰州,在延安增设安疆、米脂等五寨。元祐二年(1087年),西夏派使者贺哲宗登位,使者返回,尚未出境,西夏又派使者入境。朝廷知道他们有请求兰州、五寨土地的意思,大臣讨论守或弃尚未决定。苏辙建议答应西夏所请,朝廷便允许还西夏五寨。
元祐四年(1089年),权任吏部尚书。八月,奉命与刑部侍郎赵君锡出使辽国,任贺辽国生辰国信使。
拜相参政
元祐五年(1090年)五月,苏辙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十二月,任龙图阁学士。
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任中大夫、守尚书右丞。当时苏轼遭人排挤,乞求外任,苏辙也随兄连上四札,也乞外任,但未获准许。
元祐七年(1092年)四月,朝廷命苏辙代理太尉、充任册皇后告期使。六月,任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十一月,朝廷因郊祀天地而特加苏辙护军,进封开国伯,实封食邑二百户。
连遭贬谪
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
绍圣元年(1094年),门下侍郎李清臣主持科考,出题批驳元祐政事。他上书反对哲宗恢复熙宁新法,被贬官,削去职名任汝州知州。过了几个月,元丰时诸臣都在朝廷任职,再贬苏辙为左朝议大夫、袁州知州。未到任,又于七月降为左朝议大夫、试少府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处分。苏辙治州有优异政绩,等到他被罢免离开,州里父老送别他的人都呜咽流涕,延绵数十里不断。八月,到真州时,作《阻风》诗。
绍圣四年(1097年)二月,苏辙又被贬为化州别驾,安置雷州处分。此时,苏轼也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五月十一日,兄弟二人再次相遇于藤州,苏辙送苏轼赴海南。六月十一日诀别于海滨。
元符元年(1098年),移到循州安置。元符二年(1099年),作《龙川略志序》、《龙川别志序》、《春秋传后序》。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苏辙移永州、岳州安置,不久受任为濠州团练副使,岳州居住。十一月,复职太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因有田产在颍川,便前往居住。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在常州(今属江苏)去世,临终前以不见苏辙为憾。苏辙得知后,在悲痛中为其撰祭文,不久又作《追和轼归去来词》,其后作《东坡先生墓志铭》。
崇宁元年(1102年)五月,蔡京当国,党祸复起,苏轼等已去世的元祐党人,原追复官告并缴纳;苏辙等在世之人,并不与在京差遣。同年,削苏辙五官,降授朝议大夫。
崇宁二年(1103年),为避祸,苏辙独迁汝南。十月,朝廷罢苏辙提举太平宫之职。住在许州,又复授太中大夫退休。
潜居颍滨
崇宁三年(1104年)正月,苏辙在颍川定居,因感元祐时人所剩无几,于是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终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谢绝宾客,决口不谈时事,将所感皆寄托于诗中。
崇宁五年(1106年)九月,撰成《颍滨遗老传》及《栾城后集序》。
大观元年(1107年),著《论语拾遗》。
大观二年(1108年),苏辙复任朝议大夫,迁任中大夫。
政和元年(1111年),撰成《栾城第三集序》。
政和二年(1112年)春,游颍昌西湖,泛赮水,并有诗作。九月,以太中大夫职致仕。十月三日(10月25日),苏辙逝世,享年七十四岁。十一月,朝廷追复苏辙为端明殿学士,特赐宣奉大夫。原拟葬苏辙于眉州祖茔,但后来仍葬苏辙于郏县小峨眉山苏轼墓旁。
南宋绍兴(1131年—1162年)年间,因其子苏迟显贵,苏辙获赠太师,封魏国公;夫人史氏赠楚国太夫人。
淳熙(1174年—1189年)年间,追谥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