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坐翠微间,摊书白昼间。至今成皓首,重此对孱颜。
谢墅烟云杳,滦波日夜潺。平生几游历,也当故乡山。
猜你喜欢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diàn)合,悔教罗袜葬(zàng)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
凤髻散乱,枯黄的秋草到处生长。天上的月亮给人湿润的感觉,好像哭过一般,冰冷没有声息。当年每逢七夕之夜,我们都在月下互诉着山盟海誓。而今,只剩我一个人伴着寒月哭泣。
参考资料:
1、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4:146-1472、(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129页
凤髻(jì)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凤髻(jì)抛残:谓凤髻散乱。比喻为爱妻逝去,掩埋了。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唐宇文氏《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此处借指亡妻。湿月:湿润之月。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词中借唐明皇与杨贵妃之典故,将其对亡妻绵绵无尽的怀念与深邃哀思流畅地表达出来了。
首句“凤髻抛残秋草生”言妻子逝世。“凤髻”指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唐宇文氏《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凤髻抛残”,是说爱妻已凄然逝去,掩埋入土,她的坟头,秋草已生,不甚萧瑟。“高梧湿月冷无声”句描绘了一幅无限凄凉的月景。妻子去后,作者神思茕茕,而梧桐依旧,寒月皎皎,湿润欲泪,四处阴冷,一片阒寂。临此寞寞落落之景,作者不禁想起七夕时的深盟。据陈鸿《长恨歌传》云:天宝十载,唐玄宗与杨玉环在骊山避暑,适逢七月七日之夕。玉环独与玄宗“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当时七夕记深盟”句即用玄宗杨妃之事来自比,言自己和妻子也曾像李杨一般发出“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的旦旦信誓。
下片尽言悼亡之情。“信得”两句亦用李杨典故以自指。据陈鸿《长恨歌传》,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复归长安,对杨贵妃思怀沉痛不已,遂命道士寻觅,后道士访得玉环,玉环则“指碧衣取金钿合,各析其半,授使者(指道士)。曰:‘为谢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此处作者的意思是说,来相信道士可以传递亡妻的信物,但后悔的是她的遗物都与她一同埋葬了,因此就不能如玄宗一般,“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此言一出,即谓两人之间已完全阴阳相隔,不能再幽情相传,一腔心曲,再也无法共叙。于是只能“人间空唱雨淋铃”。“人间空唱雨淋铃”,作者用此语,意谓亡妻已逝,滚滚红尘,茫茫人间,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一句“人间空唱雨淋铃”,悲恻凄绝,哀伤怆”,唱出了纳兰字字泣血的心声,如寡妇夜哭,缠绵幽咽,不能终听。
全词婉丽凄清,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真挚深切令人读罢不禁黯然神伤。
深闭重门谢簿书,日长添得睡工夫。
水纹竹簟凉如洗,云碧纱幮薄欲无。
半吐山榴看著子,新来梁燕见将雏。
梦回茗碗聊须把,自扫桐阴置瓦炉。
多谢天公着意栽,不教妆点艳亭台。
无人剪折无人赏,嬴得年年自在开。
泄柳惟应况段干,闭门绕座青琅玕。此君对我心俱静,感事看花泪未乾。
尘土何曾眯慧眼,乾坤元只付忠肝。从来未作逢场戏,敢道随身有木竿。
薖园咫尺隔惆怅,客里轻舟泊洞庭。独夜雁归天漠漠,孤洲风急雨冥冥。
别来魂梦江湖阔,老至诗歌涕泪零。清晓推篷一回首,楚天犹近少微星。
去年雁早曾闻赋,今赋还闻雁晚来。信入上林云有路,居空彭蠡水无陔。
独看黄菊疑秦令,未猎长杨愧汉才。莫道喘牛非我问,饭牛歌罢自生哀。
窗户重重向日明,船居气味此中生。汀洲出没丛花短,波浪澄虚两岸平。
窜逐南来身未稳,安闲感物意犹惊。前贤事迹君今似,不愧当年画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