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徒为尔,江边有故丘。
江洲信广大,凫雁任漂浮。
好事时携酒,归心久倦游。
还乡定衰老,朋友肯相收。
稽古终何力,扶衰谩有方。
故人怜困踬,佳句赠辉光。
未暇抽身去,安能插翅翔。
空存疏懒性,高卧笑羲皇。
猜你喜欢
又名:题北榭碑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7.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97-299.
迁客:被贬谪之人。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对此调的题解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首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却粒烧丹未有方,且逃人事住山房。
冷看桐叶含秋思,间扫苔花背夕阳。
墙壁遍题无酒句,衣裳多带捣茶香。
云深自是稀来往,婆饼一声清昼长。
十字街头,大圆觉海。逐色随声,家风落赖。讨甚西天样子,一任东倒西擂。
薰风长日庭院深,有人危坐弦鸣琴。悽其始作履霜操,划然忽造崩山音。
大弦春温小廉折,大小廉温无间歇。月斜窗户鸿飞高,秋入园林蝉语咽。
抚弦按指忽变之,袅袅馀音如欲绝。欲绝不绝还丁丁,幽谷幽禽饥啄雪。
黄昏风雨势振天,天青雨歇山娟娟。衣冠相对坐终日,日与文王孔子相周旋。
烦君试作南薰调,去和虞韶向廊庙。
凿池收赪鳞,疏疏置云屿。还同汗漫游,遂以江湖处。
如非一神守,潜被蛟龙主。蛟龙若无道,跛鳖亦可御。
冠盖人人白雪,生涯处处青山。莫怪攀龙任诞,王生犹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