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如出茧眉,溪似萦风带。
雅意乐溪山,安用携粉黛。
烟云无定姿,姝丽有真态。
谢公经世心,遇物何显晦。
钟鼎与山林,生处初一概。
均令四海间,如我常安泰。
临难无喜惧,与人共忧爱。
百年但影殂,千载犹心在。
风流不可追。超然八荒外。
猜你喜欢
至贵不忘初,辞荣返旧居。霓裳因宠锡,鹤驾欲淩虚。
丹禁倾三事,青门祖二疏。函关遇真隐,应演道家书。
故人一别几经霜,此日园亭暂解装。自喜壶觞连夜酌,已惊云梦绕秋凉。
万蝉当座繁声急,独马催归晚路长。向夕登台正东望,碧天月色已苍苍。
梦觉山头月,归乘湖面风。远林寒寂寂,幽径晓蒙蒙。
反哺乌鸣屋,成行雁贴空。物情缘底事,祇欲搅予中。
远公禅门秀,宴坐东林里。绝迹避喧嚣,不渡虎溪水。
抑且偶忘形,相邀过清泚。忽闻于菟声,大笑不能已。
元亮帻欲欹,脩静冠将委。丰采动林峦,声音响涯涘。
逸韵当时称,高风后人纪。载瞻抚斯图,咏歌仍仰止。
箬笠扁舟白马谈,浮生忽巳鬓毵毵。无能九土游其八,不朽千秋共此三。
曲水竹林分左右,青山宾主列东南。此中但可吟风月,百尺陈楼一草庵。
枿(niè)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bō)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质上人有时打坐,静如枯木;有时出游,飘若浮云,心无所系,随性而行,超世脱俗。其他僧人云游,还带着盛水的瓶子和吃饭的钵,而他出门连这两件东西都不带,一身之外无所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枿坐:枯坐。枿,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
因为是送给僧人的诗,所以诗开头便云佛事:“枿坐云游出世尘。”这是写质上人的形象。诗人抓住他的特征,刻画了他的不同凡俗。
第二句进一步写质上人的形象。瓶钵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饭不可少的器具。可是质上人连应该随身携带的一瓶一钵都没有。这就更突出了质上人超出尘世的性格,成了飘飘然来去无牵挂的大闲人了。
第三、四句,“”这是从质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画他的形象。他不说一句有关人世间的话,这才写出精神上大解脱的悟道者形象。人们口上说的,都是心上想的,不说人间事,是他心里根本不想这些事,因为他把人间的名利富贵看做是虚幻、短暂、无意义的。“所谓“世缘终浅道缘深”(苏东坡语),在这位质上人身上表现得非常彻底,他完全游离于尘世之外。
他虽曾赞羡“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题道林寺》)的生活,但无论怎样也不能像质上人那样口不说一句人间事。所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既有对质上人的称赏和羡慕,也有诗人自己复杂心情的流露,字面上意义虽然浅近,而诗人的感慨颇深。
杜荀鹤的诗在语言上通俗浅近,明白流畅,所以他把严于格律的近体诗通俗化了。正因为这样,他的许多诗句包括《赠质上人》在内都在长期流传中成了人们口头的熟语。
谷口重阴锁未开,寒风应识夜啼哀。南飞下攫皆无计,不见丹山老凤来。